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斯悠扬的乐声回荡在剧场的上空,一个“与火相逢、被火照耀、幸存者与传承者薪火相传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23日晚,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与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由上海文广集团主办、上海文广演艺中心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承办的献礼剧目《红星照耀中国》在美琪大戏院隆重首演。当晚,斯诺夫人从美国专程发来贺电,祝贺演出成功。老红军代表杨衍宗、张明汉与全市一千多位党员群众观看了演出。
引人
观众开场前已入戏
话剧《红星照耀中国》根据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同名经典作品及他上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初在中国寻找传说中的“共产党人和红军”的传奇经历创作,全剧以斯诺的“亲眼目睹”为线索结构,重点描写斯诺在延安的所见所闻,涉及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等诸多影响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真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并鲜活地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所做出的艰苦卓绝的奋斗。
首演当晚,这部表现战争题材的作品吸引了不少老年观众,尤其是一些退役军人及其家属。距离开场还有半小时,剧场内已经坐了7成观众。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9米高的巨型窑洞,窑洞上镶嵌着印有镰刀铁锤的火柴盒、马灯、红军当年的旗帜与照片,舞台上洋溢的历史感扑面而来。透过窑洞是一张埃德加.斯诺用过的微微泛黄的巨幅中国地图,在米黄色的灯光下,北平、上海、西安、延安这几个加了红圈的城市格外显眼。“那个红圈是延安吧”,“对啊,革命根据地,想当年刚刚当兵的时候,我有次路过延安……”虽然戏未开始,但台下不少老观众已开始对着台上的巨幅地图窃窃私语,大家仿佛又被拉回到了那个红色年代。
喜人
演出阵容可圈可点
作为一台演出阵容庞大的作品,《红星照耀中国》中除了斯诺外,还涉及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路易.艾黎、罗斯福等历史人物以及众多其他角色。演员们的表演个个可圈可点。王英饰演的毛泽东在接受斯诺采访时,对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精辟分析后做出了“红星必将照耀中国”的预言。舞台上的王英以一口湖南方言神形毕肖地表现了毛泽东卓越的智慧与远见。康爱石饰演的周恩来,亲切有加又不乏伟人风范。宋忆宁则用“三句半”台词把苦苦寻找共产党人的年轻斯诺指引向延安。在短短几分钟的戏中,她凭借一举手一投足、一句话、一个眼神便把国母宋庆龄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此外,张先衡与张名煜两位表演艺术家饰演的《密勒氏评说评论报》主编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虽然只有一二场戏,却同样为该剧增色不少。
惊人
大山“处子秀”抢眼
虽然是第一次演话剧,但大山的舞台表现相当自然。他所出演的斯诺是全剧核心人物,从第一场到最后一场,场场有戏,台词量非常大。不光如此,他在戏中还要拿大顶。即使由专业话剧演员来塑造这个人物,也决非易事,可大山却做到了。从最初出场时那个穿着背带裤、只希望在中国游历的莽撞小伙,到目睹共产党人为了理想视死如归后毅然决然改变自己的计划,决心做一个富有正义感的战地记者,其转变自然流畅、毫不生硬。
当剧中的斯诺和毛泽东、周恩来等大人物在一起时,大山表演得尤为到位,让人不禁怀疑这个以说相声出名的外国人是否真的第一次登上话剧舞台。大山的台词饱含情感,他甚至几度动情落泪,将全场气氛推向高潮。尤其是剧终时,当年逾古稀的斯诺躺在病床上回忆起战火纷飞的年代,纱幕的投影上重现出一个个壮烈牺牲的英雄时,现场观众不禁热泪盈眶。
感人
场面磅礴而浪漫
《红星照耀中国》视角独特,充满了诗化的语言,编剧兰小龙打破传统现实主义剧本创作方法,在剧中自由地叙述、转换空间。导演熊源伟则针对剧本的这个特点在二度创作上作了精心构思,突出了叙事体戏剧的样式感,通过让叙述者路易.艾黎的跳进跳出,使得舞台叙事获得了极大的自由。整个演出大气凝重却不乏浪漫诗情,客观叙事又兼容煽情手笔,很多场面处理得非常感人。
大幕拉开,一个个历史场景组成了一幅长篇卷轴:19路军四行仓库战场、内蒙萨拉齐草原、延安红军大学、毛泽东居住的窑洞、罗斯福的办公室、斯诺在日内瓦湖畔的家一一呈现。体量庞大的窑洞所产生的非常态舞台景观与写意的舞台空间有机结合,产生了一种大气磅礴的美学风格。而舞台上的一些小道具,如电气灯等也令人过目难忘。据了解,装台时,整个舞台布景共有9卡车,光是脚手架就请专业建筑公司搭了一整天。
观众评点
老红军
“在戏中我看到了自己70年前的身影”,91岁高龄的长征红军一团老战士杨衍宗看完戏后激动地说,“我17岁就参加长征,1936年到保安,当年我就是卫生员。与戏中牺牲了的卫生员向季邦一样,我们很多的战友,他们为了共产主义的信仰而牺牲。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生活。”
年轻观众
老红军在剧中看到了自己当年的身影,没有经历过这段历史的年轻观众也被剧情深深地打动了。散场后,一位两眼哭得通红的年轻女观众边擦眼泪边说:“看戏时哭得不行了,共产党人苏杭在挽救疫民时不幸染上霍乱、19路军狙击手冯海被日本人残忍地枪杀、红军卫生员向季邦在挽救国民党军官时却被他开枪打死,看到这些鲜活的生命消失在眼前,心里说不出的难过。”说到这,这位观众哽咽了,“他们太伟大了,今天的我们更要记住他们。”
还有一位大学生眼眶湿润地告诉记者:“以前对于书本上所说的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不顾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崇敬的心情,但总觉得那个年代那一批人所追求的事业距离我们有点遥远。然而今天看了这部戏,我真的非常感动,并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强烈共鸣,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他们的伟大,那种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我觉得,像我们这一代青年尤其需要这样一种信念和精神。”
“大山迷”
一位“大山迷”也兴奋地说:“他的表现太好了,以前只知道他会说相声会教英语,没想到他在舞台上的表现也如此出色。真的想不出除了大山,还有什么人适合来演斯诺。”朱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