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综艺大观 >正文

音乐剧凸显三大病状 老电影能否拯救音乐剧?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2月27日04:07 北京青年报
音乐剧凸显三大病状老电影能否拯救音乐剧?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音乐剧《西贡小姐》气势宏大

音乐剧凸显三大病状老电影能否拯救音乐剧?
音乐剧《冰山上的来客》制作有点粗糙

  国产原创音乐剧凸显三大病状———

  在中国国产音乐剧还没有找到准确定位,海外音乐剧不断进入中国的时候,今年在全国正在酝酿制作的国产原创音乐剧就不下10部,已经有点眉目或即将上演的就有《卡萨布兰卡》、《冰山上的来客》、《金沙》等,正在酝酿中的还有《阿诗玛》、《在那遥远的地
方》和《电影之歌》等。音乐剧在中国发展已有近20个年头,依然没有一部真正叫得响的作品,以经典电影为题材的原创音乐剧能否杀出一条“血路”?

  病状一:缺少市场氛围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的音乐工作者就开始研究和探索音乐剧演出市场,其中也不乏原创音乐剧,但音乐剧产业运作环境基础仍没有真正形成。

  在一般人的心中,提起音乐剧就想到美国纽约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区,而在一些专业人士中,提起音乐剧除了百老汇和伦敦西区更多的是推崇日本四季剧团。在百老汇和伦敦西区,投入与回收已经在音乐剧创作前期就经过严格的考量了,基础是这两个城市走进剧场看戏的文化传统。有这样的环境,韦伯的新戏《白衣女人》在去年首演前的一年多就受到关注,在首演前半年就开始售票,保证了首演后连续几十场的满座和持续演下去的基础。

  而国内以往的原创音乐剧是在一个几乎没有看戏传统的环境中生长的,每一部戏从创作开始就没有考虑到市场的环境,没有考虑到能否赚钱,更不用说实行公司化的产业运作,创作出来的成品没有人接受也没有人推销,肯定不能带来经济回报。一部《快乐的推销员》在1999年亮相,该剧有着“呼唤真诚”的主题,只是在这个可能生发出优秀音乐剧的主题下,没有针对市场运作,4年演了110场,平均一年仅30场,大都为企业、学校的包场演出,谈何挣钱?

  观众喜欢就有市场,只是一个基础,让观众说一句喜欢并不难,要让观众喜欢还要掏钱观看,而且是不断有观众掏钱观看,除了需要创作更针对市场外,还需要产业化氛围的营造。近几年上海大剧院不断引进原装经典音乐剧作品,就是在培养音乐剧市场氛围。

  病状二:缺少产业运作

  上海歌剧院院长、指挥家张国勇曾经告诉记者,上级单位的一位负责人曾有这样的交代:“如果你能排出像《歌剧院幽灵》这样长演不衰的新作品,我就拨钱让你演新戏。”它反映了一些文艺主管部门的心态,那就是希望有更多的《歌剧院幽灵》式的中国作品占领中国的舞台。然而,我们的音乐剧在创作过程中有太多的市场外的因素,更多的是考虑得奖与功绩,或者别的什么目的,这就使音乐剧作品不能赢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在纽约和伦敦,上演一部新的音乐剧的出发点首先是市场效应,而对于市场效应的判断,制作人和制作公司有着决定权。音乐剧名著《西贡小姐》1989年在伦敦首演就创造了提前售票额的纪录。随后,该剧在伦敦和百老汇一演就是十几年。产业运作是该剧名扬世界的基础。最初,词作家阿兰·鲍伯利1985年底得到一张越南孩子的照片,照片中母亲看着孩子走过机场候机厅大门的悲切和孩子将要飞往美国与从未谋面的父亲相见的期盼,给了创作者极大的灵感。在与作曲家勋伯格达成一致后,他们把这个创作的冲动告诉音乐剧制作人麦金托什,他凭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认为该剧的故事和音乐胜过以往任何一部音乐剧,于是聚集众多的大腕开始打造这部音乐剧,目标就是不惜血本打造一部市场上能够立得住的作品。1997年,该剧票房收入累计达到9.9亿美元,而这个数字在百老汇的音乐剧中仅排在第4位。

  而一些国产原创音乐剧初创时就没有什么市场目标,大都是为完成一项任务。在“七艺节”接受记者采访时,《快乐的推销员》的主创者很坦诚:“一开始,我们就是冲着评奖而去的,因为奖项对于我们这样的市级院团来说,的确很重要。”而另一部音乐剧《蓝眼睛,黑眼睛》是为了剧院的演员有戏演,并冲击文华奖,根本没有考虑什么占领市场的最佳创作。今年剧目瞄准了经典电影的题材,实际上是针对市场的一个进步,因为经典电影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

  病状三:创作进入误区

  音乐剧的特点是什么?很多人回答:“有歌有舞就是音乐剧的最大特点。”其实音乐剧并不是简单的歌与舞的结合,它首先是一个剧,然后是音乐,而后才是舞蹈与丰富的全方位的舞台制作。在《西贡小姐》的创作中,剧本与音乐是一体的,然后舞台制作的高投入使得该剧在舞台呈现上不断花样翻新,直升机上台,巨大的胡志明雕塑上台,各种机关布景创造出奇幻,而这些都为它赢得市场回报打下基础。而在《歌剧院幽灵》的制作中,为了创造出奇幻的故事情节,古老的大吊灯,地面升起的蜡烛台,制作方不惜以改造剧场为代价,而这些都带来可观的商业回报。别以为这些商业回报来自高票价,它来自十几年的演出和世界不同地区原版复制后的长期演出,票价比中国舞台演出还要便宜。高投入、大制作、长线演出得到高回报已经是国际音乐剧产业化运作的成功模式,这种模式对于中国国内的音乐剧人和决策者似乎很陌生。

  因为国内缺少产业化氛围,音乐剧创作模式也走入误区,对于剧本要求就没有那么严格和完美。然后,大家了解到音乐剧还需要大制作,所以有了像《赤道雨》这样的大制作音乐剧涌现,但是音乐剧运作模式没有产业化,结果就是《赤道雨》这样的大制作也不能让观众满足,虽然花了几百万,创排完成后仍不能用它赚钱。而去年底新疆歌剧院创排的《冰山上的来客》,因前期投入不够,制作较为粗糙,尽管首演得到很好的反响,如果不加大投入改进舞台制作就难以征服更多观众。

  从目前得到的信息看,今年又将是一个音乐剧高产年,而且许多音乐剧创作者开始关注市场运作,希望能够从经典电影的题材上为音乐剧进入市场打开一条道路。《卡萨布兰卡》更是采取中外合作的模式,由华纳公司投资运作,在中国首演并针对国际市场运作,而《冰山上的来客》则正在加紧修改制作。但是,音乐剧的市场不是一两个剧目就能繁荣的,新的一年音乐剧创作能不能有更好的市场前景,还真的不好说。

  中外音乐剧不同的创作流程

  中国音乐剧创作流程

  第一步:剧本创作、领导对剧本审定。

  第二步:申请经费、作曲完成。

  第三步:经费审批到位,寻找导演、舞台制作人员,确定演员、组建剧组。

  第四步:排练。

  第五步:首演前一个月开始进行广告宣传及售票、邀请记者报道。

  第六步:首演,媒体对首演进行报道,很少有后续评论。

  第七步:报送奖项评比,根据评奖要求再申请资金修改,直至获奖。

  音乐剧《歌剧院幽灵》创作流程

  第一步:从韦伯的一个想法到征求制作人的意见,制作人对该剧进行市场判断。

  第二步:创作音乐,找到合适的剧本作者与歌词作者,制作人解决资金问题。

  第三步:制作公司邀集各方面优秀音乐剧创作人才组建创作班底、融资。

  第四步:招聘首演演员和舞台制作创作,同时开始广告宣传与市场销售。

  第五步:向新闻界介绍创作基本情况和演员情况,同时演员开始排练。

  第六步:改造剧场,演员进行集中排练。

  第七步:盛大首演并一直持续演出直至收回成本并产生经济效益,报章对演出进行报道与评论。

  第八步:首演成功后在百老汇再“复制”一版,成功后在世界各地复制若干版本。作者:伦兵

评论 | 影行天下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