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综艺大观 > 新年相声大会郭德纲于谦专场专题 >正文

相声界没有名气的名人-郭德纲来了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15:27 华夏网

  让我再看你一眼

  KTV来了;

  美国大片来了;

  超女来了;

  曲艺和戏曲完了?

  别说曲艺、戏曲,连国产电影都在不死不活地倒着气儿。国产电影还时不时有人斜上两眼,曲艺、戏曲现在可是得个“白眼”都不容易。当年越剧《红楼梦》、黄梅戏《天仙配》风靡大江南北,有人看了几十遍,离此时也还不到30年。

  “80年代后们”还有人听说过河北梆子、西河大鼓么?但他们多半知道“后街男孩”、凯莉·米洛,甚至“甲壳虫”,当然还有李宇春。

  变化快得我们甚至还来不及琢磨为什么。没人知道多少传统曲艺、戏曲品种正奄奄一息,没人知道多少这些行当里的艺人正处境尴尬,甚至没人知道他们的存在。这不是漠视,因为根本“视”都没有“视”。

  相声当然也跟着一年不如一年,但好歹在各种晚会上能得点余惠,露个笑脸。然而,有个叫郭德纲的人说,那根本不叫相声。类似的困惑已经不是第一次。去年白先勇率领着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来京“试水”,北京大学的学子们叫好连声。但是,同样有人说,那不是真正的昆曲。

  才吃了几年汉堡包和比萨饼,我们就连什么是相声和昆曲都搞不清楚了?

  于是郭德纲像前辈艺人们那样,又走回了天桥,他要让大家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相声”,而且他居然让天桥的相声演出风风火火,传统相声好像又活了。但郭德纲说,只凭他和他的伙伴挽救不了相声。

  也许有人觉得,什么是相声和昆曲并不重要,有没有曲艺、戏曲也不重要。但至少郭德纲们不这么想,那里面有我们的过去和记忆。有的老外也不这么想,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向前走的时候我们一路丢三落四,忘记了很多东西,也许有一天,我们甚至会忘记自己是由猴子进化来的。(王青笠)

  在这个据说相声没落的时代,郭德纲创造了相声的很多纪录,最惊世骇俗的,是他的一段相声没让观众笑得前仰后合,而是把满场一百多人说得失声而泣。这简直是“骇人听闻”。

  哭了之后,全场掌声雷动。

  虽然比起相声圈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面孔,郭德纲远谈不上名气。但在真心热爱相声的人心中,郭德纲有名得一塌糊涂。

  听他的相声笑,听他的相声叫,甚至听哭了。这些人中有90多岁的长者、有临盆的孕妇,甚至还有人骑自行车从北京到天津,就为了听他的相声。

  这是个自信的人

  一段相声把全场一百多人都说哭了,他说他能给相声带来震动。

  “观众是真心爱相声。”郭德纲回味上面所说的这个场景时,眼睛很亮。

  这个场景发生在今年的10月5日。为了纪念相声开山祖师“穷不怕”176年诞辰,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组织了相声专场纪念演出。这天郭德纲表演的相声是《论相声50年之现状》,在嬉笑怒骂间,他用自己的语言与判断陈述了一些相声界及他本人发生的的一些曲折历程及现状。令他意外的是,这个段子赢得的竟然是台下相声爱好者的眼泪,然后才是全场如雷的掌声。

  观众的泪水、祖师爷的诞辰、相声的处境,这一切混杂在一起,让向来表情沉静的郭德纲不由感慨万千:“单凭一己之力,我能让相声振兴?不可能!充其量是震动。”郭德纲并不缺乏自信,但他的自信总是很理智,他始终认为自己能给相声的就是“震动”,“这对相声(的现状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郭德纲有自信的理由,而这个理由就是支持他的观众。

  每个周末,坐落在北京南城的“天桥乐”茶馆几乎都座无虚席,这满满匝匝几百人不是为了别的,就为了郭德纲和他挑头的德云社。

  这就是郭德纲和他的相声。

  有一群铁杆粉丝

  一位96岁的老先生喜逢寿辰,惟一的愿望竟然是到现场去听一次他的相声。

  在相声迷中,郭德纲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了很多内容。主持人刚把“郭德纲”三个字念出来,台下笑的、叫的,甚至起哄的已经乱成一片,然后是狂喜的掌声。郭德纲一袭长衫上场了,圆口布鞋的鞋面上,偶尔露出老派中式裤子的裤脚,脸上微微的笑容,好像就是从老天桥走出来的。郭德纲他们的演出90%以上是传统段子,举手投足更给人一种回到昔日的恍惚。

  住在北京怀柔的一位96岁的老先生喜逢寿辰,家里人问他有什么愿望,他惟一的回答是,到现场去听一次郭德纲的相声。一位孕妇在怀孕之前就一直到剧场看郭德纲的演出,怀孕后还是场场不落,直到临盆前几天仍然坚持捧场。剧场为此特意给她安排了一个大躺椅,让这位忠诚“粉丝”得偿心愿。11月5日,郭德纲回到家乡天津举办专场相声演出。那天恰逢今年京津地区的一场大雾,高速公路交通封闭。饶是这样,北京还是有一百多名铁杆拥趸赶到天津,其中有一些狂热分子是骑自行车过去的。天津的剧场外面,没买着票的爱好者们迟迟不肯离去,似乎在剧场外转转,心理上也能得到一点满足。

  在北京“天桥乐”茶馆的每周固定演出,时不时有从珠海、吉林、台湾等地远道而来的慕名者。通常相声演员演出,一般也就返场(表演结束后应观众要求加演)一两次,郭德纲最多曾经返场17次,这大概可以登载上吉尼斯纪录了。

  而在网上,每天都有数百名网友通过BT或者电驴下载他的相声。

  相声说到这个份上,哪怕不是什么知名的“腕儿”,也多少是一种荣耀了。

  也曾经窘迫万分

  22岁来北京,最惨的时候两天没有钱吃饭,还发着烧,然后10元钱卖掉呼机买药。

  在曲艺氛围浓厚的天津,郭德纲8岁开始学评书、9岁相声启蒙,然后从曲艺团、全总文工团说唱团、文化馆……一路走过来,一直在曲艺圈里打滚。1995年郭德纲第三次到北京的时候,22岁的他已然是一名老相声演员。他的想法和其他相声演员没什么不同,他要上各种晚会,他要做“大腕”,他要让相声圈待见自己——他是来捞世界的。他自己毫不掩饰:“那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

  但是,现实给了郭德纲一个硬邦邦地回答。以前的人际关系早就物是人非,没有朋友能够帮得上忙。他想投奔某些人物,“人家想着法子拒绝我”。郭德纲的成名梦迅速破碎了,甚至还不容人回过味来。

  为了生计,像很多人一样,郭德纲选择了做生意,服装、家具“什么都做过”。或许隔行如隔山吧,素来有头脑的郭德纲在生意场上远不如在舞台上自如,他被骗了个精光。陷入困境的郭德纲不得不到处搬家,青塔、通州、海淀、大兴……最窘迫的时候,他住过只够放一张板凳的屋子。在城南安乐林路,郭德纲找到了一个生计,和一个小评剧团一起演出,收入是每月1000元。坚持了两个月,望眼欲穿的1000元还是不见踪影。而郭德纲每天来往于住处和剧团的交通工具——自行车扎了胎,却已经掏不出换车胎的钱了,他只能改乘公交车。一天晚上,演出结束时已是11点多,公交车已经停开,身上仅有只够买公交车票钱的郭德纲只能步行4个多小时,走回大兴的住处。

  两天没有钱吃饭,郭德纲垮了,发着烧的他只有水可以喝。郭德纲翻箱倒柜地找出了一个旧传呼机,卖了10块钱,买了消炎药和一点吃的,就这么熬过了他的谷底时期。老天,幸好那个时候还有几块钱的消炎药!

  男人的这种回忆固然艰涩,但却是一条汉子成长的辅修课。困难中的郭德纲反而沉下心重新看待自己的目标:“这个圈子不会容我,人家凭什么要带我?”而更重要的是:“这种相声也不适合我。”9岁就打下相声童子功的郭德纲,开始去寻找他心目中“真正的相声”。

  但他坚持了下来

  为了招徕观众,他和德云社全体演员曾经拿着竹板,在寒风中打着板子搞宣传。

  1996年,痛定思痛的郭德纲挑头,和其他几名青年相声演员共同组建了德云社,开始让相声真正走向民间。

  “我们是中国相声界把相声请回剧场的第一人。”郭德纲这样说的时候,着重地加强了语调,显然这是他的自豪。然而,这种尝试从一开端就“经历了太多辛苦”。

  现场演出,表演最需要的观众成了困难。郭德纲和德云社经历的最极端一次情形,是台下只有一名观众,而第一个节目是个单口相声,真正是“台上一人,台下一人”。表演到一半,那名惟一观众的手机响了,演员只能停下来,等观众接完电话再继续表演。

  在大栅栏广德楼演出的时候,为了招徕观众,全体演员拿着竹板,在寒风中打着板子搞宣传。这已经颇有点解放前天桥艺人卖艺的架势了。但是,不论开始怎么艰难,郭德纲想的就是要让相声回归天桥的原生态,回归草根,这些困苦就是他准备付出的代价之一。

  另一个难处来自剧场。在观众稀少的情况下,一场8000元乃至上万元的场地费用显然不是郭德纲所能够承受的。

  为此郭德纲辗转于北京的各个演出场所,有的地方演3个月,有的地方只演了两个礼拜,常常是一个月下来赔上个七八千元。这种状态不论对于演员还是观众,显然都难以为继。

  但是,在一个茶馆里一段时间的演出让郭德纲看到了天光。在很短的时间内,茶馆的观众迅速由几十人上升到一百多人。这“盛况空前”让郭德纲觉得,回归剧场的选择是希望所在。

  后来,就有了和“天桥乐”茶馆的分账合作,有了“天桥乐”的火爆演出。

  从1996年郭德纲开始尝试让相声回归剧场,这已经是第9个年头了。每周两场挤得满满的200来名观众,就是郭德纲整整9年艰苦辛酸的成就。

  这全是为了相声

  去北京高校巡演、去石家庄等城市巡演,要让年轻一代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相声。

  别人吃相声,郭德纲正好相反,他养相声。

  郭德纲自己有一个影视公司,此外,他还干主持、搞出版、做编剧、当策划……只有一半时间是在相声上,但“除了相声,一切都是为了生计”。很难想象,一个人有限的精力竟然能如此分散在那么多的事务上,而相声演出一个月赔七八千是动因:“得有钱赔啊。”如今德云社的演出已经不会再赔本,但20元一张的门票水平,对于维持演员的生活还是远远不够:“没指着相声发财。”

  何况郭德纲还有很多计划,过了春节,他们将启动中国曲艺资料库抢录工程,因为还在世的为数不多的几位老先生身上,有些活儿是所有演员都不会的。他们还要到石家庄、济南等城市,进行名为“不完全相声手册”的巡回演出。在北京高校的巡演则已经开始,“要让年轻一代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相声”。

  所有这些活动,全依靠郭德纲和德云社的纯粹民间力量自发组织,郭德纲清晰地把相声的延续和发展定位在了草根状态上——来自民间,依靠民间。

  对于郭德纲,除了意志外,更多的能量应该是来自对相声的热爱:“是从骨子里喜欢这行。”在最困难的时刻,郭德纲也不止一次打过撤退的主意,“做电视剧一样能吃饭”。但最终他放不下相声:“还是喜欢。”

  喜欢,就是不需要说为什么。喜欢,他就不能让相声断了“脉”。

  为了喜欢,为了养这个喜欢,郭德纲几乎没有业余时间,每天脑子里走的都是相声,除了相声,其他都是相声的延伸,工作就成了他的生活,相声则是所有工作的核心。不过,郭德纲在这里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说相声就是我的娱乐。”

  郭德纲对“真正的相声”有一个简单的解释,就是“观众自愿买票看的相声”。对于某些所谓专家学者首肯的东西,郭德纲毫不隐瞒自己的反感。有些团体花几十万搞一出舞台剧,请专家学者来表扬一通,然后捧回几个奖杯,剧目就束之高阁了。“这是犯罪”,郭德纲的声音一下就高了起来,“扯臊!在我心里,一千个这样的专家学者也赶不上一个百姓的分量!”

  一句“真正的相声”,使郭德纲和主流相声圈之间立刻泾渭分明。

  和其他相声演员不同,郭德纲虽然是铁路文工团的演员,但他却称不上是主流相声圈的一员。直到去年拜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为师之前,在某种程度上,郭德纲甚至不属于相声圈。事实上,在郭德纲艰难支撑的9年中,除了观众和剧场,给他压力的还有所谓的主流相声圈中人。在郭德纲看来,得罪人正是他所做工作价值的外在表现:“大家都不会都好办。有几个会的,观众爱看了,会对主流有影响,主流就不好办了。”

  这时候的郭德纲,似乎已经清楚了什么是自己要做的。某电视台邀请他参加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这正是若干年前他梦寐以求的东西,但现在他拒绝了:“那种相声不会说。”“那种相声”和“真正的相声”之间,在郭德纲心目中形成了一道鸿沟,那是他不允许自己跨越的。

  那些上赶着想挤进电视晚会的相声演员,为了一夜成名的机会不惜俯就导演的一切合理和不合理要求,被他直斥为“奴才”。他嘲笑那些为了同样目的依附相声“大腕”的同行:“大腕要的是狗和奴才,跪着磕头,不会真带你玩。”火药味浓烈的言辞或许源于自己当初有过类似的心理,他熟悉那种心情而因此加倍地痛恨。

  那些曲艺学校的相声班和一些“相声大专班”,郭德纲用四个字就给枪毙了:“误人子弟。”德云社曾经试着吸收过一些曲艺学校的学生上台表演,但“观众不爱听”。

  对相声圈的批评其实一直有,然而像马季这样的前辈也只是说:我喜欢相声这门艺术,但不喜欢这里的人。只有郭德纲才这么没遮拦地大放其炮,或者他看不惯有些人“吃相声,喝相声,还毁相声”,或者就像他自己说的:“我指(望)的是自己,指(望)的是观众。”所以他才会把不满这样无顾忌地倾泻。

  印象

  他不知道梁咏琪 最不爱当主持人

  一

  “我是个怪人。”

  这话是郭德纲自己说的,当时他是在解释自己为什么不知道梁咏琪、关之琳这些港台明星。好歹身为娱乐圈人士,居然不知道这些名字,确实有点怪。直到郭德纲去安徽卫视主持综艺节目之前,因为要和这些明星接触,才知道有那么一号人物。

  这期节目的嘉宾是林志颖、杜德伟,郭德纲还是不知道:“多大腕儿到我这儿都不认识。”其实,说穿了也简单,除了相声和工作,郭德纲其他都不接触,他实在没空再了解这些东西。

  从这个方面,可以说郭德纲是一个很单纯的相声演员。他不抽烟、不喝酒、不会打麻将、不会唱歌、不会跳舞,偶尔一次被人强拉去迪厅,他居然就在那儿睡着了。郭德纲简直什么都不会。

  二

  但郭德纲会的也太多了。除了相声,评书、评剧、大鼓、梆子、京剧、太平歌词无所不能,连很少有人学习的竹板书与滑稽大鼓他也有所涉猎。而且郭德纲对这些艺术形式都不是泛泛而学,他和专业剧团登台表演过评剧和河北梆子,他主演的评剧影碟已经发行,他录制的300多集的长篇评书在电视台播放。

  他出过书,做过电视导演、编导、编剧、主演、主持,策划过曲艺晚会。他自己置办了几十大箱子的全套戏曲服装,足够一个大型京剧团的演出需要。

  但是,相声才是他的当行本色。

  三

  在郭德纲所有角色中,他很不喜欢干的是电视节目主持人,而这恰是很多相声演员最爱干的活儿。

  在他主持的综艺节目中,港台明星一出场,年轻观众立刻发出时髦的尖叫,郭德纲听不了这个。同台主持的年轻主持人的“哇,这个样子啊”“那是蛮好的啦”等流行国语,也让郭德纲觉得别扭,自己的在场似乎显得格格不入。

  郭德纲的原则是“绝对不能照他们的改”。也有导演劝他试着跟这种氛围融为一体,郭德纲直接回答:“融不了,要不开除我得了。”

  郭德纲自己说,这是性格原因。大概这是在一个伪个性的时代,有点棱角的人们遇到的共同问题。

  四

  郭德纲不算名流,但确实有一批忠实的拥护者,有的人甚至称他为“大师”。

  郭德纲听到这个称谓,反应迅速:“那是胡说。”在郭德纲眼里,整个相声界真正称得上艺术家的最多两三个。而现在,艺术家这个词汇被滥用了,“是个人就是艺术家,都是艺术家。现在艺术家其实就是普通人。”

  五

  郭德纲是一位相声演员。就像周星星在《喜剧之王》里说的那样:其实我是一个演员。周星星在《喜剧之王》里演绎的辛酸起伏,郭德纲全尝到了,区别只是郭德纲的经历中没有张柏芝的传奇爱情。

  但是,如果在荆轲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变徵之声时,去问他老婆孩子怎么办,只是显得不合时宜。

  其人

  郭德纲1973年生于天津,自幼酷爱民间艺术。

  8岁投身艺坛,先拜评书前辈高庆海学习评书,后曾跟随相声名家常宝丰学相声,曾受到许多相声名家的指点、传授。其间又潜心学习了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剧种,辗转于梨园,工文丑、工铜锤,对丰富自己的相声表演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多种艺术形式的借鉴,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他技艺全面,成为青年相声演员中的佼佼者。2004年拜师相声艺术家侯耀文。

  他现居北京,在北京德云社相声团体发掘上演了一些已不多见的传统相声,上演节目达六百余段,深受京津相声迷喜爱。

  他不知道梁咏琪最不爱当主持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