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易芝娜 摄影/魏辉
陈佩斯原创的侦探悬疑喜剧《老宅》即将于7月3日、4日到广州黄花岗剧院巡演。昨日他随剧组提前到穗,并接受了羊城晚报的专访。年过50、留着花白短须的陈佩斯很健谈,他把自己这场全新的喜剧演出称为又一次喜剧实践。
关键词 新人
找不到接班人,只好继续主演
《老宅》的故事很有趣:一个死在老宅里的“钉子户”王老头,引出“警察”陈佩斯查案,同时也邀请现场观众参与查案。这个“警察”站在一群年轻演员中,年纪显得有点大。陈佩斯表示之所以坚持亲自上阵,是担心新人还不能撑起票房。
羊城晚报:《老宅》的演出形式相当新,构思是怎么来的?
陈佩斯:它的形式来自于美国舞台,不是中国以前传统的结构性喜剧,它不需要“抖包袱”,笑点是在人物生活、性格中产生的。我之所以想演这部剧,是因为它是一部故事里有命案的喜剧,而且结局为开放式,不仅对我是新鲜的,对观众也是新鲜的。
羊城晚报:你为什么一定要亲自来演,而不让新人上阵?
陈佩斯:原也打算自己不演,但我不亲自上台,票房会成问题。这部戏从剧本开始准备了近5年,再加上7个月的排练,投入太大,至今都还没回本。请明星来演,时间太长花不起那个钱;让新人领衔,一时半会儿也教不出来,我只好自己上阵。大家都在尽量压缩开支,把它当成是一次实践。
羊城晚报:你还没找到能接班的新人?
陈佩斯:现在没多少人能专心做话剧,就算有也不一定跟我有缘。现在戏剧学院的教育还是“欧系”的,言必称“古希腊”,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一定会认同我的东西。我的形象是“李云龙”,是靠临阵打拼出来的,他们像“蒋介石”,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大家认知与理解方式都不同。我个人认为,他们与中国文化的对接没有契合点。更何况,学习是要时间的,现在演个电视立刻就能当主角,年轻人也不愿意跟着我耗。
羊城晚报:有人接班你就退休?
陈佩斯:我没这么说过。我知天命吧,身体好,就再往前走几步,身体不好,就退到二三线,做幕后也不介意。现在我越来越体会到“随缘”二字的不简单了。
关键词 压力
挤不进电影门,安分琢磨戏剧
陈佩斯一口否认了坊间关于他改行去开荒种树的传言,表示自己一直都没离开过戏剧舞台,曾经倒是想过往电影创作上走,却挤不进那道门,最终安分于戏剧这条人生轨道,“这或者也是注定的” 。
羊城晚报:做喜剧是否会有很大压力?
陈佩斯:做喜剧一定不能像现在很多喜剧明星,习惯了被仰视。喜剧中的优越感一定要给观众,作为喜剧演员一定是被人俯视的,所以一定要有开阔的胸襟。喜剧在中国教育里几乎是空白,我们这些人全是盲人摸象各自找规律。终于看到喜剧的真相,又觉得孤独,因为没有可以交流、借鉴的东西。
羊城晚报:你其实很早就拍了喜剧电影,为何后来没有再继续往电影方面努力?
陈佩斯:我有努力,之前那出《阳台》我就曾想把它拍成电影,剧本都改好了,但最终没拍出来。也不知为什么,我就是挤不进去那道门。我不想做什么“地下小电影”,又没有金矿银矿做后盾,也做不到恨得牙痒痒还得满脸堆笑,所以最后就放弃了。我都50多岁了,也不想再演小品了,或许话剧舞台是老天给我的轨道,我就这么走下去吧。
关键词 比较
曾有人把陈佩斯与赵本山作比较,说他们开辟了中国喜剧舞台的两个不同时代。陈佩斯淡淡地说自己没去比较过,言语中却流露出不服输的傲气。
羊城晚报:有人把你跟赵本山作比较,你怎么看他的成绩?
陈佩斯:人家每天都在努力,新东西还在做,舞台也天天都在演出,还在刺激着文化消费,我当然不能忽视人家的存在。
羊城晚报:郭德纲也引起很大争议,你可否点评一二?
陈佩斯:我当初也是被很多人骂,被当成反面人物的教材,每个人都是这样过来的,被人骂也没什么不好。
羊城晚报:会不会觉得现在演喜剧越来越难,逗乐观众越来越不容易?
陈佩斯:不会。喜剧永远都是技术活,把握对了方法,想让人笑并不难。可能越来越需要智慧,发挥智慧也是一门技术。
羊城晚报:《老宅》如此强调与观众的互动,你觉得地域差异会否影响这种互动?
陈佩斯:不担心,我相信观众来卖票时已知道陈佩斯会带给他们什么样的东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