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猫》海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在上海热演的音乐剧《剧院魅影》
韦伯在《剧院魅影》海报上签字
28日中午,首次来上海的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出现在近百位媒体记者和音乐剧爱好者面前。这位“音乐剧大师”在半个多小时里一连回答了十多个问题,除了对中国本土音乐剧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议外,他还透露即将创作一部中国题材作品。
看上《花鼓戏》
当天,韦伯刚一落座,大剧院方面便迫不及待向媒体透露,他们准备和韦伯合作推出一部中国本土音乐剧,而韦伯也已经欣然接受了邀请。此前,日本已推出了日文版的《剧院魅影》和《艾维塔》,而韦伯对于在中国推广音乐剧的提议也非常支持:“中国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音乐资源,这些都是创作题材的源泉,潜在的音乐剧市场也相当巨大。现在世界由于网络而变成地球村,音乐剧要本土化发展,关键是培养一批年轻的音乐剧爱好者。我认为中国的音乐剧不要简单照搬我的作品,它必须加入中国人自己的东西,这样才有可能进入世界音乐剧的大熔炉。”
说到《剧院魅影》在上海演出,韦伯又再次兴致勃勃地谈起了音乐剧的中国化:“其实我很希望中国能重新制作那些经典音乐剧。就《剧院魅影》而言,你们可以有一样的舞台布景、一样的音乐、一样的剧情,但用中国自己的音乐剧演员和中文来演出。”韦伯说,他现在已看上了曾由罗杰斯和汉默斯坦搬上舞台的音乐剧《花鼓戏》,而且已与一位19岁的“好莱坞天才”见面,谈论过如何改编这个中国题材的作品,不过详细计划还有待进一步制定。据大剧院方面透露,最有可能被首先“汉化”的音乐剧就是曾在上海热演的《悲惨世界》,而且很有可能在三年之内亮相上海舞台。
要改编《音乐之声》
音乐剧《猫》、《剧院魅影》不久之后将在全球重新推出,但韦伯否认他对这几部作品进行修改,表示制作方只是为了吸引观众而进行了“改良”:“我并不会修改这些作品的音乐,但是重新推出会使它们更耐看。当年这些音乐剧首演时,其制作并不是特别好,现在如果能加上优秀的制作,对我们和观众都有好处。今年6月起,《猫》就会在伦敦演出6个月;而以北爱尔兰反恐为题材的《漂亮的比赛》已经在匈牙利重新制作,由当地年轻演员主演,并成为祝贺匈牙利加入欧盟的一台演出,演出效果甚至超过了在英国的演出。”韦伯还表示,现在他还很有兴趣改编其他一些经典音乐剧,例如理查-罗杰斯和奥斯卡-小汉默斯坦的经典之作《音乐之声》,他已计划邀请好莱坞影星理查-基尔出演该剧,新版《音乐之声》将在2006年出现在舞台上。
目前电影版《剧院魅影》正好在北美上映,还入围本届奥斯卡,当记者请他就该片的奥斯卡前景进行展望时,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我创作时,从来就不是冲着得奖而去的,所以也不会考虑这个问题。把我的音乐剧改编成电影,那只是电影公司的想法,我唯一的态度是不反对。”
音乐剧大门向年轻人敞开
音乐剧如何才能发展?韦伯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年轻人:“只要年轻人对音乐剧表现出喜欢,那么大门永远为他们敞开。当然对于年轻人来说,最困难的是如何让自己的作品登台演出。”韦伯回忆起当年创作第一部音乐剧时的情景,“我第一部作品是在学校的礼堂上演的,那天正好有一位音乐评论家在场,他回去后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现在回想起来,这正是我走上音乐剧舞台最重要的一步。”
对于成千上万想登上舞台表演音乐剧的年轻人,韦伯给出了三项忠告:“首先唱功要好,其次要有表演的能力,还有就是舞蹈。不知道中国是否有专业课程进行针对性培养,很多人认为音乐剧演员一定是经过很严格的专业训练,但事实并非如此,我知道很多音乐剧演员都不是专业出身。音乐剧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创作,年轻人参与进来太少了,鼓励新人不断投身到这个艺术领域才是保持音乐剧生命力的关键。我已经创作了40多部音乐剧,其中有很多种类的音乐剧,一部戏的影响力大小与否也存在着机缘。我的原则就是每部剧都要精雕细琢,至少在音乐剧中做到最好。”
热恋产生“魅影”
韦伯认为音乐剧的故事结构是最重要的,只有好的故事,才能创作出好的音乐剧:“我一般不会去追求形式,故事才是音乐剧的源泉,不可能有了音乐剧才产生故事。”
正在上海热演的《剧院魅影》,是韦伯和第二任妻子莎拉-布莱曼热恋时创作的,被誉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最卖座、最迷人的音乐剧。如今两人早已分道扬镳,在此后的十几年中,韦伯创作的爱情题材作品屈指可数。对此,韦伯并不回避:“爱情能给创作带来巨大灵感,因为爱情很容易刺激恋人敏感的神经。《剧院魅影》的故事的确很浪漫,它对于我也有着非同一般的美妙回忆,这是一部耐看的爱情戏,它是我迄今为止爱情戏最好的作品,但这不代表后来的作品不会超越它,我3年前创作的《白衣女郎》也是一部好看的爱情戏,也有很多浪漫的爱情元素融在里面。”
链接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
韦伯1948年3月22日生于英国南肯辛顿的音乐世家,祖父是优秀的男高音,父亲是英国伦敦音乐专校的校长、知名风琴演奏家,母亲是小提琴家,姨妈是剧院演员,弟弟是著名大提琴手……韦伯从小受到音乐熏陶,7岁开始作曲,姨妈带领他进入剧院,令他从小就领略了舞台的魅力。11岁时,韦伯用积木和纸板盖了一个玩具剧院,而他为这个玩具剧院谱写的作品,后来还曾用在音乐剧《爱的观点》中。韦伯16岁获得牛津大学奖学金,19岁进入皇家音乐学院学习管弦乐编曲,在此期间他认识了词作家蒂姆-莱斯(TimRice),展开多年合作。他们的成名作是1967年创作的《约瑟夫和神奇彩衣》,1968年在伦敦的学校上演。1971年,他与蒂姆-莱斯合写《耶稣基督巨星》在纽约上演,并获7项托尼奖。
20世纪80年代,韦伯陆续写出了《猫》《星光列车》《歌剧魅影》《日落大道》《微风轻哨》等作品。《猫》首演即获得了成功,后来还成为英国、美国的常青音乐剧之首。其他剧院作品还包括《戴西的奋斗》、《野兽》,两剧都获得了奥利弗奖。
韦伯获得的奖项包括:6项托尼奖、3项格莱美奖、5项奥利弗奖、1项金球奖、1项奥斯卡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