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然获戏剧终身成就奖:话剧不能脱离时代

2007年04月23日08:58  解放日报
从艺61年,演出话剧40多部的表演艺术家李默然荣获本届上海白玉兰戏剧终身成就奖。李默然在接受媒体采访 本报记者 端木复 摄

  昨天上午,年已八旬的李默然在他下榻的宾馆与记者见面。他说,在中国话剧百年诞辰之际,能够再次来到话剧的发源地上海,非常高兴。这里有许多他尊敬的师长和前辈,如已故的熊佛西、黄佐临、石挥、白杨等。虽然在1995年演出小剧场话剧《夕照》后他就“封箱”告别了舞台,但12年来他始终关注着话剧事业的命运与发展。

  李默然认为,话剧百年最重要的经验,就是不能脱离时代。他说:“话剧特质之一就是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群众,反映现实生活相对比较敏捷、迅速,这是这个外来剧种能够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原因,话剧几个发展高潮也证明了这点。如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尤其是80年代,话剧佳作迭出,影响甚至超过了影视,当时有这样一段顺口溜:一声惊雷,《于无声处》,出现了《曙光》,绽开了《报春花》,谱写了《丹心谱》,建立了《权与法》,快去《救救她》。可见话剧在当时的影响力有多大。”

  李默然指出,上世纪80年代末,一部分话剧人逐渐脱离时代,脱离大众,形式大于内容,观众不买账,话剧因而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比如他“老家”辽宁人艺生存艰难时也尝试过排演实验剧和行业戏等。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排好的戏,大多数观众却不喜欢。这让他们明白了:只有少数人看的探索戏救不了话剧,话剧要想生存与发展,就必须紧贴大众。他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话剧不景气自有其客观原因,但话剧人也应反省自身。要知道,不是观众抛弃了我们,而是我们脱离了观众。”

  李默然说:“我们的三峡工程、青藏铁路、飞船上天,这些前人想都不敢想的事都变成了现实,值得话剧人去表现、讴歌,否则就是失职。另外,在我们平凡生活的周围,也有许多值得尊敬的普通人。我觉得,我们现在向英雄学习得不够,对我们身边发生的许许多多英雄人物宣传得也不够。所以当我看到重庆创作演出了反映三峡工程的方言话剧《移民金大花》,感到特别高兴。”

  谈起上海白玉兰戏剧奖,李默然表示,宋国锋演《父亲》摘过白玉兰,这次张玉春、张大静演《凌河影人》又摘得白玉兰,他们辽艺三代人都得到了上海白玉兰奖的鼓励,他非常感谢。今年,辽艺又创作了反映矿山资源枯竭后全体职工再就业的新戏《矸子山的男人女人》。为演好这部戏,艺术家们数九隆冬深入矿区体验生活。

  李默然说,宋国锋演电影在国外获过奖,但他长年坚持在话剧岗位,为辽艺和话剧作出了很大牺牲。一个演员,就要像宋国锋这样,讲表演艺术,更要讲艺德人品,把眼光、精力和心思放在广大群众身上,才能创作出反映时代的优秀作品。

(责编: 应声虫)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