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末,陈佩斯的喜剧《阳台》将时隔7个月再次登陆上海大剧院。而半年前炒作得沸沸扬扬,由陶虹、徐铮夫妻主演的百老汇喜剧《最后一个情圣》,也将于明年的1月初重返上海,在东方艺术中心连演三场。两台打着明星招牌的喜剧,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内均“杀回”上海,且连创票房佳绩,在话剧市场独领风骚。但这些剧目无一出自国家院团,均是民间制作,无疑令人深思。
明星喜剧让话剧走向“大众”
在话剧演出还局限在小众市场的时候,《情圣》和《阳台》都走向了“大众”。
在不久前的“上海艺术节国际演出交易会”上,《情圣》一剧成为全国演出商追捧的热点,仅仅在交易会上达成合作意向的演出省份就已经达到了10余个,遍布国内各个地区。据制作方透露,仅仅11月至春节前的2个多月中,邀请演出的场次就已经达到数十场,特别是圣诞和新年甚至情人节的档期,出现了各地演出商竞价邀请的局面,以致制作方因分身乏术颇感头疼。
而陈佩斯以《阳台》收尾的“民生三部曲”,更是创造了演出市场的一项“奇迹”。三部曲,共巡演了45个城市,吸引了25万人次的观众,拉动票房6000万元,获利近2000万元。其中仅《阳台》的足迹已遍布东北、内蒙、浙江、江苏、河南等省的近20个城市,连平顶山、濮阳、湖州、泰州、嘉兴这样很少有话剧演出的地方都一路转战,所到之处一票难求。即使这次重回上海,还未宣传时,出票率就已达五成,在这方面,普通的话剧演出是难以望其项背的。
话剧借明星走出新路
“明星成看点,喜剧受青睐”,这是如今演出市场的一大规律,也是两部作品的制作方向。陈佩斯和徐铮、陶虹夫妻的介入,无疑给一向平静的话剧市场注入了“兴奋剂”,其在大众中的知名度也吸引了很多从不关心话剧的观众走近剧场。徐铮就曾在上海公然说,《情圣》的目标是吸引那些从来不看话剧的城市小资。而陈佩斯更是始终强调“底层关怀”,他的“民生剧”是演给最底层的民众看的。因此,两剧都得以进入那些“话剧市场空白”的城市演出,而他们在北京和上海的观众,也基本有别于国家话剧院、北京人艺和上海话剧中心的固定观众群。
综观这两年,利用明星做招牌的话剧并不罕见,刘晓庆领衔的《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和叶惠贤策划多年的系列话剧都属此例。这些演出不仅拥有火爆的票房,更重要的是,它们比之长期拘泥于搞“严肃话剧”和“小资话剧”的国家话剧院团,让业内人士看到了更大的开发话剧市场的希望;同时它们成熟的商业运作,也让一直处于较边缘状态的话剧看到了进入主流演出市场的曙光。早报记者 潘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