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话剧《明》上海热演 古今中外打通筋脉(图)(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1日00:28  新浪娱乐
话剧《明》上海热演古今中外打通筋脉(图)(2)

《明》剧照

话剧《明》上海热演古今中外打通筋脉(图)(2)

《明》剧照

话剧《明》上海热演古今中外打通筋脉(图)(2)

《明》剧照

话剧《明》上海热演古今中外打通筋脉(图)(2)

《明》剧照

  颠覆平面 三维装置

  虽然看戏前“预习”了夏小万先生的作品,也想象过他的玻璃画放到舞台上的样子,但当作品真的出现在眼前,当演员和画作融为一体的时候,许多观众还是被“人在画中游”的意境震撼了。

  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夏小万的名字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为艺术界所熟悉。他的“空间绘画”系列的实验最早始于2002年在今日美术馆的展览,至今仍在进行,今年上半年,夏小万再次在今日美术馆展出了他的新作《早春图》,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而此次与《明》的合作,通过话剧艺术与大众的“亲密接触”,对夏小万甚至整个中国当代艺术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此次《明》将夏小万的作品完整地搬上话剧舞台,使空灵的水墨风景与舞台动态装置相结合,营造出独特的中国明王朝的恢弘气象,而夏小万作品独有的冷酷、荒诞而怪异的魔幻现实主义特质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戏剧中残酷的权力争夺与惨烈的人性游戏。此番空间绘画艺术与戏剧艺术的跨界合作,是中国当代艺术与其他艺术领域相结合的一次试验,也是中国当代艺术走近大众、提高公众认知度的一次努力。几年前夏小万一(blog)幅不足一平米的画作在国内拍得近百万,更有作品在国际上曾经拍卖出百万欧元,此次与田导演合作《明》的舞台设计,他绘制了14道山水画,制成了共计百余张高9米,宽1.5景片。整个创作和制作过程,寻遍了全国的材料工厂,经历了尽近半年月对工艺、材料、效果、技术等方面的的反复实验,重新发明,甚至专为该材料申请了国家专利,才最终得以在舞台实现,可称“天价舞台”,该作品已收到多位收藏家的追捧,演出结束后,何去何从还是个疑问。

  观众热议 难入戏还是有新意

  《明》首演结束后,观众反应冷热参半,有些被震撼有些却完全不接受,其中话剧专业范畴的“间离效果”是最值得关注也是争议最大的部分——“间离效果让人难以入戏”、“去掉《李尔王》的《明》是否会更美好”,部分资深文艺评论家表示。

  话剧爱好者则对这种自由的舞台形式啧啧称赞,“我曾在欧洲和日本看过类似的舞台剧,但规模都较小,这次感觉很有新意。”

  对此,导演田沁鑫回应道,《明》并非戏耍,而是自己的一次突破性尝试,“现在我只是想把这种能够随时与观众交流的戏剧排练场形式带到大剧场中来,这种形式是我从《赵平同学》《红玫瑰与白玫瑰》慢慢做起来的,我希望在现实主义戏剧和先锋戏剧之外还能有别的戏剧样式。我希望观众能够慢慢接受这种戏剧样式。”田沁鑫承认,她在《明》中的尝试是大胆而空前的。尤优/文并图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明》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