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祖英此次已不再出演《赤道雨》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赤道雨》京城再上演 向国家舞台精品工程冲刺
解析音乐剧《赤道雨》久演不衰的奥秘
2003年圣诞节前后,音乐剧《赤道雨》商演获得成功,并获“2003年度中国十大演出盛事”的殊荣。它以文本美、音乐美、演员美、舞台和灯光美,得到军内外专家的首肯,
人们开始改变对军旅戏剧“得奖不卖座,赔本赚吆喝”的成见。
2004年,第八届全军文艺会演和庆祝建国55周年全国优秀现代戏展演时,总政领导观看《赤道雨》后,给予了“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都非常完美,感染力、号召力、震撼力特别突出的上乘佳作。”的高度评价。
2005年国庆期间,经过反复修改的《赤道雨》,以更新、更精粹的面貌出现在观众面前,所有人为之眼前一亮,人们不仅看到了这部剧强大的生命力,更感受到创作队伍锲而不舍、勇攀高峰的不懈精神。
今天,由海政文工团历时六年精心打造的音乐剧《赤道雨》,再次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观众面前时,有人会问:《赤道雨》将以什么来吸引时下观众的目光?一部音乐的“寿命”能有多长?相信这篇文章将会给您答案。
音乐剧在世界上有百余年的历史。我国有名有姓以及号称音乐剧的作品有八九十部之多,但成功者寥寥无几。原因很简单:我们对音乐剧缺乏系统、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对其创作规律尚不熟悉,专业人才也十分缺乏。但是军旅题材《赤道雨》竟以音乐剧坛黑马的姿态,进入全国音乐剧创作和商业演出的前列,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该剧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一个符合音乐剧需求、多种艺术因素都安排得当的文本。音乐剧是舶来品。尽管在国外,随着百老汇的声名远播,音乐剧早已风靡各地,成为文化消费市场中极富生命力的一种剧场表演形式。但在国内,由于缺少足够的作品支撑,这种都市消费文化一直没有得到普通观众的认知。一直以来,军旅题材的文艺作品,因其所承载的政治意义和主题的重大严肃性,乃至军营生活自身的单调枯燥,往往自觉地远离娱乐性,呈现出严肃甚至不乏沉重的正剧面貌。《赤道雨》的出现,恰恰为变换多种角度和风格来拓宽军旅题材的舞台表现形式提供了一种可能,而这也注定了《赤道雨》有别于常规军旅题材剧作的“另类”形态。
该剧的成功还得益于情节起伏跌宕、充满浪漫色彩的剧情结构。《赤道雨》虽然以我海军舰艇编队环球出访为题材,但定位却是一出具有爱国情怀的浪漫情感剧。全剧因此没有正面写航行中的波涛风险,而是以海军舰艇编队的三次环球出访作为主体框架,精心构筑了一个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新一代海军舰长潘天雨和旅居海外的恋人肖可悦的生死情恋,在优美抒情的旋律中,酣畅演绎了这对男女主人公的重逢、误解、离别和团聚,展现了军人感情丰富的另一面。曲折萦回的音乐语言,细腻委婉的心里描绘,令观众随之进入到舞台情境中,沉浸于情节和情绪里。无庸置言,这样一个浪漫爱情的情节设置,是《赤道雨》力求商业化,力求更加贴近当下青年观众欣赏口味、真正进入文化消费市场的结果。因为选择了音乐剧,就不可避免地选择了大众化和娱乐性,而在通俗的大众文化中,无论是畅销书、热门影视剧还是流行歌曲,都市爱情,都是最具市场潜力的情节类型之一。也正是在这个层面上,《赤道雨》的选择,在军旅题材领域颇有些“离经叛道”,却又不乏文化意味,尽管对这一点,人们依然意见分歧、见仁见智,但其尝试运用市场化规则来创作的清晰意识,以及投身市场、接受检验的勇气,却是不可漠视的。
当然,追求通俗化、娱乐性,并不等于全然摒弃意识形态的存在。事实上,大凡西方久演不衰的音乐剧成功之作,剥离了五光十色的商业化外表,也总是会显现出某种价值判断。《赤道雨》便是以一种更潜在的方式,秉承着军事题材固有的精神特质。剧作取材海军舰艇编队环球航行成功的盛事,就是意在表现我海军发展、国盛民振的大主题,虽然此意没有被直抒胸臆地铺排成主体情节,却潜在地进入了情节的每个环节。因为过赤道,是中国海军从浅蓝走向深蓝、走向大洋的标志,也是国家强盛的标志。近现代史上,外国军舰曾横行于中国的领海;如今,作为和平与文明使者的中国海军出访并停驻在这些国家的军港,其本身便是极具象征意味的历史时刻。正是在这种政治背景下,才有了剧中男女主人公的重逢,有了女主人公爷孙俩最后的归来,有了前国民党将领姚汉唐激情喷发的咏叹“回来了,我的祖国……母亲!”人物离别归属的个人命运,就此与军人的使命、与国家的兴旺紧紧契合,剧作的历史层面也得以延伸。
音乐剧《赤道雨》充分挖掘了海军题材的独特性和浪漫风格,运用音乐、舞蹈、表演、声像等多种表现形式,使严肃的军旅题材剧目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其中,既有中国民歌风格的咏唱、俄罗斯式的水兵合唱,又有唐人街的爵士乐、非洲的土风舞和夏威夷草裙舞,受到部队官兵的热烈欢迎。在海军兵种指挥学院演出时,礼堂走廊上都站满了观众,掌声此起彼伏,气氛异常热烈。在某支队礼堂演出时,台下的官兵沸腾了,演出结束后,曾经执行过出访任务的官兵们还沉浸在剧情中,久久不愿离去,许多人跑上舞台与演员们交流他们出访的故事。《赤道雨》下部队为官兵演出,到国内若干城市与观众见面,400多场的演出,受到了官兵的热烈欢迎和观众的喜爱。“十年磨一戏”,这在艺术史上并不鲜见。而海军以及全体剧组人员,不放弃任何一点可能的改进的做法,则从主观上反映了他们尊重艺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仅凭这种精神,我们就有理由也有信心期待这部音乐剧成为中国音乐剧坛上观众喜爱、久演不衰的艺术精品。
该剧的成功更得益于创作队伍追求艺术高峰,不断创新的精神。《赤道雨》的创作和演出可以说是“强强联合”。海军的周振天、付林、高山、宋祖英、吕继宏、平远、吕薇、储智博、霍勇、刘文豪、张小芯、王健、王伟等以及舞台艺术资深外援专家廖向红、冯柏铭、刘彤、黄海威等的加盟,使之成了一个国内音乐剧创作的一流组合。主创人员不断消化和吸收评委专家们的意见,对《赤道雨》在故事情节以及音乐上都加大了修改的力度,若干场面作了压缩,加快了故事发展节奏,男女主人公原来由于误会产生的矛盾,改为人物性格冲突,进一步激化了矛盾。在音乐上,原来的音乐素材较多,改编后,将旋律做了大幅度的归纳精减,将最好听的主旋律和副主旋律作了反复演化,反复强调升华。舞蹈更是作了大幅度的调整修改,使之与剧更贴切,抒情化、情绪化、剧情化。主要演员对人物的理解和对乐曲的处理也都有了跨越式的进步,歌唱家的演唱方法既符合大众化的需求,又适合演唱者本人的特点,既有高亢激昂的大段咏叹,又有委婉细腻的小桥流水,使演唱随人物情绪的变化有较大的伸缩力和舒张力,使一个简单的音乐表现达到较高的艺术再现。剧中《后会有期》、《你还好吗》、《一生无悔》、《明天》、《你走了》、《赤道雨》等等唱段都是原剧中最好的音乐和唱段,很能打动观众的心。
音乐剧《赤道雨》在对音乐剧进行探索的同时,也取得了成功的突破,它开创了军事题材创作的新领域;拓展了中国原创音乐剧的新路子;冲破了“自闭”本土观念上的束缚,它是开放性、现代感、时尚化的统一,它成功的奥秘就在于吸纳百川的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够永葆青春的奥秘就在于军事题材的文艺作品始终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这块富饶的土壤上,而又放射着精彩与魅力。(苏毅 段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