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独特的祭品,最早见之原始的祭祀和远古的沙场……两军对垒,击鼓以鼓舞士气,击鼓亦鸣锣收兵,鼓声的变化瞬刻成了战场上交战双方实力对比突变的晴雨表。《曹刿论战》鲁军一鼓作气以少胜多,击败了兵强马壮的齐军;齐军“再而衰,三而竭”,士气低扉,一败涂地。长勺之战生动地诠释了鼓与战争的特殊关系。三国时期,诸葛孔明用兵神出鬼没,常以鼓声虚张声势,使对手闻风丧胆,从而屡屡撑控战争的主动权……
纵观历史的长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鼓的国家,鼓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各民族鼓的种类五花八门,如朝鲜族长鼓,壮族铜鼓,佤族木鼓,傣族象脚鼓,苗族猴儿鼓等。其中,湘西苗族更对鼓情有独钟,把鼓声融入了日常生活和生命中。这个饱经苦难的民族,在败退南归,迁往大西南崇山峻岭的路上,把什么东西都丢了,仍背着一面鼓。因为这是苗族部落寻根认祖的凭证。
苗鼓作为苗家儿女的喜庆工具,在生产和生活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苗族爱跳鼓,逢年过节、婚嫁喜庆,苗胞们必定会击鼓狂欢。而苗鼓有猴儿鼓、花鼓、八合鼓、撼山鼓、迎宾鼓、团圆鼓……等数十种不同风格的打法。可以说,鼓声赶走了山野的寂寞和劳作的疲惫,鼓声带给了人们愉悦和欢乐,鼓声充满了苗民的希望与追求。
相传苗鼓由十二块板组成,代表苗族古代十二个部落。从这个象征意义上讲,苗鼓是团结、凝聚力的化身。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苗族,凭借六六三十六套鼓路,来传承战争狩猎经验和日常生活、生产常识,使苗鼓成为苗族一部名副期实的百科全书。
在即将进行的第七届海南岛欢乐节上,有“激情鼓艺乐巡游”这一活动。据说,威风锣鼓、安赛腰鼓、广西铜鼓等赫赫有名的传统鼓艺,和日本太鼓、朝鲜长鼓、苏格兰军鼓等一些世界闻名的民族鼓艺,都将齐聚海南、参加巡游,其中,也有湘西苗鼓。
苏格兰军鼓、日本太鼓等民族鼓艺,在国际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凭借它们悠久的传统和优美的视听享受,得到世界的认可。而威风锣鼓、安塞腰鼓等中国传统鼓艺,以它们独树一帜的风格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欣赏者,盛名远播。
相较于这些著名的鼓艺,湘西苗鼓则显得有些默默无名。相传早在远古时期,苗鼓作为英雄的战利品已经开始流传。苗家每遇到生死存亡的大事要决策,必举行盛大的“吃牛合鼓”仪典,一面鼓代表苗族的一个系或部落。百面鼓齐响,则象征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但这样的气魄、这样的声势,只在苗家内部流传着。在外界,湘西苗鼓的曝光度很低,关于它的宣传甚少听闻。
苗鼓曾陪伴苗族穿越岁月的风雨长夜,走向春光明媚的良辰……新中国成立后,苗族终结了多灾难的历史。苗鼓的作用与功能也随及发生了巨的变化,然而,苗族人对苗鼓仍乐此不疲。特别是改革开放、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借文化发展旅游业的今天,回荡湘西苗家山寨那铿锵的苗鼓声分明是感情的流露、文化的升华、喜悦的浓缩;确实是对美好的追求,对高尚的向往,对未来的憧憬。
每每耳闻目睹苗家儿女十分投入地敲打和表演苗鼓,观者莫不为之动容、动情、动心,无不深受其震憾、感染、影响。那是苗家倾情在跳鼓,以鼓点来表达对客人的盛情;那是苗家用心在跳鼓,要以鼓来凸现山民质朴、善良、豪爽的内心世界。
鼓是有形的,而鼓演绎出的文化和艺术却是无形的,其神韵之所致,难道不是湘西文化之精华么?伟人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苗鼓属于湘西,同样也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在文化日益多样化、多元化的当今,苗鼓只有以其顽强与旺盛的生命力,走出湘西,走向世界,才能以自身的无穷魅力自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