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的灰砖蹲坑厕所,八十年代的收费厕所,九十年代的五星级豪华厕所 ,只要是生活在北京的人就无法回避这段历史的变迁。正因为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活动场所,才深深的打上了时代的特征。在人物、场景和戏剧冲突的作用下,厕所就变成了中国改革三十年,人们生存环境变化的集中体现。国家话剧院的新排话剧《厕所》被喻为蹲着的《茶馆》。都是表现时代变迁人们思想的变化,只是这部解放后的《厕所》比解放前的《茶馆》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厕所》在叙述和人物设定上借用了《茶馆》的结构。三教九流会面之处
,可以容纳各色人物就象一个小社会。同样是三幕戏写了几十年的变迁,主要人物自壮年到老年贯穿全剧。借用《茶馆》中的父子相承的方式,小陶虹一人饰演丹丹和靓靓母女两个角色,使这部年代跨越很大的戏有了连续性。人物多但要让他们说自己的话,也顺带着看见了一点儿那个时代的面貌。就像《茶馆》里的厨子、说书人一样,《厕所》里的人物,如自由撰稿人胖子就站在厕所里说八十年代他写知青文学,九十年代改写婚姻家庭了。这样的人物虽然只说了三五句话,可是的确交代了他们的命运。因此,人物虽各说各的,但又有那个时代的烙印。七十年代排队上厕所,讨论的话题是基辛格访华;八十年代的收费厕所内人们关注的是知青返城就业的问题;九十年代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了,在物质第一后人们对尊严又有了新的要求。
话剧《厕所》被国家话剧院定为今年力推的主打项目。是编剧过士行又一部描写北京人生活的京味十足的系列话剧,“尊严三部曲”的开篇。国家话剧院特邀被喻为怪才的林兆华导演,不必说大导为了《厕所》搜集了多少关于排泄方面的数据,以说明厕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就看国话实力派演员马书良、小陶虹、赵亮、刘金山等在台上扮演的角色:打扫厕所的、不入流的摇滚歌星、厕所画家等,都像是北京胡同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赵亮说:“我是看厕所的,陶虹和刘金山他们都是上厕所的”。“赵亮一直在台上,而我演的是母女,角色反差很大,可发挥的空间也很大”。陶虹说。汇集了名导名演名编剧的国话豪华阵容版《厕所》必然成为今夏话剧市场的期待。
6月29日,话剧《厕所》将在天桥剧场首演,三个历史时期的厕所建筑将展现在舞台上。台上演绎着历史的过往,台下除了笑声还有对于尊严的思考。这就是戏剧的魅力,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里,把观众带回到那个特定的年代。现在的人们几乎都没去过茶馆,但肯定得每天上厕所而且熟悉厕所,今天的物质生活一天比一天丰富了,精神需求对尊严的重新定义。回看昨天我们不必遮遮掩掩,我们已经有了这个承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