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当今相声一大品牌——德云社的第一本幽默读物《逗你玩》上市。这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该书的作者、德云社的骨干力量、“新文哏”相声的实践者徐德亮。德云社
教头郭德纲(blog)在新书首发式上说:德亮是相声界的秀才。之所以说是秀才,是因为徐德亮是统招统分的北大中文系毕业生,以文凭的含金量来说,说是状元也不算过分了。
很多人不免疑问,北大出个把诗人不奇怪,出了个说相声的可是个新鲜事儿。这北大的学生怎么说起了相声呢?其实论起来,徐德亮与相声的渊源,比起他在北大的四年时光可要久远的多了。
相声演员的肚儿是杂货铺
今年二十八岁的徐德亮,七八岁上相声开蒙,九岁进小花艺术团。先后拜京城叫卖大王臧鸿、相声老艺人张善曾以及相声界文字辈的老先生,也是德云社创始人之一的张文顺为师,从捧哏学起,直到现在的捧逗兼修。同时,又师从曲剧表演艺术家蔡芳先生和八角鼓艺术家章学楷先生学习单弦儿,被认为是难得的单弦儿人才。
1990年,11岁的徐德亮开始跟着师傅在庙会上“撂地”说相声,给他量活的是马三立的徒弟任笑海老先生。大冬天的,一天要来上好几段贯口活儿。那时节,好多年没见过庙会,没这么不隔着屏幕近距离“亲密接触”过相声的京城老百姓,把几个说相声的围得水泄不通。然而,“别人说的时候人山人海,你一上去呼拉全走了……然后,再一点一点把人说回来。”这段经历对徐德亮后来的相声之路来说,无论在技巧还是
在心理素质上都影响极大。
相声、单弦、三弦、评书四门抱,这使得徐德亮传统曲艺功底及其深厚。传统曲艺中涉及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相声演员,更是讲究“肚囊宽绰”。《八扇屏》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就是“相声演员的肚儿,是杂货铺。”这杂货铺里最重要的存项就是传统文学,这使得徐德亮一边拜师学艺,一边学业精进,捎带脚把些个古文历史、书画诗词,统统装进了他的“肚囊”。一不小心,就把自己鼓捣进了北大中文系的古典文献专业。
在麦当劳餐厅写相声
在未名湖边上呆的那四年,中文系的其他同仁都徜徉于经典学术与风花雪月之间。而徐德亮大学时的“女朋友”就是他的传统曲艺。他那篇95分的毕业论文做的就是《子弟书与民间俗曲》。据他自己描述,这四年,除了他的古典文献,他只干了三件事儿:第一,成为北大京昆社十数年来的“首席名丑”;第二,创作了大量单弦作品;第三,继续坚持多年来在德云社的演出,并迎来了第一次演出高潮。
徐德亮琢磨相声不分场合,聊着聊着天就说上了,自己逗自己捧。跟他一块儿吃饭的人不用说话,只负责吃和笑就成了。有一次看着看着电影突然想起一个段子里的刀枪架来,不但自言自语而且开始手舞足蹈,害得旁边观众以为遇上了神经病。
毕业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徐德亮一边工作,一边坚持每周创作或改编出一个新段子。一般是从周五下班开始,和女朋友找家麦当劳(“因为便宜!”),一边解决晚饭,一边写相声。写一段,现场给女朋友说一段,乐了,通过;没乐,删了重写。有几次,一个包袱被旁边的人听到了,一口汉堡或是可乐喷出来,这包袱上台使,一准儿会火。
真正的北大风格是人文关怀
徐德亮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一个非职业的专业演员。能够以爱好为职业似乎是很多人设想中的幸福境界,但在徐德亮的眼里,爱好一旦成了职业,这份爱也就爱到了头。在他看来,职业就是谋生的工具;要谋生,就牵扯到利益;有利益,就有了纷争取舍,有了恩怨执著。
不过,这也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功夫在诗外”。
徐德亮当过编辑,做过记者,干过策划,写过剧本、小说,当过短信写手,卖过保险,还差一点“挖坟掘墓”去考古,还出过四五本有关中国文化的科普著作,原创的小说在新浪读书连载……这一切,都为他的相声创作,提供着最为直接,也最为丰富的养分。有个朋友说,一个从北大走出来的人,无论走多远,你都能闻到他身上的北大味。这话对于徐德亮来说尤其贴切。
这个戴着耳钉说着相声的人,乍一看实在跟北大扯不上关系,但凡是听过他相声的人却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他创作的相声最大的特点是那种知识分子特有的人文关怀。比如他的《进化论》,就是以幽默的语言描述人类发展史的方式,来揭露人性的贪婪、欲望等弱点,同时鞭挞时弊;再比如网上广为流传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就是典型的关注弱势群体,勾勒和揭露不法开发商丑恶嘴脸的作品。每次演出台下都是掌声雷动,这个段子就是徐德亮自己买房之后根据切身经历有感而发的。在叫好声中返回后台,他总是说:“看见没有?鼓掌的都是买过房的……”
人文关怀,这是毕业于北大的徐德亮在创作上的原则和方向。只有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这个一贯嬉笑怒骂的人脸上,才出现了少见的严肃;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我们才更强烈地感受到他身上的北大风格。记者王润实习生孙丹J069/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