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综艺大观 >正文

哈尔滨歌剧院进京演出侧记《八女投江》震京城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0月08日11:22 哈尔滨日报

  国庆黄金周期间,由哈尔滨歌剧院原创的大型红色歌剧《八女投江》轰动了首都北京。

  国庆期间,北京文化舞台精品荟萃,10月1日、2日在北京天桥剧场,哈尔滨市进京进行汇报演出的大型原创歌剧《八女投江》也成为首都47场不同形式的文化演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精彩的内容,富有张力的舞台表现形式以及音乐与剧情的完美结合使观看演出的专家和观众们赞叹不已。

  民族歌剧的新探索

  《八女投江》取材于1938年东北抗日联军与侵华日军展开殊死斗争的史实,演绎了以抗联五军妇女团指导员冷云为首的八名抗联女战士,在掩护大部队撤退,与日寇战斗到弹尽粮绝时,毅然投入波涛滚滚的乌斯浑河的悲壮故事。她们以年轻的生命为代价,让河水证实了她们的清白与悲壮。

  《八女投江》剧情朴实,充满生活情趣,剧中男女抗联战士战场上的爱情让观众觉得十分亲切。冷云是在瞒着丈夫的情况下生下了他们爱情的结晶,于是就有了冷云与丈夫相聚时,丈夫因为抗联有了后代而高兴,而冷云却因为丈夫不能与孩儿相认而内心矛盾,以及她千方百计将孩子送给老乡而恋恋不舍等戏剧化情节。音乐创作追求的也是朴实无华的旋律和技法。剧中东北民歌的旋律随处可见,但又融入管弦乐的浑厚当中。主题歌《白桦之恋》深沉中透出优美,令人思绪万千,《送情郎》、《摇篮曲》、《露营之歌》等东北民歌和抗联歌曲有机地穿插在重要唱段中,大大强化了这部歌剧的东北特色,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随着单簧管悠扬的回忆,抗联女英雄冷云的儿子的深情叙述,使现实与历史交替出现。整部歌剧分为《序:生命之歌》和《爱:人性之爱》、《情:战地之情》、《生离:生离之痛》、《死别:死别之力》四个场景以及尾声《白桦之恋》,把观众带回硝烟弥漫的1938年。剧中首次运用了多媒体的手段,有戏、有歌、有舞,在剧中白桦林成为舞台焦点,并且通过白桦树的移动和变幻,舞台呈现出不同的层次空间。 《八女投江》集中表现了夫妻情、战友情、母女情所升华出来的民族大义,通过对美的塑造来控诉战争对美的毁灭。

  “白桦林,雾中藏,清晨的露珠挂枝上。从地生,向天长,大山的女儿恋太阳……”主题歌《白桦之恋》赞扬了八女的献身精神。冷云的大段的咏叹调也深深地感动了观众,其中《征杀路漫漫》揭示了冷云复杂的内心世界,齐燕把这个唱段表现得非常完美。《孩子的哭声》、《凯旋之歌》、《亲人你的英灵在何方》、《要为抗联留条根》等歌曲对民族歌剧创作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

  随着剧情的不断展开,演员精湛的表演技艺和深厚的歌唱功底深深打动每一位在场观众的心灵。在2小时10分钟的演出中,7次热烈的掌声体现出对这部歌剧的认同与肯定。

  首都观众在演出结束后表示,这是一部代表新世纪最高水准的原创民族歌剧,是一出大气磅礴、震撼人心的精彩剧目,是一出带着强劲的东北黑土风情的民族歌剧,也是一部融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剧目。

  首都观众盛赞“八女”

  演出结束后,记者走访了首都专家和观众,听取了他们对《八女投江》的观感。

  北京观众孙先生:好!这样的形式我们喜闻乐见。在导演,舞美音乐方面都有突破,振奋人心。用民族歌剧形式讲了《八女投江》的故事。是继《江姐》、《苍原》后,民族歌剧的又一精品力作。感谢哈尔滨的演员、乐队,给我们奉献这么好的节目,这么好的艺术享受,谢谢他们!

  东方歌舞团团长田玉斌:我看了以后,感觉演的非常努力,非常投入,非常尽情。尽管这部戏没有日本侵略者的反派出现,但是还是给人很大的视觉冲击力。演员的表演、演唱都是非常不容易达到这种程度。当然音乐也很有特点,有东北那种风格,包括有些段落是群众十分熟悉的,在歌剧中表现是另外一种感受,所以说这部戏是相当成功的。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廖奔:舞台比较活,一方面发挥了民族歌剧的长处,包括唱腔旋律来塑造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又很注意调动舞台画面,塑造人物性格,来制造剧情场景,通过这些来打动、吸引观众,同时也就会感染观众。

  央视制片人阎万陆:整部戏采用了以现代关照历史的方式,通过叙述人的回忆作为整部戏的线索,并且通过叙述人的话道出了现代人对战争的思索、对人性的歌颂。拉近了观众与歌剧的距离,这个戏就是从人性的角度切入去讲述以冷云为代表的一群抗联女战士,她们同时肩负着女儿的责任、妻子的责任和母亲的责任,但是为了祖国,她们毅然背起了枪。这个戏在音乐上追求的是民族风格和东北特色。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纪:这个剧编导搞得不错,现在舞美不要搞得太实,虚实结合给大家在艺术上留下思维的空间更好,特别是这个题材,从解放初期的电影开始,我们都知道,我们需要得到新的东西,不错,新意夺人,是很好的艺术享受。老题材的新内涵成为哈歌的一种创作现象。

  长影导演康宁:这部剧陈晓生院长在风格上追求的是大气磅礴。舞台设计以白桦林为魂,将白桦树的树干进行了人性化的处理,挺拔向上的树干象征着英雄们不屈不挠的精神。舞台色调上体现了白山黑水的特色,主要以黑红灰白为主色调。在《死别》中,剧中的8位女战士组成真人雕塑在追光下将歌剧推向高潮。《八女投江》的首场演出取得了巨大成功,其艺术表现手法、剧情安排、音乐效果都很吸引人。

  著名歌唱家金铁麟,作曲家刘锡津先后观看了演出并给予高度评价,专家们认为,作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哈尔滨推出的新剧目之一,《八女投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音乐风格清新、流畅,演员阵容强大,舞台艺术表现完整。剧情紧紧抓住抗战这一主线,体现了冷云等八位女战士在与日寇的殊死斗争中,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诠释了女战士在危急关头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整部歌剧场次安排紧凑,舞台的灯光设计、多媒体的运用也为歌剧的成功演出增添了不少光彩。

  演出结束后, 陈晓生院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一次设计《八女投江》,是他从业33年的一次突破。他说,这部戏他们还将听取领导、专家和观众的意见,逐步修改,继续锤炼细节,使该剧成为歌剧中的精品,打造成红色经典剧目。该剧计划在2006年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上作为开幕式演出呈现给观众,让这部戏迈上2007年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的舞台。

  本报特派记者 申志远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8,000篇。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