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戏剧 >正文

梨园探幽系列:京剧流派讲座之刘鸿声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12月19日17:13 新浪娱乐
梨园探幽系列:京剧流派讲座之刘鸿声

刘鸿声饰刘秀

                  刘鸿声(1879——1921)

  刘鸿声,京剧老生。一作鸿昇,又作鸿升、鸿生,字子余,号泽宝。他的唱腔体系世称“刘派”,形成略晚于“后三杰”——孙(菊仙)、谭(鑫培)、汪(桂芬)各派,而在民国初年大为流行,是刘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亦奎(张二奎)派的唱腔为基础,吸收谭、汪各派老
生的唱法,进一步变化发展,融会而成的,以唱工独具特色为主要标志。

  刘鸿声是北京顺义县人,原在北京刀剪铺学徒,人呼其为“小刀子刘”,因酷爱京剧,经常出入翠峰庵票房走动,大家见他嗓子好,鼓励他拜师深造,后经人介绍拜入常二庄门下学习花脸,边学边实践,常随其师搭班“效力”,得以接近当时的花脸名家何桂山、金秀山和刘永春。1895年成为职业演员,先后在同春、四喜班为谭鑫培、孙菊仙当配角。改搭玉成班后,主演《八本铡判官》,声名鹊起。1909年赴沪搭“新舞台”,曾以《牧虎关》获得“第一花面”的美誉。后来因患恶疾不能登台,以致贫病交加了。经好友周济,代为延医治疗,并住在一位票友家中休养,逐渐才得以恢复。因他在上海演戏很受观众欢迎,就再去上海仍然演花脸戏。但这次来上海,由于他大病之后腿已跛,遂不受人重视,,甚至班主不付包银(月薪),几乎困住。幸好谭派老生贵俊卿的跟包(给演员管理服装的人)黄某代为策划,遂改老生。可他只会一出《失街亭·斩谡》,但试演却一炮而红,连演6天,天天爆满,遂改演老生。民国初年(1912),在北京广和楼自组鸿庆社挑班演出,其气口、运腔极其讲究,高调阔翻江海,听来一气呵成,以此形成独特的“刘派”风格。袁世凯登基前曾做一件绣锦龙袍,没敢穿上,有一次寿辰,刘被请去唱《斩黄袍》,袁听得很高兴,就把这件龙袍赠给了刘鸿声,此后他演《斩黄袍》时,就穿此龙袍上台。《辕门斩子》本是梆子戏,谭鑫培把它翻成西皮,并渗入小生腔以讨俏,遂成京剧常演剧目之一,自从刘鸿声唱红后,谭鑫培竟不再演唱此戏。当年刘鸿声在北京第一舞台演大轴《打窦瑶》之柴荣,独具一格,杨小楼之《长坂坡》亦排在倒数第二。张肖伧曾谈起刘鸿声当时唱《探阴山》一出,包银为五百元。民国七年(1918),他继谭鑫培任北京正乐育化会会长。民国九年(1920),刘再次至上海大舞台演《失空斩》,由他饰孔明,白玉昆饰王平,陈月楼饰赵云,马俊山饰司马懿,应宝莲饰报子,殷虎臣饰纪谡,赵如泉、姚俊卿饰考勤军,庞少卿饰张,王福卿、李素云饰琴童,赵福忠饰司马昭,袁奎官饰司马师,满台名角,大显身手,一时传为佳话。这是刘鸿声最后一次到上海演出。1921年刘鸿声在上海大舞台演出,第七天夜场演《完璧归赵》、《雪杯圆》双出,扮好《雪杯圆》的莫怀古,还未出场就死于后台。这位上承孙菊仙、下启高庆奎的一代名流,就这样以四十五岁风华正茂的黄金年轮而与世长辞。

  刘鸿声的戏路很宽,不仅拥有奎派各剧,他的演唱嗓音响亮、清脆、甜润,行腔挺拔、刚劲、流利,孙、谭各派的剧目,一经他演唱,都能赋予刘派特色。刘鸿升初演铜锤花脸,宗穆风山一派,后改唱老生。因嗓音高而音域窄,乃形成一种独特唱法,别具韵味。他声调极高,音质纯净,具备脑后音、虎音、炸音,并有较难得的水音。气力充沛,运用得法,又善使气口。习用“楼上楼”的行腔方式,逢高必拔,拔必到顶,能适应各种板式的演唱,以西皮腔最为见长。刘鸿声五音俱全,嗓子又好,唱腔有一种火辣辣、甜盈盈的韵味,唱来如火如荼,又甜润悦耳。他有一套运起方法,以气催音,“嘎调”一拔即上,声如裂帛。他还善于用暗“气口”,以字缓气,以腔偷气,听来是一气到底,实际上在腔中换气。刘宗张二奎,唱腔亦近奎派,多用京字、京音。又吸收孙菊仙的唱法,但改变了二者平直朴素的风格,有大量的创新,以《斩黄袍》、《斩马谡》、《辕门斩子》和《四郎探母》著称。在《斩黄袍》中“孤王酒醉桃花宫”的二六板唱词,由14句删为6句,每句都唱的新颖、华丽。在民国初年,大街小巷常有人哼着:“孤王酒醉桃花宫”,因此他被比喻为“刘(流)行病”。刘在《辕门斩子》中“见老娘是一礼躬身下拜”一句,融入小生的娃娃调,独创新回龙腔,旋律优美动人,尤其那个“拜”字,在旋律上千回百转,一波三折,最后以细音收尾,余音醇厚。刘鸿声有时喜用大量唱词,《上天台》中的“一百单八句”和《逍遥津》中得数十个“欺寡人”等。尤为难得的是刘鸿声富有“水音”,无论唱多高调门,都能甜润。过去唱高调门的老生,或以酸鼻取胜,或以刚健取胜。而就是“水音”不足,刘却独具此音,所以唱来既如火如荼,有流利婉转。他又套运气的功夫,这也是学自张二奎,唱来以字催音,如《斩黄袍》的“三弟时常对我讲,弟妹武艺比他强。外邦未曾来犯上,弟妹带兵征战何方?”中的“征战何方”四字陡然拔高,声如裂帛,这就是典型的以气催音。刘鸿声成名后有时还演出花脸戏和老且戏,他花脸戏只演包公戏,如《探阴山》、《五花洞》之类;老旦夕曾反串《钓金龟》,学的是汪桂芬。他演包公戏,又创造出一种细嗓的铜锤长发,因为醇厚,沉着而耐听。他演戏用的锣鼓节奏,也别具一格,如快尺寸的“望家乡”、“紧锤”等,如波翻浪滚,更加能够配合他那种火爆劲儿。

  刘鸿声跛足,又无幼工,故基本没有靠把戏、武老生戏及特殊的表演技艺,脸上亦无表情,故以唱功戏为主,念工戏亦佳,又兼演老旦。刘派常演剧目极多,代表剧目最突出的有“三斩一探”即《斩黄袍》、《斩红袍》(即《打窦瑶》)、《辕门斩子》、《四郎探母》及《上天台》、《逍遥津》、《空城计》、《斩马谡》等,此外还有《敲骨求金》、《黄金台》、《完璧归赵》、《御碑亭》、《苏武牧羊》、《乌龙院》、《法场换子》等。刘鸿声虽唱工出色,但却不独以唱工戏为号召,他的念工戏也极具特色。比如《舌辩候》、《审头刺汤》等戏,他念来如同并剪哀梨、雨打芭蕉,清脆悦耳。红生戏他只有一出《华容道》。许多戏是他独有剧目,如《打窦瑶》的柴荣、《小尧天》的赵匡胤,经他演来都别具一格,为他人所无。

  以艺术论,刘鸿声是上承孙菊仙,下启高庆奎的。如他的戏路子是“孙派”的,如《完璧归赵》、《渑池会》、《敲骨求金》、《逍遥津》《雪杯圆》等都是孙的路子;他工老生,而兼演老旦、花脸的特色被高庆奎继承下来。但是高没有刘的那种“水音”,所以虽高尔不免于干,以致后来再而衰三而竭。

  刘鸿声的唱片仅有《斩子》、《斩黄袍》、《空城计》、《御碑亭》、《完璧归赵》、《探母》、《乌龙院》、《敲骨求金》、《骂杨广》、《苏武牧羊》、《法场换子》、《探阴山》、《铡美案》(后两段系铜锤花脸)等十数张唱片行世。

  由于刘鸿声演唱风格高昂清越,刚爽甜脆,对当时及后来的一些老生流派发展有极大的影响。但刘派的演唱对演员的嗓音条件要求极高,刘鸿声又中年而逝,故临摹刘者虽众,传人却不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