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前年本版的一篇剧评中说,中译的“闹剧”二字不妥,好像仅仅是闹,没有思想——那次我评的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达里奥·福的farce,闹得是厉害,但很有思想。这回看弗雷恩的《糊涂戏班》,我改变了主意,就叫闹剧吧,它可以就是闹,闹得让人开怀大笑,笑痛肚皮,笑得你根本就忘了“思想”这个词。
这个英国人搞笑功夫很是了得,但和我们习惯的以名角为中心的滑稽和小品都不同
,完全以剧本为中心。中国人看这个戏一开始还是要点耐心的,不像滑稽戏不到三分钟就会让你咧嘴。这里的笑料按几何级数逐步递进,全都严密地编织在一个精巧的剧情框架之中:一个三流戏班,演的戏简单之极(剧名Nothing on《啥也没》),人事和男女的三角关系却很复杂。第一场戏班彩排,差错乱出;第二场是演出时的后台,一片混乱;第三场是出差错的演出,越补越乱。很多台词一字不差说了三遍,但每遍的语境不同,本是大忌的重复变得特别搞笑。
翻译兼导演钟景辉是耶鲁科班出身的香港话剧元老,导演手法极其老到,尤其在展现后台的第二场中,采用了舞台上极为罕见的声画对立的电影手法,让观众听到被布景挡住的角色们假惺惺的台词,看见的却是后台的人怒目相向,大演哑剧,甚至大打出手。全剧三小时编剧和导演技巧的尽情展示,是专业人士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对于一般观众则是大开眼界、大展腹肌的难得的娱乐。
戏中戏《啥也没》在英文里一语双关,既自嘲剧情空洞,也暗指剧中一位女角一直穿得很少。但话剧艺术中心的演出充分考虑了国情,让她穿着健美服式的连体内衣,就比较得体。但如果有人想带孩子一起去乐一乐,最好还是掂量一下孩子的年龄和成熟度。这只是个小小的提醒。孙惠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