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综艺大观 > 史诗话剧《切·格瓦拉》专题 >正文

《切·格瓦拉》七月热演 女导演女演员获好评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7月05日14:28 新浪娱乐

  由国家话剧院重排演出的史诗剧《切·格瓦拉》从6月25日在北京北兵马司剧场首演至今已经热演10场。重排演出的“格瓦拉”带给观众的感觉和5年前首演时大相径庭,既听不到慷慨激昂的《国际歌》,看不到红色渲染的布景,也接触不到那种超高温的表演状态,取而代之的是以黑白为主色调的多媒体,极简的灯光、音乐、布景以及演员们深沉克制的表演。而对这些变化,剧组主创则是为了控制剧场里的“温度”,从过去的激情中回到戏剧的理性思考;许多新老“格瓦拉”的观众则纷纷表示了不同的看法,年轻的大学生们热情的购买低
价票给予了剧组最直接的支持。

  5年前,《切·格瓦拉》这部史诗般的话剧曾给整个戏剧界带来轰动效应,5年间正式演出达70场,进而引发了国内知识界与舆论界的极大反响与争鸣,被评为“2000年中国知识界十大事件之一”,甚至被收入了中国基础教育教材的语文课外辅助教材。重排《切·格瓦拉》的主创人员把这部戏定位为“质朴的戏剧”,希望观众能够感觉到作品在文本之外的独特魅力。导演杨婷的理由是,《切·格瓦拉》本身的感召力已经非常强,如果采用过多的舞台手段,一方面可能会削弱文本呈现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可能因辅助手段和表演状态过于激烈,而使得观众排斥作品所传递的内涵。对于这种朴素呈现状态的选择,制作人袁鸿表示:“激情过后是冷静,2000年的演出过后,许多观众反映看的时候热血沸腾,走出剧场就烟消云散了。这次则让大家看的时候就能冷静思辩,走出剧场时也会更客观、更坚定。”导演杨婷说:“5年前,这部戏曾经一石激起千层浪;5年中,亦有许多关于作品的争鸣和延伸的波澜在向社会的各个角落传递;5年后的今天,它的重回舞台,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所理应面对的再次检验,也是把有价值的东西理所应当地呈现给观众。”

  有青年观众在网上博客写到:“《切·格瓦拉》是九个女孩子的戏。说实话,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对于史诗剧的称呼有些短促,演员的情绪到位,技巧熟练,只是缺少真正打动人心的格瓦拉式的灵魂。”而来自更多观众的反馈是,重排的《切》剧在质朴简洁之外,又多了不少犹如神来之笔的精彩段落,如“有人落水了”一段,采用了演员边打算盘边表演的方式,一方面表现了剧本当中一些世侩理论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又让整段戏如同踏着鼓点在演出,节奏感很强,把算盘这个小小的道具用活用神了。除此之外,简单的T恤、脸盆、椅子等等,在舞台上都充当了奇妙的道具,既配合了演员的演出需要,又烘托了剧情。此外,剧中演员的服装也非常有特色,正方演员的服装是时下正流行的“野战服”,穿在这些年轻女演员的身上,显得既时尚又英姿飒爽;反方演员的服装则是简洁的西服和白衬衣,随着剧情的变化,演员服装的穿法也不断变化。再加上灯光、音乐、多媒体等恰到好处的烘托,这些精巧的设计都折射出一种“小制作,大效果”的立意和创新。独立戏剧评论人水晶说,史诗剧《切·格瓦拉》的出现,无疑是这个时代当中象幕鼓晨钟一样廖若晨星的声音,编剧黄纪苏在剧中所提出的那声声追问与鞭撘,无比的辛辣和深刻。在“风月无边、繁花似锦”的戏剧舞台上,缺少的正是像《切·格瓦拉》这种充满理想主义激情、深切关注当今社会乃至整个人类命运的本土原创作品,它的出现像惊雷般的声音划破了戏剧舞台沉闷的长夜,打破了话剧界近年来过于娱乐化和一味强调形式先行的僵局,也促使戏剧人思考,启发人们如何用自己的作品和这个时代血脉相连。

  坚持低票价路线的《切·格瓦拉》数十场的演出不仅赢得了青年观众,也同样吸引了众多关注社会问题学者和教授,他们有的专门从外地赶来观看;五年前许多错过《切·格瓦拉》演出的观众则早早的预订上演出门票携家人、朋友一同前来观摩。据悉,《切·格瓦拉》在本周将持续在北京宽街以北的北兵马司剧场演出到7月10日结束。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