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威涛在《藏书之家》中的扮相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本报讯 (记者 赵唯辰) “我们再怎么做肯定也做不过《夜宴》,但我们仍然要坚守剧场。培养中国人进剧场的习惯。”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说。11月4日至13日,“小百花”历时五年打造的“明日越剧”———三部风格迥异的新越剧:新版《梁祝》、《藏书之家》和《春琴传》将登上首都剧场舞台。昨天,专程飞赴北京与媒体见面的茅威涛表示,今年是中国越剧百年华诞,此次演出不仅将展现“小百花”女子越剧后十年的艺术格局,也由此拉开主题为“穿越百年·感受经典”国内巡演的序幕。
谈历史“五朵金花”红极一时
对于不少北方观众来说,一说起“小百花”,脑海里都会出现越剧电影《五女拜寿》的画面。吟着吴侬软语,唱着温婉曲调,从浙江乡野走出的越剧,历经数次化蝶般的嬗变,终于以潇洒的扮相、动听的唱腔及摄人心魄的剧情,深深吸引着观众,并由流行于江浙沪一带,逐渐走向全国,发展成仅次于京剧的中国第二大剧种。
茅威涛说,“小百花”自1984年成立后,已经于1984年、1992年和1999年三次晋京演出。而作为“小百花”最早的一批成员,茅威涛亲历了这3次演出。她说,每次她们到京,受欢迎程度不亚于如今最走红的歌星。“五朵金花”的名气更是红极一时。2003年,该团前往法国巴黎参加中法文化年的交流活动时,更被法国观众赞为是“一瓶来自中国的神秘香水”。
谈现状拍影视剧让演员技艺荒废
比起当年明星辈出的年代,近年由于受到影视、互联网等多元的文化形式的冲击,几经辉煌的越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困惑。据了解,目前全国共有近300个越剧表演团体,其生存状态与其他传统曲艺一样委靡不振。相比来说,“小百花”是最“香”的一朵了。据茅威涛的丈夫、也是此次3部晋京演出的越剧的导演郭晓男介绍,在越剧流行的江浙一带,“小百花”的出场费从不打折。剧团中的演员的收入,也远高于其他的越剧表演团体。“如果我们的收入不及一个蓝领,那怎么能留住人才?”茅威涛并不回避这个很现实的问题。
即使这样,越剧演员的收入也与影视演员的收入无法相比。“唱一辈子越剧的收入可能抵不了拍一次20多集的电视剧的酬劳。”而当年“五朵金花”中的何赛飞,以及因在电视剧中出演“小白菜”而出名的陶慧敏纷纷弃戏从影,也证实影视对越剧人才的分流。但出人意料的是,茅威涛并不像一些戏曲圈人士那样担心影视对越剧的冲击。“当我们的演员知道她们的工作有传承文脉的意义,人就会自信起来。即便是生活清贫些,也会很快乐。”
她表示,自己并不反对戏曲演员去拍影视剧,今年她原就有去拍谢晋导演的电视剧《舞台姐妹》的计划。“戏曲演员讲究‘曲不离口’,这和话剧演员不一样,一些戏曲演员出去拍了影视剧后不回来的原因,除了收入问题外,也是因为技艺荒废、功力退步而没信心再上舞台了。”她说,何赛飞自从投身影视圈后,再演大戏就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两年前“小百花”成立20周年请她和陶慧敏回来演戏时,再登台何赛飞就感到压力很大。
谈未来打算培养偶像派越剧演员
“不能等我们这一代演不动了,再想传承这件事。继承要从现在开始。”茅威涛认为,越剧在历经百年风雨后,应摆脱原来的民间小调状态,走上“剧院艺术”的道路。“现在电视媒体这么发达,如果越剧还停留在最初的‘田歌’状态,只一味迎合嗑瓜子、看热闹的观众,那只能走向衰亡。”说到这个问题,茅威涛并不像一些戏曲方面的从业人员那样悲观和抱怨,反而显示出一种从容淡定的大将风度。
有资料显示,越剧的观众群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人群,而其中尤以中老年人居多。而年轻一代中,越剧则少有人问津。“越剧需要重新为自己定位。”茅威涛说。自白先勇监制的青春版昆剧《牡丹亭》在京演出后,青春、时尚、典雅就成为戏迷对中国戏曲的新期待。于是,“小百花”排演了《春琴传》,打算培养出一批偶像派越剧演员,瞄准现代都市人群。
记者还了解到,除了“小百花”之外,也有一些越剧人在尝试着将越剧时尚化。今年3月,越剧在杭州首次进入了酒吧,成为探询越剧是否为年轻人所接受、愿意掏钱消费的模式的一次大胆实验;上海也在纪念越剧百年的《越剧的诞生》直播晚会中,安排了越剧艺术家像电影明星一样走星光大道;上海越剧院甚至在网上开辟了“越剧博客”。
“越剧不像京昆,我们还在发展,我们还在寻找自己。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完善这个剧种,为了这个剧种能在本世纪存活下去、发展下去。”茅威涛说,7年前她当上团长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跟浙江省政府要了一块地建剧院,2008年剧场将投入使用。“我要把杭州保 山下的小百花剧院打造成我们杭州的百老汇,要让杭州每天都能看到越剧。”茅威涛说,如今她的目标就是“喝龙井、游西湖、看‘小百花’”,让听越剧成为旅游名城杭州的一个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