本报讯 从《大河之舞》到《舞之魂》,刮到北京的团体舞蹈旋风一阵强过一阵,今年10月15日至17日,另一股强劲“西风”、源于澳大利亚的舞蹈大制作《燃烧地板》将正式登陆人民大会堂,来自11个国家的32位演员将为观众献上超过两个小时的“国标舞摇滚时代”冲击波。
什么是《燃烧地板》创意来源
《燃烧地板》的创意,传说源自六年前流行乐坛巨星艾尔顿-约翰的50岁生日派对上,席间,这位寿星佬出乎意料地为来宾准备了一台摩登舞和拉丁舞表演,令在场600余名“见过世面”的各界名流为之倾倒并大呼过瘾。随后国际著名制作人哈里-麦德卡夫投资1000万美元,邀请西方各国的国标舞冠军选手加盟组成舞团,起名《燃烧地板》,并将其搬上舞台。
群舞“内融”
节目内容包括:华尔兹、恰恰、狐步、曼博、桑巴、伦巴、吉特巴、沙尔萨、探戈、跳步舞、爵士舞和摇摆舞。它们被巧妙地穿插在意大利威尼斯假面舞会、西班牙斗牛舞曲、美国水兵舞、法国红磨坊盛装舞等变化多端的舞会情景之中。当中音乐从上世纪30年代的摇摆乐到原创音乐,配合不同舞种与氛围而变换。
骄傲“足绩”
从1999年舞团诞生之日开始,《燃烧地板》便开始了其巡演历程,迄今登上过欧美15个国家、87个城市的大舞台。2002年他们在东京国际论坛馆创下演出票提前半年售罄的纪录;在大阪新落成的万人剧场开始售票的头5个小时内就卖出了45000张票。《燃烧地板》刮起的舞夜风暴曾横扫北美23个城市,观众达25万之多,并曾被邀在迈克尔-杰克逊的演唱会上表演。2003年全新包装的《燃烧地板》第六次世界巡演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绿湾城出发,踏遍达拉斯、温哥华、盐湖城、底特律、多伦多和拉斯维加斯。2004年10月,《燃烧地板》之火将烧到亚洲,完成日本的首站演出后,便会分别登上上海和北京的舞台。
创始人访谈哈里:性感的《燃烧地板》包罗万象
近日,《燃烧地板》舞团的创始人兼制作人哈里-麦德卡夫携同舞团总经理和制作助理共同来京,与北京主办方商量具体合作事宜,同时考察演出场地———人民大会堂,在哈里离开之前,本报记者采访了他。
演出内容:比《大河之舞》更丰富
新京报:你是否知道,近期爱尔兰的《大河之舞》和《舞之魂》在北京演出市场大获成功,这会否也是你们选择来这里演出的其中一个原因?
哈里:我一向对《大河之舞》很欣赏,他们的演出风靡全世界。不过他们的舞种主要是爱尔兰民族的东西,或许不大广为人知,但我们《燃烧地板》里的舞蹈,很多在中国早就有基础———在这里,晚上你走在街上,经常能看到人们自己在跳舞,尤其是交际舞一类的,因此我觉得我们在这里的市场会很大。
新京报:除了“普及面广”这一点,你认为《燃烧地板》与同类演出相比,还有什么制胜法宝?
哈里:像《大河之舞》,从头到尾只有一种内容,而《燃烧地板》里面包罗万象———华尔兹、恰恰、狐步舞、快步舞、桑巴、伦巴……最迷人的舞种尽在其中。
团队特色:年轻个性与眼神交流
新京报:这么多不同舞种混合在一块,表演者都从哪里来?你选择表演者有何标准?
哈里:到中国的演员来自11个不同的国家,他们大都在二十二三岁左右,各自都有独特的舞蹈个性,把自己国家的文化带到同一个团体中。我选择演员的首要条件是你必须热爱舞蹈;之后,演员的表现要有个性是关键。
新京报:最初是什么样的念头促使你去组建起这样一个团体,形成《燃烧地板》的节目?
哈里:开始就是想把各种各样的舞蹈放到一起,然后用充满能量的表现手段来“解放”它们,把传统的舞蹈精神与现代的技术手段结合起来。最关键的是,当中合作的每对舞者之间需要亲密的沟通,我要求他们强调眼神交流,这种人与人之间产生的“电流”,跟各种舞美技术结合,传递给观众,让大家感受到感情上的震撼。
北京演出:人民大会堂里性感服装不变
新京报:你对《燃烧地板》的前景有怎样的展望与计划?
哈里:我们一直希望保持最高质量。每年的节目我们都会做改动,或者改变服装,或者换一段音乐。在中国,我能看到《燃烧地板》前景很好,之前我们已经接到很多邀请,这次是我们第一次来。我们的期望很简单:大家来看演出,然后拥着你心爱的人,开心地回家。
新京报:看过你们不少剧照,得到一个印象,就是你们的演出服装挺性感,到时候会原装上场吗?
哈里:我们有300多套演出服,色彩斑斓,很好看。我们的演员全是身材苗条、相貌姣好的年轻人,他们穿着这些,看上去很自然,没有什么好尴尬的。所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我们的服装还会是一样。(记者张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