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婴救孤》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本报讯 “一部伟大的悲剧”——这是戏曲评论界对豫剧《程婴救孤》的赞誉。带着2004—200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榜首的荣耀,《程婴救孤》4月21日、22日将在深圳大剧院为观众倾情展现一个家喻户晓的古老故事以及一场正义与邪恶的殊死较量,这也是“中国电信2006文博会艺术节”国家十大精品剧目深圳展演的第一出剧目。
主题从“复仇”改为“救孤”
春秋时期的晋国,武将屠岸贾专权,文臣赵盾受诬陷,尽管赵盾是晋灵公的亲家,赵氏一家三百余口还是被奸贼屠岸贾所害,只有刚刚出生的赵氏孤儿被医生程婴救出。为了保护婴儿,程婴将自己刚刚出生的婴儿交换了赵氏孤儿,自己假意“告密”,于是自己的孩子被杀,程婴本人则带着赵氏孤儿忍辱负重生活了十六年。最后赵氏孤儿长大,程婴告之真相后,赵氏孤儿母子团聚,而程婴则被归来的魏元帅所杀。这便是豫剧《程婴救孤》所讲的故事。
《程婴救孤》是河南省豫剧二团创作推出的新编历史剧,取材于大家很熟悉的悲剧故事《赵氏孤儿》,经过改编,通过救孤之险、育孤之艰、失子之痛、被唾骂的屈辱、被误解的痛苦,表现程婴经过十六年的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磨难,仍未磨灭人性光辉的高尚品格。不同于原著《赵氏孤儿》,也不同于上世纪50年代京剧和秦腔的《赵氏孤儿》,那些戏更多讲的是一件事情,即忠奸斗争、家族仇恨的复仇,人们在看过他们之后得到的快感不过是“仇大冤深终得报”。而豫剧《程婴救孤》则更多的是关注程婴这个人,由此将复仇的主题升华到具有普遍意义的一个民族在善与恶面前的整体态度。剧中,程婴等人救的不仅仅是一颗复仇的种子,而是一种民族精神,正如该剧导演张平所说:“借用历史来抒发对现实生活中某种形态的感愤和对历史精神的呼唤之情——呼唤着那种永不磨灭——闪耀着崇高、伟大之光的中华民族的全面回归……”
超强的悲剧色彩
《程婴救孤》虽然是从《赵氏孤儿》改编而来,但与传统的《赵氏孤儿》大团圆结局不同的是,《程婴救孤》是个悲剧结局,最后程婴为救孤中剑而亡,耐人寻味。艺术家尚长荣在看完该剧后称赞“我相信这个戏会成为新的经典”。中国传统戏曲为迎合观众所谓“善终”的心里,不敢面对残酷人生,最后总以大团圆结束,由此缺乏悲剧的深刻度。该剧则一改此传统,将程婴的结局处理成被杀而非福禄双收,从而在观众心里引起强烈的震撼。
此外,剧中演员的表演也感人肺腑。尤其是程婴的扮演者——梅花奖、文华奖获得者、豫西流派传人、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在剧中以前须生、后老生的表演形式,将程婴的坚韧顽强、崇高的气节、高尚的人格和博大的胸怀成功再现于舞台。他在唱腔中用悲凉的豫西调风格,把程婴忍辱负重、舍子救孤的悲壮惨烈表现得如泣如诉。其表演内敛而富有张力,在平淡的表象下,展示了程婴内心巨大的伤痛和澎湃的情感洪流。
《程婴救孤》传统中见新意
《程婴救孤》在豫剧雅、细、精、深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不但大胆吸收和借鉴了现代各种艺术表演形式的特长和优势,又遵循中国戏曲特有的美学神韵,在表演、服装、道具、灯光、化装、音乐等各方面都有机地糅进春秋文化特有的要素,展示出一部崭新的现代豫剧古装戏舞台风貌。比如该剧的故事发生在古代的春秋时期,在舞台设计上就要营造出那个时代的氛围。于是,该剧将舞台背景的底色布置成青铜器颜色,整个舞台的主体是气势恢弘的宫廷大门,其色彩也比较深沉,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凝重的沧桑感和历史感。
据了解,《程婴救孤》在艺术上的成功为它的市场演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自创作演出以来,先后在河南、北京、上海等七省市演出了400多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先后获得了河南省第九届戏剧大赛金奖、文化部第十一届文华大奖第一名、第七届中国艺术节观众最喜爱的剧目第一名、第四届中国民族文化博览会金奖,几乎囊括了中国舞台艺术的最高奖项。深圳商报记者徐松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