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交响越剧《红楼梦》昨在北京演出,场面热烈。 本报记者 高 山摄
本报北京专电 (记者何树青 实习生李妮)昨晚,位于北京中关村的海淀剧院内乐声连绵,掌声阵阵,由本市群众文化社团集体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越剧《红楼梦》迷醉了京
城观众,为纪念越剧百年华诞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本次演出由市文化局主办,北京市越剧艺术研究会协办,天津小百花业余越剧团、河西区文化馆、八一礼堂、天津大学北洋越剧艺术研究会、北洋民族乐团等五个群文社团联合承办并创作表演。
大型民族交响越剧《红楼梦》经过一年多的策划、创作和排练,于今年10月22日在我市八一礼堂首次正式公演,反响强烈。中央及地方的多家媒体都做了报道。他们评价这是我市群众文化艺术创作和舞台表演艺术实践的一个创举,其演出规模和表现形式在天津乃至全国都是少有的,展示了天津蓬勃发展的群众文化,表现出天津群众越剧表演的实力和水平。
昨晚的演出大幕刚一拉开,台下观众立刻被夺目的舞台设计和整齐的演员配置所吸引,演出尚未开始便报以热烈的掌声。当解说员介绍演员们均来自天津的各行各业,年龄相差近50岁,最大75岁的情况时,又引来观众的啧啧赞叹。
大型民族交响越剧《红楼梦》保留了越剧《红楼梦》中的经典唱腔和音乐,同时在舞台空间上作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创新,令许多北京观众赞不绝口。记者还在观众席中发现,有很多观众操着一口南方口音,他们目不转睛地看着舞台上的表演,时而随宝玉憨笑,时而同黛玉忧郁。能在异地听到乡音乡情,令许多年过半百、远在他乡的南方观众心中为之一振,也着实化解了浓浓的思乡之苦。
本次演出的负责人表示,今后如有机会,将继续把此剧带出津门,以展示红红火火的群众文化,展示越剧这朵南国奇葩在津城的生根开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