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林奕华赞郑元畅悟性高 想跟段奕宏排戏(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9日02:41  信息时报
林奕华赞郑元畅悟性高想跟段奕宏排戏(图)

林奕华认为郑元畅、张艾嘉和王耀庆的组合就像三个孙悟空,三人在面貌上感觉还蛮对的

林奕华赞郑元畅悟性高想跟段奕宏排戏(图)

林奕华希望借戏剧的功能,让人们更了解自身的另一面

林奕华赞郑元畅悟性高想跟段奕宏排戏(图)

《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宣传照

   他是香港舞台界最富才华的名导,也是知名编剧、专栏作家、电台DJ、大学讲师……同时,他还是香港最著名的“同志”,多年前开始沿用的“同志”一说便源自于他——林奕华。自称“张(艾嘉)迷”的林奕华凭多年诚意,终于说动阔别舞台20多年的 张艾嘉 与他合作,又邀得台湾偶像 郑元畅 ,组成这个看似不搭调的演员阵容,演出舞台剧《华丽上班族之生活与生存》。该剧去年11月亚洲巡演引发轰动效应,上月在香港的演出,也发生反常的“海啸经济现象”,四场的门票于开卖的第一个小时就卖出八成。6月5~6日,该剧将首次登陆广州黄花岗剧院。

  一个多小时的访谈中,林奕华侃侃而谈,既不回避任何尖锐的质疑,也不避讳敏感的情感取向问题。他说,我把观众都当成朋友,每一出戏都是在跟朋友聊天。的确,接受采访的他也像一位老朋友,用不紧不慢的语速、几乎不带香港腔的普通话叙述着他生活和创作的起起落落、点点滴滴。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谢奕娟

  关于新剧:源自汶川地震的震撼

  信息时报:这部剧创作的发端是去年的汶川地震?

  林奕华:那时我们在北京上演《包法利夫人们》,5月12日首演的那个下午,大概是两点半时,我们在保利剧院已经感觉到了地震。我看到很多高楼大厦在城市盖起来,轰地就没有了,忽然之间会怀疑,我们到底在起什么?也会想,有很多的心血被毁于一旦的时候,那个文明,值得被保留下来的,真的只是高楼大厦吗?我真的觉得我们都在赶时间,但实际上我们的心理建设做好了吗?一个文明建筑的平台,真的就是现在想要的权力,还是需要我们一种心灵上的打造呢?

  信息时报:所以你给这部剧起名《生活与生存》?

  林奕华:对,我对上班族的了解是,很多人觉得自己上班是在把时间卖给别人,不知道会不会所有的青春就这样断送,即便有可能不上班,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

  信息时报:你觉得他们看完会有改变吗?

  林奕华:我想除了从戏里去感受上班族,最大可能被启发的,就是我们的存在价值。戏里面有一段很高的楼梯,你爬得高就说明你越有价值,但同时你的责任也更大了,所以有的人会想:我倒宁愿在下面可以讲讲闲话,可以自由享受人生。但大部分人是既想要权力,也想要自由,这就是困扰的来源。这部戏有很多跟观众情感、想法互动的空间。

  关于演员:郑元畅悟性高台词熟

  信息时报:你是“张迷”(张艾嘉迷),面对偶像时,在剧场能发挥导演的权威吗?

  林奕华:我并不是一种导演权威,比较喜欢跟演员像朋友一样相处,连观众我都把他当成朋友,每一出戏我都会当成在跟朋友聊天。所以如果我在帮助演员心灵建设上没有做对的话,那就很容易流于我不喜欢的戏,变得假假的。我常觉得,要让观众进来看到演员时,觉得自己好像就是那个角色,所以你先要帮他们找到一个在心灵上舒服的位置,然后才能在演绎过程中如鱼得水。

  信息时报:经过这次合作,你对张姐的了解会不会加深很多?

  林奕华:好多,因为相处了这么长时间。以前是把她当成一种风景,现在就变成你和她一起去旅行,所以旁边看到很多事情,彼此就会交换意见。

  信息时报:当时怎么想到找郑元畅来跟张姐配戏?

  林奕华:这也牵涉到我对张姐的一种认识。她可以很严肃又可以很搞怪,可以很幽默又很悲伤,她是少数悲剧喜剧都行的演员。我看到元畅时觉得他有一种喜感,其实跟张姐以往的喜剧还蛮接近。张姐有一个特点是很青春,元畅也是一个到50岁还可以蹦蹦跳跳的人,所以我觉得他们一定会投缘;加上王耀庆,这两男一女的组合就像三个孙悟空。这三个人在一起,面貌上感觉其实还蛮对的。

  信息时报:郑元畅是没有任何舞台经验的新人,是否需要花费不少功夫?

  林奕华:还好,他是悟性非常高的演员。他最大的特点是你在跟别人导戏时,他都站在旁边吸收,他看到你怎么教别人,就已经把这些东西当成对自己的要求。他从来没有背不熟台词,从来不需要我去告诉他应该怎样。他没念过戏剧学校,但很懂得怎样去设计动作,我想这跟他比较敏感、聪明有关。

  信息时报:剧里的情节是郑元畅恋上张艾嘉?

  林奕华:其实那个是很微妙的。他问张姐,我到底喜欢谁?张姐就像变魔术一样,用语言的聪明和狡猾把他引导到他是喜欢张姐。这段戏在上半场的休息前,很多观众都看到拍手掌,觉得很有趣。

  关于内地剧场:想跟段奕宏张静初排戏

  信息时报:你和詹瑞文合作的《万世歌王》7月也会来广州,好像大家都约齐了似的,是突然发现这里的受众其实很多?

  林奕华:我猜《万世歌王》会来,是因为在广州演一个粤语的、反映香港流行文化的戏,是很理所当然的。不光是戏剧,其实各行各业、各种文化领域,内地跟香港、台湾的界线是越来越模糊了,所以我觉得这是很好的时机可以让我们跟内地有更多的文化交流,我也很期待跟内地的导演、人才合作。

  信息时报:内地演员中比较欣赏和想合作的有谁?

  林奕华:内地太多了。内地对演员的训练有一个完善的方法,我常常觉得,即便一个比较烂的戏,他们还是能够演得蛮引人入胜。比如说话,我就觉得内地比港台强,很知道怎么去掌握抑扬顿挫。陈冲、张静初、段奕宏、廖凡,都是我很想合作的。

  信息时报:你觉得两地的剧场文化差别大吗?

  林奕华:很大。香港还是个商业社会,但目前政府给戏剧的很多支持是内地所没有的。但我们也只有一个香港话剧团,没有像国家话剧院、人艺那种用一个剧院作为一种体制的剧团。两地的文化差异造成的戏剧氛围很不一样。在内地,我觉得大家比较关注的是戏剧会不会太低俗,泛娱乐化,会不会造成将来大家对戏剧的期待拉低。所以我的每个创作,从剧名、演员阵容到题材,都在考虑自己必须要对内地文化有足够了解,这样才不会重复内地剧团已经在做的事情,我把自己的作品视为一种选择的提供。

  信息时报:内地有位剧评人水晶说,“在我心目中,林奕华是那种再过两三年在内地市场的影响力就可能超越赖声川的导演”,很想听听你对这句赞誉是什么反应?

  林奕华:赖声川导演的内地影响力我不太清楚,但我知道他的很多戏都有在内地巡演,并有不错的市场号召力。我没有把影响看成是一个人能够做到的,它其实还是跟整个时代、社会的氛围有一个很紧密的互动。我们做什么,都不要把个人当成太大的目标。

  信息时报:但还是想听听你怎么看待这些同仁?

  林奕华:太不一样了。因为我跟赖声川导演,从出身、背景、到对男女关系的认识、对空间的调度、题材的选择上,统统不一样。观众可以去比较,我很难去比较,因为对我来讲就一个是苹果,一个是橘子。

  关于自我:

  失恋经验太多,未来随缘

  信息时报:除了舞台剧,你还身兼专栏作家、电台DJ、大学讲师多重身份,从事这些副业对你的戏剧创作有帮助吗?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林奕华 的新闻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