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解密芭蕾舞剧《白毛女》43年足尖传奇变与不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8日12:20  成都日报

  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芭蕾舞剧《白毛女》,将于9月14、15日晚跳上成都艺术中心金沙国际剧场舞台。芭蕾舞剧《白毛女》1965年在第六届“上海之春”首演,迄今已演出超过1600场,是目前国内演出场次最多的芭蕾舞剧,也是上海芭蕾舞团的“镇团之宝”。《白毛女》曾在整整一代人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记,他们对《白毛女》有浓烈的感情,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观众群,很多年轻的成都观众并没有欣赏过这台红色经典,对其知之不多。9月,上芭第三代喜儿和大春带来的《白毛女》如何吸引年轻一代观众?昨日,第二代白毛女、芭蕾舞剧《白毛女》艺术指导、上芭艺术总监辛丽丽向蓉城观众一一解密。《白毛女》43年足尖传奇的“变”与“不变”,让我们看到一个既尊重经典,又不断突破和创新的、更加现代的白毛女。

  向43年前经典看齐

  辛丽丽透露,此次来蓉演出的《白毛女》与观众最熟悉的电影版《白毛女》有所不同,上芭将忠实地按照1965年芭蕾舞剧《白毛女》在第六届“上海之春”的首演版本,带来一台原汁原味的芭蕾舞剧《白毛女》,让观众重温经典。在成都上演的《白毛女》,内容上保持了原版风格,剧情仍从除夕夜,杨白劳被黄世仁上门逼债开始。

  《白毛女》的故事本身就具有传奇色彩,矛盾冲突激烈,演员举手投足间充满激情。届时,观众们将会忘记演员们表演的是起源于西方宫廷舞蹈的芭蕾,因为演员们打破了芭蕾表演固有程式,在舞台上自由奔放、随心所欲,真正体现出了“洋为中用”的精髓。

  音乐 仍是朱逢博的《北风吹》

  1965年首演时,为喜儿伴唱的朱逢博在《白毛女》中那一曲《北风吹》,亮、脆、甜、美,堪称经典,这曲《北风吹》令观众印象太深刻,到现在为止,包括在成都演出的版本,上芭均采用朱逢博当年的演出录音。辛丽丽坦言:“朱逢博那几首歌,现在谁也唱不出那种味道了。”据资料记载,当年上芭献演《白毛女》时,朱逢博在台下乐池里伴唱,“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歌声刚起,全场即爆发出热烈掌声,许多观众涌向台前,趴着栏杆往乐池下看。辛丽丽说,不同风格、感情的作品,对字、声的把握各有讲究,朱逢博在这方面造诣很深,她的音色清冽宽广、戏剧感十足,“北风吹”甜润温暖,杨白劳死时哭得撕心裂肺,喜儿出逃后从悲苦到激越。如一曲《喜儿哭爹》一开口“霎时间……”,那“霎”字把喜儿满腔悲愤表现得酣畅淋漓,如果不是哭天喊地般喊出来,“霎”字唱得再圆再通也没有感染力。“现在上哪儿去找能这么‘哭天喊地’的歌手啊!”

  道具 喜儿还穿43年前的“古董”

  43年前出现在舞台上的那一套套演出服,穿了43年,演了1600多场,这些服装会不会太旧?听到记者的疑问,辛丽丽笑言:“在舞台上的,除了演员基本上都是‘老古董’了。这些服装的质料、式样、做工没得说,加上我们保养得好,依然能穿。还有那些手工雕刻的长枪、短炮,喜儿家里装粮食的袋子、黄世仁逼债时用的发黄账本、喜儿的‘卖身契’等,都是当年用过的道具。”

  记者还获悉,2005年,上芭在“白毛女”40岁时举行了“《白毛女》故乡行”巡演活动,活动结束后,上芭向上海历史博物馆捐赠了部分《白毛女》首演时的服装和道具,这些使用近半个世纪的首演道具,成为了珍贵文物。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