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话剧《潘作良》主旋律作品感人更好看(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6日14:00  沈阳晚报

  曲永吉说,他们采取的这种打破时空界限的艺术手法,就是避免以往的说教感觉,在结构中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感觉,同时对背景的交代又不会给观众拖沓的感觉,使得整个节奏清晰、连贯而又充满戏剧性,让作品变得更好看。

  在话剧的舞台上竟然没有一句台词,丁绍良饰演的上访者可以说特立独行,从最初的上访到最后的收拾东西回家对主题有了很好地诠释,尤其是最后走下台在墙上打出的那高举的大拇指,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此处无声胜有声。而著名京剧演员保锡茹在剧中样板戏《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的唱段不但是对那个年代背景最好的展现,同样具有点题的效果,也让观众更亲切。曲永吉说,在灯光舞美等方面他们也采用了多种变换方式,力求突出人物在不同情景下的内心变化。

  结尾巧妙感人至深

  看话剧《潘作良》的彩排,记者可以说是在感动中度过的。第一幕上梁戏,一位信访局局长竟然脱下衣服抬梁上房,更没有想到的是他在戏中多次重申他是农民的儿子,感人至深。而在与女儿有分歧的一出戏中,他给女儿的一封信写得真切动情,他对家人的愧疚和对女儿的爱,让人潸然泪下。在年关为了解决老知青问题,从病房中出来冒雪奔走的举动更是让人敬佩不已。

  话剧《潘作良》虽然只选取了潘作良工作中的几件小事,但是通过这几件小事却让人看到他人格的伟大,他的安于清贫,他的清正廉洁,他的忠于职守都是发人深省,这也是这出主旋律作品最大的感动之处。曲永吉说,这出戏由著名剧作家黑继文创作,可以说精彩传神,“我们希望通过这种以小见大的方式让观众更好地去了解潘作良这个人。而在创作上,我们是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塑造的,避免了人们印象里的高大空的英雄模式。”

  整出话剧,开头和结尾以“潘作良辞世”相呼应,但是整出戏里没有一朵白花、一幅遗像,而潘作良的辞世也被安排在舞台之外,只是在旁白的一声呼喊和众人的悼念中完成,处理得非常巧妙自然,让人不得不佩服导演的独具匠心。曲永吉说:“潘作良的辞世对社会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损失,但是我们要宣扬的是他那种甘于奉献的精神,悲痛并不能将他唤醒,只有那种精神才是我们应该记住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潘作良》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