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成立十周年,作为上海唯一一家国家级话剧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十年来不断地推陈出新,创作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既保持了合并前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成立于1950年)与上海青年话剧团(成立于1957年)这两个著名的话剧表演团体的经典风格,又开创出自成一体的年轻活力,使中心在整体风格上形成经典性与时代性并行不悖的格局。正如中心的标识蕴涵的意义那样——剧目创作方向上的多元共存是我们一向的目标和方针。从经营管理方面来讲,“制作人制”的实行使剧目制作保持了一个良好的增长势头,
剧目制作量十年间上升了67个百分点,演出收入由原来两家院团最高收入和时的98万变为连续两年演出收入的近800万,增长了8倍之多。另外,两院合并后在事业收入上,由原来两家院团的107万变为如今的1300多万;在资产保值增值上,由原来两家院团时的600多万变为如今的1.26亿,相对增长了20余倍。十年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以自身不断的开拓进取,繁荣了上海的话剧市场,特别是新大厦新剧场落成之后,观看话剧演出的环境更为舒适,艺术剧院、戏剧沙龙和D6空间这三个剧场专为话剧演出而设计,使观众最大程度地感受了话剧的独特魅力。新剧场平均每年演出场次达350场以上,除了剧团创作的剧目之外,还包括来自各地各国的引进剧目,甚至是戏曲演出,与过去相比,观众人数有了成倍的增长。在话剧人的共同努力下,安福路的话剧演出已成为了上海一道独特风景线,去安福路看话剧成为当代上海青年的一种时尚文化,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习惯。
自创立至今,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始终不渝地坚持“出人出戏”的基本原则,不断地推新人,创精品,十年来制作演出了近100出剧目,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并且在剧目、编、导、演、舞美等各个方面获得了多项国家重要奖项,包括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中国戏剧家协会梅花奖、曹禺戏剧文学奖、中国话剧金狮奖、中国人口文化奖、上海文学艺术优秀作品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等等(详细资料可查询新浪公共信箱:用户名infopublic 密码123456 任你邮),不仅如此,不少作品还多次进京或出访国外:如1995年《东京的月亮》出访德国;1997年《留守女士》出访新加坡、韩国;《商鞅》自1996年起就在北京、广州、台北、新加坡、香港等地多次演出,并最终于2004年成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之一等等。仅去年一年,交流活动就有:《艺术》、《长恨歌》、《正红旗下》和《蝴蝶是自由的》四部戏进京演出、《长恨歌》赴爱尔兰演出、《卡布其诺的咸味》赴日本演出等等。
中心创作的剧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剧本形式上可分为原创剧、改编剧、翻译剧等;从戏剧样式上可分为现实主义戏剧、荒诞派戏剧、实验戏剧、肢体话剧、歌舞话剧等等;而参与剧目创作的人员更是聚集了海内外各领域的优秀人才,常常在同一个剧目中实现各地区甚至是各国间的合作,如2000年与香港合作的《蝴蝶是自由的》、2003年D6空间的开锣戏《奥里安娜》,2004年与香港话剧团合作的《求证》以及即将推出的中德合作贝克特名剧《终局》、中俄合作话剧《良辰美景》等。制作体之间的良性竞争很有效地推动了剧目创作的力度,尽管如此,中心依然不遗余力地加大新剧目的创作,目前,除了两个制作体的制作人之外,中心还有一些独立制作人,制作了包括肢体话剧、贺岁话剧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剧目,成为两个制作体有效的补充。
十年来,一代代话剧人共同为话剧中心开创了一个话剧演出的新局面。十年里,形式多样的作品打造出了话剧舞台上的杰出艺术家和闪亮之星:赵耀民、赵化南、吕凉、尹铸胜、田水、宋忆宁、朱茵、徐峥、桑琦、喻荣军、郝平、魏春光等。尤其我们一些演员不仅是活跃在话剧舞台上,也同样活跃于荧屏之上,如焦晃、奚美娟、周野芒、徐铮等等。
世界是一个舞台,舞台也可以连接一个世界。近年来,话剧中心不仅发展自身的演出,更频繁地与英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新加坡、韩国、爱尔兰等国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艺术家们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及互访演出,获得海内外文化界的高度评价,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从2001年英国“站长之家”剧团的《天花与热狗》开始,4年来,已先后有近20部来自各个国家的优秀剧目登上了话剧中心的舞台,如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威尼斯商人》、爱尔兰“门”剧院的《等待戈多》等。随着不断引进国外原版剧目及制作优秀的当代戏剧作品,中心活跃了上海的话剧演出市场。
为了庆祝话剧中心这十年走过的历程,我们特筹备了十周年庆典系列活动,将于3月底拉开序幕。活动包括:十周年庆演出月;2004年度“我最喜爱的话剧剧目”、“我最喜爱的话剧演员”评选;“美好的日子,大家一起来见证”征文活动;“2005海上戏剧新视野”戏剧论坛等。
十周年庆演出月:
此番十周年庆演出月,中心并没有选择经典老戏重演,而是推出了四部新作品。中心总经理杨绍林认为:开拓创新是我们的一贯风格和追求。与其展示以往的成绩,我们更倾向于以创新和突破的态度向前看,努力进一步扎扎实实地做好剧目建设,创作出更多的新成果。演出月选择的这三部作品突出了时代性、思想性、经典性和国际性的特点,包括有望媲美《商鞅》的海峡两岸重量级戏剧人携手合作的话剧《李亚子》、中德合作,作为世界各戏剧学院首选的教材的贝克特经典名剧《终局》以及中俄合作,今年6月将赴莫斯科参加契诃夫国际戏剧节的《良辰美景》。
2004年度“我最喜爱的话剧剧目”、“我最喜爱的话剧演员”评选:
为了庆祝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成立十周年,增进与长久以来一直支持话剧事业的观众朋友们的交流与互动,从3月15日到4月15日,将举办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主办、东方网协办的“2004年度我最喜爱的话剧剧目、我最喜爱的话剧演员”观众评选活动,角逐出“2004年最受欢迎的上海话剧男演员”,“2004年最受欢迎的上海话剧女演员”,“2004年最具潜质的上海话剧新人”,“2004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最受欢迎剧目”等系列奖项。话剧爱好者们将可通过网上投票或者现场投票的形式,选出他们心目中的上海话剧明星及明星剧目。
“美好的日子,大家一起来见证”征文活动:
过去十年,热情的观众与钟爱的话剧艺术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共同见证了上海话剧的成长历程;在无数个与话剧一起共渡的夜晚,美妙动人的演出曾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在有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举办的“美好的日子,大家一起来见证”征文活动中,我们真诚地邀请观众朋友们留下或长或短的文字,共同分享经历过的美好时光。
“2005海上戏剧新视野”戏剧论坛:
十年来,上海话剧走过了一段辉煌的历程,回首十年,有收获、有遗憾、有掌声、有批评、有期盼,留下了很多经验和课题需要我们加以总结和研究。为了探索戏剧艺术规律,更加繁荣上海戏剧和促进中国戏剧事业的发展,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戏剧学院和《上海戏剧》联合举办“2005海上戏剧新视野”戏剧论坛。论坛特邀请顾晓明、陈思和、毛时安、陈薪伊、罗怀臻、黄维钧、毛俊辉、刘平等20多位学者,将就“话剧观众的培养和引导”、“经济形态与话剧市场”、“姐妹艺术对戏剧形式的影响”等主题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