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外花絮
座位越后价越高
虽然也是呈梯田型设置,但这个露天剧场还是和一般剧院很不一样。因为视野的缘故,最高最后排的才是最理想的座位,而前面的则相对差一点儿。因而,票价的设置也相对有
个梯度。此外,基本上所有舞台,都会比观众席的第一排要高。然而,这个剧场最前排的观众席,仍然比舞台高,因为水面才是舞台。绑在了一起,就是那首“唱山歌勒,这边唱来那边和……”的《山歌好比春江水》。
实际上,整台演出跟传说中刘三姐相关的,也就漓江山水以及这首《山歌好比春江水》了。其他的,如“漓江渔火”、“情歌对唱”等等,几乎和传说没有什么关系。这,正是《印象·刘三姐》的独到之处——如果要来找刘三姐,还不如去看电影呢,所以,这台演出几乎没有电影的痕迹,他所表现的,只是一种对刘三姐的印象:她是一个歌者,所以,演出是用歌声串起来的;她是少数民族,所以,演出的女演员都穿着民族服装;她是水面长大的,因而舞台是水做的,几乎所有演出环节都跟水相关等等。
然而这种对刘三姐的改造,并没有招致观众以及媒体的反感,因为电影毕竟是老片子了,影响力也正在减弱,在年轻一辈当中,几乎没有具体知道刘三姐事迹的,而对于那首脍炙人口的《山歌好比春江水》,大都也是从斯琴格日乐那儿听来的。
本报记者 张京徽 露耘 黄燕 束江涛
[上一页]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