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为营
昨天,民营戏剧品牌“戏逍堂”对外宣布,该品牌已正式启动了我国首个“戏剧连锁店”,“戏逍堂”的小剧场戏剧将陆续“批发”给上海、天津、西安等国内九大城市,年票房预计将超越300万元。“戏逍堂”还宣称,去年该品牌在北京制作演出的小剧场话剧,无论从演出场次还是票房收入上都已经赶超国家话剧院和北京人艺的小剧场话剧。
野心勃勃
九大连锁店年利润300万
对于“戏逍堂”开始进军北京之外的小剧场话剧市场,该品牌的股东之一关皓月说:“戏剧连锁店用的是经济学上从量变到质变的简单道理,我一个戏赚一万块钱,每个城市一年演10个戏,就是10万,九个城市一年就是90万的利润。”而更加乐观的估计是,一部成功的小剧场作品能赚3万元左右,每个城市一年演10个戏,利润就是30万,九个城市就是270万,由于北京的演出场次较多,这样算下来一年的利润可能会达到300万元,这对于普遍赔钱的小剧场话剧市场来说,无疑是个不可企及的天文数字。
所有戏先在北京作试演
本着这样朴素的想法,“戏逍堂”将目标锁定了上海、天津、广州、深圳、西安、杭州、南京和成都八个外地城市,加上北京的大本营,正好凑成九个“连锁店”。据介绍,“戏逍堂”将其戏剧产品“批发”给外地城市的方式十分简单:先在当地寻找一个合适的代理商,演出成本双方各承担一半,盈利则差不多是三七开,“戏逍堂”拿三成,代理商拿七成。而“戏逍堂”的小剧场戏剧都会率先在北京演出,主创人员将北京的观众反应、票房收入当作检验一部戏成功与否的标志,如果在北京取得成功,他们便将该剧推荐给外地的代理商;如果一部戏在北京遭遇“滑铁卢”,那么这样的作品自然也不会“批发”给外地了。
成本控制
大规模演出使成本狂降
据介绍,“戏逍堂”在外地寻找的“连锁店”代理商主要有三种:艺术院校、大型广告传媒公司和具有专业水准的演出公司。而艺术领域的合作方式上,则是“戏逍堂”出剧本、舞美设计、导演构思等,外地的代理商负责在当地寻找演员,解决当地的场租和广告宣传费用。目前,“戏逍堂”已经与上海电影学院进行了合作,小剧场戏剧《到现在还没想好》即将在上海上演,剧场是上海电影学院租下的,演员也是来自该学院表演系的师生。
在演出当地寻找演员可以说是“戏剧连锁店”的一大特色,关皓月表示:“在当地寻找演员是降低演出成本最好的方式,这样一来,投资双方完全不用负担庞大的差旅费用,我一个人夹个皮包、把剧本、舞美设计的光盘带过去就成了。”
记者了解到,“戏逍堂”在北京制作一部小剧场话剧的总投入大约在20万元出头,其中包括了编剧费用、演出费、排练费、舞美制作费、场租、广告费等。而“戏逍堂”将作品“批发”给外地城市后,编剧、舞美设计都不用另外支付费用,投资双方需要负担的只是当地场租、当地演员的演出费和当地的广告费用,演出成本可以一降再降,降幅可达近十万元。同时,票价上的操作也更加灵活,据介绍,在上海、深圳等收入较高的大城市,票价将为100元,与北京持平,而在成都等城市,则会降低为60元到70元。
担忧与不满
盲目扩张会导致倾家荡产
虽然“戏逍堂”目前对“戏剧连锁店”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是其宏伟的扩张计划还是让很多业内人士担忧。因为“戏逍堂”目前的着眼点是在赚钱上,300万元的利润是在很乐观的情况下算出的,但是只要算算每天的演出成本,内行人便会皱起眉头。
举例来说,一个城市一天的演出成本是一万多元,九个城市每天的演出成本加在一起就超过了10万元,那么一个月的演出成本就将是300万元,相当于“戏剧连锁店”全年的预期利润。如果再算一年的演出成本,那就是近3000多万元,也就说,如果“戏逍堂”“批发”的话剧产品没有适销对路,那么他们撑不了两个月就会破产,股东甚至会倾家荡产。
业内人士指出,“戏剧连锁店”的行为简直就是不计后果的盲目扩张,并且像在西安、成都等城市,目前几乎没有小剧场话剧的演出,小剧场话剧有没有其最基本的话剧群体都不得而知,在刚刚做了5个戏之后,就想打造一个覆盖全国九大城市的戏剧品牌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对此,“戏逍堂”股东关皓月大大咧咧地反驳说:“没有观众群体恰恰说明我们竞争对手少,我们在当地打响第一炮,以后就更好发展了。我知道现在10个人里有9个人说我们是盲目扩张,我们自己也觉得自己跟疯子差不多,但做生意就是,撑死胆儿大的,饿死胆儿小的。”
制作粗糙对戏剧不负责任
此次启动“戏剧连锁店”,“戏逍堂”的股东们的言辞更令人震惊:“我们在去年进行了186场小剧场话剧演出,五部戏里只有一部赔钱,其余四部的盈利都打破了以前小剧场市场上的纪录,无论从演出场次还是从票房上来说,我们都超越了人艺和国话在同领域的作为。我们不害怕和专业的戏剧院团竞争,我们对市场的准确把握是很多专业院团都做不到的。”
“戏逍堂”很是排斥国家院团演出的世界名剧和很多经典戏剧,他们这样的态度以及其向人艺、国话的叫板,早已激起了很多专业戏剧人的愤慨,不少著名戏剧导演纷纷表示:“‘戏逍堂’的戏剧制作成本太低,剧本幼稚低劣、舞台制作粗糙,海选出来的演员水平更是让人不敢恭维,对观众来说,这简直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误导。”
对此,“戏逍堂”的关皓月反驳说:“我知道很多人笑话我们制作团体的不专业,我自己就是学制冷工程的,我本来应该去冷库工作,可是现在我来玩儿话剧了,很多人就看着不顺眼。可是我们想想,整天做那些不赚钱、没人看的经典戏剧,观众哪辈子才愿意进剧场呢?我们用简单有趣的戏把观众拉进剧场,不也是为了培养他们看戏的习惯吗?”信报记者王菲
看法
生意尚未赚钱玩儿票还需努力
戏剧圈管“戏逍堂”这些从事话剧事业的非专业人士叫做玩儿票的,这其中多少包含了点儿嘲弄。其实拿话剧赚钱并不是什么错儿,那些高雅的、坚持经典的专业戏剧人不也是希望自己的戏大卖特卖吗?“戏逍堂”这些玩儿票的虽然对戏剧一知半解,但是做起市场却是一套一套的。但是生意人要想财源滚滚,那必须得推出上好的产品,尤其是话剧这种100块钱只能享受一个多小时的精神产品,那更得做工考究,质量上乘。
“戏逍堂”作品的不精致确实是个硬伤,这个硬伤能否克服,决定了“戏剧连锁店”能否把300万的利润赚到手。所以也别怪专业人士的嘲弄,毕竟目标虽然远大,但生意尚未赚钱,玩儿票的还需再努力。
戏逍堂大事记
2005年8月5日,“戏逍堂”的首部小剧场话剧《到现在还没想好》在人艺实验剧场首演,演出26场,票房收入近30万元。
随后“戏逍堂”又连续推出了《自我感觉良好》、《我贵姓》、《今年过节不收礼》、《有多少爱可以胡来》等小剧场作品,除了《我贵姓》亏损20多万,其余四部戏几乎场场座无虚席,票房节节升高。
“戏逍堂”现在几乎长年租下人艺实验剧场,并且掀起了一阵民间小剧场话剧的热潮,不少人都效仿“戏逍堂”,投资小剧场。
“戏逍堂”聘请短信写手戴鹏飞做编剧,请文艺广播主持人亚娟客串演员,将剧本改编成广播剧在文艺台播出,后又举行国内首次“话剧超女”的海选,让小剧场领域出现一片骚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