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谷子
前几天已在温州演了两场《我爱桃花》的梅婷越来越有感觉了,对剧中她演的那个“英子”也越来越喜爱了。现在梅婷正在加紧排练,为的是在即将于3月20日、21日两天的大连演出中拿出最佳的状态。接受记者采访时梅婷表示,虽然两场演出给了自己太多的自信,但对于大连之行多少还是有些紧张的,“早就听说时尚感特强的大连观众欣赏水平也很高,我期待大连的这两场演出能给挑剔的观众多些惊喜。”
据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介绍,明星版话剧《我爱桃花》在温州的首演非常成功,用导演何念的话来说,《我爱桃花》第一次正式面对观众,收获了“很大的惊喜”。整个剧院座无虚席,梅婷、尹铸胜、杨皓宇三位主演精湛的表演、悬念相扣的剧情、开放式的结构、精妙的台词,始终牵着观众的心,会心的笑声、掌声接连不断。不过,在谈到此剧近三个月排练过程中的感触,梅婷说那个时候“老想吃肉”,开始排演时她一口气说不上几句台词,直到两个多月后才能把大段台词说顺溜。到全剧连排的那阵子,本来还想着节食的梅婷终于挺不住了,每到下午五六点就嚷嚷着要吃肉。春节前,每次排练一结束,她就呼朋唤友,连着4个晚上去吃涮羊肉。
●梅婷把“商鞅”拉进“桃花林”
自从1999年与孟京辉合作《盗版浮士德》之后,梅婷告别了话剧舞台,接拍了《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等30多部影视剧,“我错过了很多机会,但其实我发现舞台才能真正让我一气呵成、淋漓尽致地去表现,在这里可以人来疯、可以洒狗血,可以开怀表演、感悟人生,享受与对手演员、与观众同台较量、现场推手的疯狂与快乐。”2009年《我爱桃花》在国家话剧院上演时,梅婷连着看了两次,并且疯狂地爱上了该剧,几天后梅婷告诉何念,她想演一版《我爱桃花》,请何念来做导演。何念当场应下,回到上海就开始筹备该剧。男主角的人选让何念和梅婷颇费周章,与人物形象的匹配程度、角色对演员演技的要求等,能达到何念与梅婷心中“最佳人选”的演员是少之又少。而因扮演“商鞅”一角而获遍全国大大小小戏剧奖项的著名演员尹铸胜,近年来已经少有话剧作品,偶尔会作为导演参与舞台剧的制作,自己已是四五年没演新戏了。何念抱着尝试的心情给他看了剧本,看完剧本尹铸胜当即决定进这片“桃花林”,给了所有人一个惊喜。
●爱“桃花”甘愿“自讨苦吃”
年仅29岁的何念被称为“鬼才导演”,他用“很用功”来评价梅婷的表演:“梅婷为这部话剧进行长达3个月的形体和各种技能的训练,使她在整部戏中的表演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替她开心。”
在文工团跳过舞,又从中戏毕业的梅婷,初返话剧舞台竟然很不适应。梅婷坦诚地告诉记者,毕业10年,拍的都是影视剧,习惯了镜头,却荒废了舞台,“因为电视剧都是一个镜头一个镜头拍的,我这次排话剧,有时演好一段就会习惯性停顿下来,还以为在拍电视剧。”台词也成问题,梅婷说她总是顾此失彼,往往一走台就忘了词;注意了语速就忘记了语音,弄得自己十分纠结。从去年11月从上戏请来老师开始对梅婷进行台词基本功训练,“老师教了我半个月,坐着练台词练了大半个月,合排了一个半月。”梅婷感慨。导演何念说,这次梅婷是豁出去了。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一个平时很注意保养的小姑娘,在排练后由于体力消耗过大,竟会嚷着要吃肉。而且甚至一连四天吃涮羊肉。演台话剧吃这么多苦,且每台话剧演出一两千元的收入不及拍一集电视剧所得的一个零头,有人说梅婷这回实在是自讨苦吃。的确,梅婷为了排演《我爱桃花》已经推掉了几个电视剧的邀请,她要保证自己心无旁骛地在上海“备战”,以最佳状态出现在舞台上。
●生活中离开哪个男人都不会疯
《我爱桃花》中,梅婷演一个剧团的女演员英子,爱上了团里的有妇之夫,饱受感情纠缠,当有妇之夫对英子的感情开始游离的时候,英子却难以放下,而在剧团上演的戏中,英子扮演一位唐朝的偷情少妇,而戏中和她偷情的男人,正是英子戏外的情夫,于是一场情感恩怨由此展开。梅婷认为,邹静之这部剧的高明就在于这是一个关于婚姻爱情的话题,每个人都能遇到,都有切身体验,但他没告诉你这是对的还是错的。剧中的英子是专注爱情的人,性格张扬外露,洒脱热辣,梅婷说,她不是英子,相对于英子更内向一点,但她喜欢英子。“有一句话,演员都在用别人的故事流自己的泪,她的故事跟我的生活完全不同,但既然我能在她的故事中流我自己的泪,就说明我们有交汇的地方。”不过,梅婷也坦诚,“自己跟英子的最大不同是对待感情的态度,我不会那么纠结,那么放不下,成长到现在事业上挺独立的,我是一个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生活的人,离开哪个男人我都不会疯,但英子疯了。”《我爱桃花》中讲的“桃花”肯定有涉及“桃花运”,有人问梅婷生活中是否有桃花,梅婷巧妙地回答道:“我认为桃花除了指情感,也指一个人的人气问题,所以我生活中是处处有桃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