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首届中国古琴大赛落下帷幕。然而,当天张贴在北京科技大学会议中心的获奖名单,却被部分参赛选手和家长撕毁,甚至少数获奖选手也拒领获奖证书。他们认为,此次大赛的评奖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获奖者大多是评委的学生,而主办方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秘书长杨青更是最大的赢家,其参加决赛的4名学生分别获得了金银铜奖。
1.选手质疑比赛公正性
8月23日,全国有近180名古琴爱好者在通过初赛后,来京参加首届中国古琴大赛的复赛和决赛。比赛在北京科技大学会议中心举行,参赛选手被分为成年组、青年组等6个组别。经过几天紧张的比赛,29日凌晨,大赛获奖名单出炉,却立刻遭到了部分参赛选手和家长的质疑,主办方张贴的名单被撕毁,少数获奖选手甚至拒领证书。
选手刘彦忠专程从云南昆明赶来参赛,他告诉记者:“当我演奏完决赛的曲目后,许多选手都向我祝贺,认为我表现突出很有希望获奖,可是结果出来后却名落孙山。”令他想不通的是,一些在比赛中不断出现断音和错音的选手却获得了名次。
古琴爱好者于骥舟专程从美国飞回来支持女友杨帆参赛,他以“非常出色”来形容女友的琴艺,“在2002文化部全国青少年乐器大奖赛中,在金奖空缺的情况下,她荣获了古琴专业的银奖”。他正准备为中央音乐学院古琴专业毕业的女友申请特殊人才赴美留学,但是在此次大赛中杨帆却未能获奖。“没获奖不影响她出国留学,但我们觉得不公平。”于骥舟说,“进行了5天的比赛,选手自己连决赛成绩都不知道。”
不少选手认为,此次大赛没有评审标准、没有公开亮分、统分环节缺乏监督,是在不公开的情况下“暗箱”操作,以至于获奖者大多是评委的学生,而大赛主办方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秘书长杨青更是最大的赢家,其参加决赛的4名学生获得了金银铜奖。
2.主办方称无暗箱操作
于骥舟曾多次联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朴东生,要求公布评分手稿及比赛录像,但朴东生均以“保护评委”为由拒绝了。他表示:“我可以代表组委会宣布,评审程序没有差错,评委独立评分,他们的手稿被封存保留,但是不能对外公布,除非有确切的证据证明组委会暗箱操作,请法律部门鉴定。”对此,于骥舟表示不解:“保护评委?难道选手就不该被保护吗?”
针对选手和家长提出的其他疑问,朴东生解释说,没有评审标准是为了给评委绝对的自由权。统计分数时没找公证员,是因为觉得此次大赛的复赛决赛只有近180人参加,是个“小项目”,没有必要,况且组委会自己设有监察组。
朴东生还为杨青辩护道:“从筹备大赛开始他一直忙于会务工作,没有参与打分。因为他名气不大,也不是教授,所以他的学生获奖成了奇迹。”
杨青则表示,此次古琴大赛的评委还不是很成熟,他们较喜欢坐着弹唱的传统表演方式,不能接受比较活泼的现代表演方式。而他获奖的学生多是用传统的方式来演奏的。
3.评委不知道统分情况
另外,朴东生认为:“他们(部分选手)的失落感来自于老师的过高评价,他们不能正视自己的成绩。”
此次大赛的评委、作曲家刘峪升同样对选手的质疑不以为意:“每次各种比赛都会有人不满,除第一名外。”
评委会副主任吴钊则对评分是否公正的问题不置可否,但他表示:“大赛没有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我的评分标准是音准、指法、节奏、艺术表现力。”吴钊透露,手稿被统分组收走后,评委不知道统分情况,不能监督检查,“我不方便总结是否公平、公正,但是看看获奖选手他们的老师是谁,你们就知道了。”他认为比赛结果不能评定选手的真正水平,一些被大家看好的选手却与奖项无缘。
昨天,曾担任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等多次大赛评委的卞留念对此进行了点评:“比赛必须有一个评判标准,即使不公开亮分,统分也应该在法律的监督下进行。央视的每次大赛都请国家公证人员现场监督,这样才能保证比赛结果的公正、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