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尤伯鑫赵志刚单仰萍新浪聊越剧 |
“越剧王子”赵志刚 |
上海越剧院院长尤伯鑫 |
| |
|
|
|
|
|
|
|
|
上海越剧院著名演员单仰萍 |
赵志刚给大家介绍《家》 |
赵志刚侧耳倾听 |
| |
|
|
|
|
|
|
|
|
|
单仰萍现场演唱戏曲 |
单仰萍笑容温柔 |
院长尤伯鑫 |
著名越剧演员赵志刚 |
| |
| | |
视频:尤伯鑫赵志刚单仰萍做客新浪聊越剧艺术
新浪娱乐讯:4月23日17时,上海越剧院院长尤伯鑫和著名越剧演员赵志刚、单仰萍做客新浪聊天室,与戏迷网友互动交流。以下为此次聊天实录:
越剧百年 北京戏迷共享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新浪娱乐直播室。今天我们非常有幸请到三位远方来的客人,上海越剧院院长尤伯鑫老师,尤老师您好。还有上海的越剧王子赵志刚,赵老师您好。还有上海越剧院当家花旦单仰萍老师,单仰萍老师您好。今天非常有幸也是百忙当中抽出时间跟网友交流。应该说上海越剧院到北京的时间不是很多,而且现在是借上海越剧百年的关系到北京做一个上海越剧北京演出周,就这个演出周给广大戏迷网友做一个介绍。
赵志刚:戏迷网友大家好,这次我们在越剧百年当中举办上海越剧“北京演出周”,这是今年上海越剧百年的重要活动,也是上海为纪念越剧百年的活动办到北京来,跟北京的广大戏迷朋友们共庆百年盛事,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应当说我们剧院这几年来在推行我们剧院的建设,跟兄弟院团一起把我们的越剧艺术进行推介、传播、共同努力,做了不少工作。“北京演出周”可以说在我们剧院历史上面规模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为什么办那么大一个规模呢?主要是展示上海越剧这几年我们创作的成果,向北京的观众做一次全面的、集中的汇报。我们选择了舞台大戏,这都是1999年至2004年这一段期间创排的一些剧目,还有我们为越剧百年特别制作了一台演唱会,这次那到北京来演,跟戏迷朋友们共庆盛事。
应该说我们剧院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或者说也是上海越剧一大优势的标志,就是我们剧院从80年代、9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名家的一个群体。我们剧院一线演员就有13位之多,他们是这个群体的中坚。这个群体有很深厚的传统,继承我们前辈艺术家的功底,特别是从90年代以来,他们在创作自己的剧目上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可喜的成绩。这次北京演出周我们安排的舞台剧目就是这个时期一个集中的表现。而且我们剧院可以说是在全国剧团当中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一种现象,也就是越剧的两种形式,女子越剧跟男女合演,我们剧院都有。所以这次“北京演出周”可以概括为经典与民族纷呈,名家与新秀汇演,女子越剧与男女合演并举这么一个特点。
我觉得今天来的这两位代表,那是我们名家群体的代表。本来我们还可以来更多一些代表,因为在上海正忙着演出,下一周王文娟老师的艺术回顾展正要开幕了,他们正在忙着排戏。但是这两位也是可以代表他们,也跟大家一起见面。这次北京演出周有一个很重要的活动,就是举办百年越剧与当代青年同行的主题活动,这个主题活动我们安排在北大纪念讲堂多功能厅和会议室,主要内容有讲座,配合讲座有折子戏的演出,我们应北大越剧协会的盛情要求,邀请艺术家王文娟老师也要做客北大,我们还跟北大一起组织了高校的大学生伴舞团,这次六台节目他们都要进行伴舞。我们要听取他们的意见。所以,在21日的下午要举行研讨会,主要是听取意见。我们很想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要求,使我们的越剧改革包括越剧的创作能够更加贴近我们当代的青年,使我们越剧能够获得更多的年轻的观众,这也是我们剧院一直致力于奋斗的一个目标。我们在上海经常到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演出。北京也有机会,像北大、清华一直跟我们剧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2003年赵志刚、单仰萍在北大百年纪念讲堂,当时非常受欢迎,此后我们去年搞院庆50周年,都请了北大、清华的学生代表,专门到我们剧院来庆祝50周年,我们也举行了座谈会。去年的暑期,清华大学一批学生自费到我们剧院进行考察,回去以后还写了调查报告。所以,我们跟北京的高校应当说关系很密切。所以,这次我们到北京,其它活动都不搞了,就搞这一项活动,我们要在当代的大学生当中扩大我们的青年观众群,使我们的越剧观众也要年轻化,这对我们剧种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这次致力于这样做。
越剧《家》 直接改自巴金小说
主持人:刚才尤院长提出了这次越剧演出是走向青年,走向大学生,而且这次选择的舞台剧目说实话它的文化含量非常之高,而其中有一台《家》,而且今天正好《家》的两位主演也都在这儿,咱们不妨近水楼台先谈越剧《家》,尤其是《家》在名剧的整理上、改编上,请赵志刚先谈一谈。
赵志刚:《家》在2003年的时候已经在北大的百年纪念讲堂演出过,跟北大的学子进行了交流,当时也是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2004年我们也参加了第七届中国艺术节的演出,也是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和反响。2002年正好是巴老的一百诞辰,越剧院曾经创作过《家》,这次应该是第二次改编巴老的《家》。这次我们跟话剧、沪剧家的不同就是我们不是曹禺话剧本的改编,而是直接从巴老的小说改编,根据越剧的特长,它的抒情性,以情见长,同时把巴老《家》里面的五个主要人物拎出来,主要是围绕这五个人物,重点把它放大。这样使得整个舞台剧非常写意,舞台上也非常空灵,但是五个人的情感交织非常浓烈,同时也发挥了舞台上越剧中间最擅长的流派纷呈、名角荟萃的特性,大家听到《家》的同时,也听到优美动听的唱腔,音乐上特地请了四川的作曲家,把四川的音乐元素融汇到我们的乐曲中间。我们又加上两位女性编导,非常棒的女性编导参与了创作。所以,整个舞台演出实际上应该说是非常唯美。在北大百年纪念讲堂演出之后我们又继续打磨,剧院花了很多精力,为中国艺术节重新打磨以后,这次呈现在北京观众面前,应该说比上一次在北京的演出更成熟,也是可看性更强,而且集中的,而且集中了剧院的一些名角,可看性非常强。
单仰萍谈《红楼梦》中的黛玉
主持人:说到《家》,现在不防抛给单老师一个问题,咱们不谈《家》,谈《红楼梦》。应该说广大的戏迷包括专业圈里有一个共识,除了王老师,越剧版的《红楼梦》您是大伙应该说评价非常非常之高,所谓的当代林黛玉。我知道您演《红楼梦》演了很多场,而且因为有王老师的传承,我特别想让您介绍一下在继承林黛玉这个角色上,目前的这个继承版和原来王老师的原版上,您做了什么样的递进没有?
单仰萍:作为演员演《红楼梦》,对一个演员来说很荣幸。确实来讲我老师演林黛玉在全国人民心中有一个定格,作为我学生继承来说,你说突破也好,新的发展也好,我觉得这一点要说面对这么一个经典人物,我还没有能力去突破她,因为老师创作的林黛玉太完美了。现在一个剧目,不同年代观众欣赏的角度会不一样,同样是一个作品,那个年代跟这个年代,观众的欣赏程度不同。可能现代人的要求更注重演员自身跟角色的沟通。所以,我在体现这个人物的时候,也不是纯粹是一朝一夕的模仿、克隆。经过几年的《红楼梦》,应该说我演了十年,舞台经验也好,生活感悟也好,我都会跟十年以前演的林黛玉,我自己感觉不一样。同样是葬花的身段,同样抡锆的形体,我现在所体现的都不是原来的林黛玉,加入了我自己对角色的一些感悟,对人物、角色的一种沟通。所以,这一点上我只能说是我尽心演这个人物,包括每次演出,我不是草草地演出,不是简单的重复。应该说每次演出都是一次新的创作,也是一次新的投入。
主持人:其实大家也知道这一版的《红楼梦》,是一个大制作版,而且是特别为上海大剧院制作的豪华版。尽管几年业内和业外都对豪华版有一个争议,尤其是头尾的改动。现在特别想请尤院长给大家解释一下这样改动的初衷是什么。
尤伯鑫:一个它是为大剧院度身定做的,大剧院舞台的条件给创作上提供了一些条件,这是一个。第二,也是想通过注入一些现代审美意识的要求,而且加了元春省亲,体现了曹雪芹主题,我觉得应该比原版更深入。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我们这个版本在大剧院演了40场,如果每场以9万块算,那是360万,这个演出的收入应该是其他剧目所不能比的,这是一。第二,我们在南方行、西部行、东北行,这个剧目所到之处都非常受到欢迎,一般的普通的观众是认可的、受到好评的。特别是在二度创作上,因为现在审美要求也不一样,能够得到观众的一种满足感,加上它是对原版的一种传承,但也有所创作。像元春省亲等等,包括我们在音乐的处理上,加上了哼鸣、伴唱,感染力也强了,我觉得这是一个新时期的版本,但是我们原版也是并存的,根据演出的需要包括观众的需要,这两者是并存的,不因为我们演了新版否定了原版,原版照样是一个经典的剧目。包括特别是这两位演员,仰萍也说了,他们不是简单的克隆。因为一个演员,他有他的条件和气质,他跟王老师,我觉得这没办法照样模仿,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再加上她们的理解。所以,这也是我们当代演出的版本。贾宝玉、林黛玉也是90年代,或者是是新世纪贾宝玉、林黛玉的舞台形象。当然它有一个传承,但是根据她自己的体会,她也有发挥跟创作的地方。
全国范围 多方面推广宣传越剧
网友帖子:我是一个高二的学生,平时当我说起越剧的时候,同学都会向我投来不解的目光。我觉得吸取的爱好者年纪跨度不大,不广,我刚刚去过上海书城,发现关于戏剧的书只有窄窄的四个书架,但是教科书却垄断了整个书架。不知道上海越剧院会有哪些宣传的工作呢?
尤伯鑫:主要是结合我们的一些活动包括我们剧目的创作,除了这些宣传我们也有网络,我们有上海越剧网络,我们也有宣传。这几年应当说我们在音像出品方面搞的比较多,差不多我们新创的曲目都有音像制品出版,特别是围绕我们去年50周年的院庆,今年越剧100年。去年院庆我们出版了《上海文化名片》这本画册,出版了CD珍藏版,我们剧院的老、中、青三代艺术工作者的90多单碟片,今年要出版百年图碟《越剧100年唱腔集》,还有一本理论剧作《越剧艺术概论》。我们在理论界上跟上海的越剧艺术研究中心一起携手合作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当然总的来说,应当说在戏剧理论的著作上面应该说还是比较少的,这是一个事实,但是我们尽我们的一份力,为越剧的宣传、推介,包括理论建设,我们做我们应该做的一份工作。
主持人:其实广大的戏迷可能更关注的一点是在,咱们上海越剧整体的品牌往外打的这方面,咱们有没有下一步更明确的指向性的举措?
尤伯鑫:首先越剧是南方的一个大剧种。我们这个剧院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我们在本地演出,我们的市场比较好,有的剧种在本地演不了多少场,越剧院每年的指标是演出220场,大概有45%左右的场次是在上海完成。我们从2003年推出了上海越剧的南方行、东北行、西部向,我们今年还在策划中南行,就是以赵志刚来主打。我们准备花三年左右的时间,把全国的主要省份都要跑遍。这是我们从国内来说。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