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绍武,原名梅葆珍。195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在北京图书馆呆了29年。他翻译的阿瑟·米勒剧本《炼狱》在国内上演之后影响巨大。对梅绍武来说,翻译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他和夫人偷偷翻译侦探小说就是明证。梅绍武生前还担任了电视剧《梅兰芳》的编剧,生前他写有《我的父亲梅兰芳》一书。著名英美文学翻译家、梅兰芳的次子梅绍武先生,于前夜22点30分在北京肿瘤医院去世,享年77岁。记者找到了梅绍武的生前好友、原南京译林出版社社长李景瑞先生,李老告诉记者:“他真的去了,晚上10点多走的,其实,他处于昏迷已经
长达一个月了。”
南京市民曾争看梅家二公子
几年前,梅绍武患了肠癌,后来做了手术,有一阵子恢复得不错。今年6月发现肿瘤又转移,自一个月前,他便处于昏迷中,医生判断已脑死亡,几个国外的子女都回来了,曾商量过是否要给父亲实行安乐死。
1994年,梅绍武曾应译林出版社的邀请,在南京的湖南路图书发行大厦为他的译作《重返呼啸山庄》作签售。据当时负责接待的编辑王理行说,梅先生足足签了2个小时,很多人排队等候,“不过我猜想,他们大多是抱着看看梅兰芳二公子到底长得啥样的心态来的,看看和梅兰芳像不像。”王理行说他反正觉得挺像的,“但他一点不摆名人架子,当时他也快70岁了,但他却跟我说,‘翻译太难,我还在学’。”
夫妻两人都是翻译家
李老回忆说,因为梅绍武是名人之子,一开始还觉得他很神秘,但实际上他很腼腆,不喜欢社交,和梅兰芳的小儿子梅葆玖完全不一样。梅葆玖是个个性潇洒,喜欢喝点小酒、飙飙车,而梅绍武是一个严肃的书生。梅绍武的夫人屠珍(人称五嫂)也是翻译家,“不但是梅家,整个梨园界都很敬重五嫂,她很早便嫁过来帮婆婆主持家务。梅葆玖格外感激这位嫂嫂,人都说他是五嫂捧出来的,屠珍非常能干,但她说,自己就是喜欢梅绍武这股子书呆子气。”梅绍武自称对京剧一窍不通,但长期的梨园生活环境,多多少少也给了他一些影响。梅绍武在翻译界的特色便是对戏剧文学、理论作品的研究、翻译,“他擅用北京方言来翻译人物台词,很有感染力。”但是,就像梅绍武没有继承父亲的事业,改而研究外国文学一样,梅绍武的儿子在日本银行工作,干脆跟艺术不搭界,李老感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选择啊。”见习记者仲敏
说不完的梅府传奇
梅兰芳共有9个孩子,但是因为疾病等原因,只活下来三子一女。葆琛老四,绍武老五,葆玥老七,葆玖老九。梅先生的儿女中,只有葆玖和葆玥唱戏。从他的儿子辈开始,孩子们便开始有了自己的爱好,有的继续梅家梨园的风采,有的则转向了其他领域,刚刚去世的梅绍武便是一生好书。这也跟梅兰芳对孩子的教育有关系,他教导孩子们传统的东西要学,西方的东西要懂,时尚的东西也要看。正因为这样,梅葆玖才说,即使不唱戏,干其他的,他一样也能行!
一家之长梅葆琛
梅夫人去世后,老大葆琛成了一家之长。他常在家里操持家务。虽然他是在上海震旦大学学土木建筑的,在北京建筑设计院当工程师,但是谈起戏来,很有兴致。他嗓子不好,但爱拉京胡,业余为许多演出伴奏过。
唱老生的梅葆玥
梅葆玥之所以唱老生,是因为她的嗓音宽。梅葆玥毕业于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教育系,曾在中国戏曲学校教过语文。1954年梅葆玥被调往中国京剧院,开始了长达45年的演员生活,擅演《文昭关》等戏。
最像父亲的梅葆玖
梅葆玖是梅先生最小的儿子。他的扮相、举止很像当年的梅先生,他的《贵妃醉酒》等演出很受欢迎,这除了梅葆玖演唱很见功力之外,观众把热爱梅先生艺术的感情倾注在他身上,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梅兰芳去世后,留下了价值几十个亿的收藏和家产。梅夫人很聪明,把这些全部献给国家了。但梅葆玖说,有一顶父亲在美国得到的博士帽留给了他,但是终有一天他也会交给国家,他开着玩笑说:“绝不能让人说梅葆玖把他爸爸的帽子给卖了!”(来源: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