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家福》演绎60年历史 京味儿文化很包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0日19:39  新浪娱乐

  用声音出演《非诚勿扰2》 廖凡的感觉会完全不同

  主持人赵宁:说到影视作品的时候,有一个网友提前给我们留言,说现在不是《非诚勿扰2》要上了吗?你对廖凡塑造这个人物怎么看。你看了吗?

  冯远征:没有,我给他配的音。

  主持人赵宁:你对他的表演怎么看?

  冯远征:他跟我的处理不一样,他有他的想法,每一个演员演同一个角色都会有不同的处理,这还要看观众考虑。因为我只是给他配的那个片段,我没有看整个戏,你一定要看整个戏他在当中的状态,才能说他演的好还是不好。

  主持人赵宁:从话剧舞台再转战到电影或者电视剧那个表演状态都会是不一样的。

  冯远征:肯定,但是塑造人物的方法和呈现给观众的角色,我觉得都是一样的。

  主持人赵宁:那个享受过程是不一样的,可能话剧是连贯的,一气呵成的,直接的,互动的,可能影视剧是另外一种。

  冯远征:对。它需要你有强大的记忆功能和想象力,因为你可能一上来拍的就是结尾的戏,最后才是开始的戏,所以需要把这个人物理顺,我们有自己的工作方法。比方电视,我一直认为它是快餐文化,今年拍完了如果不放,搁五年再看,可能它的画质、服装、化妆各方面都会有一些过时的感觉。电影就不一样了,它会经典一些,它可能时间越长,但是它成为经典以后大家越觉得有它的厚重感。话剧更不一样,话剧我觉得像酿酒。为什么?因为排一个话剧我们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去演出,这两个月的时间,我们每天都在重复两个小时的台词量的剧本。所以,就像酿酒似的,我们需要时间,需要火,需要粮食,需要蒸馏,需要水,最后蒸馏出一瓶有纯度的酒,话剧也是这样,我们需要大量的时间准备,最后排练呈现给观众的就是一个话剧。

  主持人赵宁:任导应该在这些年里看过远征老师的影视作品,有没有你不喜欢的地方,你会打电话给他?然后提点意见?

  任鸣:很少,我们俩交流主要是交流话剧方面,因为影视有的时候我觉得影视更大众,因为它面很多。而且作为一个演员,从导演角度讲,我希望它在舞台上塑造形象,我也希望它在影视上塑造甚至是不一样的,因为我认为影视表演跟戏剧表演还是有很大区别。我觉得是这样,当观众看电影和电视,这是冯远征,当他走进剧场的时候,有时你在银幕上很难听到他大段独白,很难看到他那种表演功力,但是真到剧场,你会发现冯远征作为戏剧演员他的那种发挥。所以,有的时候说这个演员这么有功夫,能够演得这么深入。我相信人们看他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看他的影视作品跟看他的戏剧作品,虽然是一个人,虽然面目都是一样,但是在创造人物形象上,我觉得会有不同的感受。

  主持人赵宁:任导,也有一些话剧导演会跨界,比如会导话剧,同时也会导电视剧或者电影等等,你曾经有这样的想法吗?

  任鸣:我是这样,我没那么大本事。而且我一直认为天底下,除了极个别的大师,像伯格曼那种人,又是很好的影视导演,又是一个很好的话剧导演,特别难。你比方说人艺的焦菊隐就是非常好的戏剧导演,但是焦菊隐从来没有排过电影、电视剧。但是我们国家很好的影视导演做出很好的戏剧来也很少。国际上有这种大师,比如伯格曼,他的电影很好,但是他的戏剧也不错,但是毕竟看的戏剧的人很少,于是人们只承认他更著名的是一个电影导演,因为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行当。

  《全家福》演绎60年历史风雨 不避文革

  主持人赵宁:我知道我们的《全家福》去武汉演出过,这应该是为数不多走出京城之外的演出,对于这么大面积、这么多人数的观众来说这只是一小步,未来有计划全国巡演或者再有外地演出的考虑吗?

  任鸣:将来我估计还有机会,如果合适的话。因为现在运作有各种各样的渠道,有人看完以后非常喜欢,或者去邀请,我觉得还可以。如果了解共和国的发展史,比方说你真是到香港去演,当然不能到台湾演,你去看就知道49年刚解放完以后一直到现在的历史过程,不能叫教科书,是编年体,会带你经历这种东西。《全家福》好在什么地方?最好现在让年轻人看,他们见到“哦,是这个样子,“文革”是这个样子,80年代是这个样子,90年代是这个样子,今天是这样。对这些人在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发展都是很好的。

  主持人赵宁:你刚才提到香港地区,但是我们知道《全家福》是充满北京风味的特点,有非常强的地域烙印。如果去香港或者去其它地方,比如南方,他们可以接受吗?还是你们可以改变?

  任鸣:我有一个经典案例,在北京很火,叫《北京大爷》。当时香港看完以后,香港话剧团说这是京味非常浓的戏,请我去香港话剧团排,用粤语演。我原来说实话根本不相信,我说这改完了以后,又是粤语,在那儿演怎么可能?结果在香港演出的演出效果,现场的效果比北京还热,就让我非常吃惊。人们对北京文化是非常感兴趣的,所以有的时候能达到什么程度?我就这么说,在武汉那三场演出,在热闹上、跟观众热烈的程度甚至都超过北京。

  冯远征:当时都卖站票。

  京味儿文化是包容大文化 走出京城更受欢迎

  主持人赵宁:武汉的观众可能渴望着更多看到我们优秀的话剧作品。

  冯远征:我突然就觉得,北京文化是一个大文化,就像普通话源自于北京话一样,北京文化是一个大文化,而且北京是一个特别能够包容的城市,谁来都可以,你出去也可以。所以,我觉得它的文化和它的这种大气可能是让起码是中国人可以接受的,只不过可能有一些俚语的东西不一定太懂,但是这种大他们是能够接受的。

  主持人赵宁:说到北京的包容性,我们看到话剧市场,来自于香港的制作团队,来自于台湾的,非常多剧目在北京来上演。但是人艺会有同样的走出中国的一些演出吗?

  任鸣:香港艺术节。

  冯远征:大陆这边就是去香港,台湾几乎每年都得去。

  任鸣:我导的戏去意大利、日本,我们原来人艺去国外,去法国,都OK。

  冯远征:茶馆去美国巡演。

  主持人赵宁:比如像台湾的赖声川导演的《宝岛一村》,也有朋友说跟咱们的《全家福》会在叙事方法上有点相似,导演怎么看?你有看吗?

  任鸣:我没看,我还挺想看的。因为如果特台湾本土,那我会非常感兴趣。因为有一个什么呢?我们现在不单单是看戏,我看它本土创作了以后,能够了解他们的风土人情,他们表达的人生,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喜怒哀乐,我能通过戏剧直接了解这些东西,比看一个我熟悉的东西可能我更感兴趣,更能丰富我,但我没有看,因为我可能在外头排戏,我是很愿意看别人的,甚至是外边的作品,能够看到很多好的东西、新的东西,我觉得很好。

  主持人赵宁:仅北京市场来看,每年不同的剧社,无论是像人艺,可以说是官方吗?

  任鸣:国家的。

  主持人赵宁:国家级的,然后还有很多私人的剧社,很多作品出来。我不知道现在原创的剧目,尤其是能够像《全家福》又能得奖,战后又能经久不衰演出的作品,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任鸣:是这样,因为我虽然也是搞这个,但我不敢说我看了很多戏,但是我觉得现在人们对戏剧感兴趣的越来越多,而且做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方式不一样。比如民间剧社,这个鼓,那个城,这个组合,我觉得特别好。为什么呢?因为首先能有更多的人参与做戏剧,而且你要百花齐放,你不要要求都是人艺一个模子的,我觉得这样很好。这样就能带来不同的观众,观众也会有所选择。就像饮食一样,是精神上的东西,你各种不同以后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的人。比方说最后你说能留下点什么事,就看你的造化,你的文化含量,你的艺术水准,你的含金量,还有你的兴趣点、主题,都有这个。但是我觉得能有更多的人,哪怕他是业余的,说我愿意做戏剧,我认为都是好事,能有人参与,这就是一个了不起,就证明对戏剧还有兴趣。

  优秀剧目应该传给年轻一代 有生命力就得演下去

  主持人赵宁:是。我们现在演出的已经是一百多场了,有没有考虑会一直的演下去,一直演到比如会有500场?

  任鸣:我原来跟剧院说这样,像《全家福》还有《知己》这种戏,每年不一定演很多,但是每年能演十场、二十场,每年或者隔一段时间再演,这样我们演到老,一直能够积累这个东西。因为有时你说具体一个数字,好像很难说,但是我觉得这个戏,因为它是编年体,它的生命力,比方这么说,我现在50岁,再有十年我就退休,再演十年肯定没问题,它的生命力肯定是没问题的。如果作品本身有生命里,远征可以这样,他演到老,将来把王满堂再选一个接班人,完了以后就演。如果你的作品能够做到这个份上,演到他老,证明作品,也证明演员的老不起。再有一个,如果你能再传给下一代人艺年轻的人,比如你代一个,像《茶馆》一样,更有意义,证明你的含金量跟你长时间的价值。

  冯远征:《茶馆》也是两代演员演了600场。

  任鸣:《雷雨》,包括《蔡文姬》。好的作品应该经得住时间跟空间。还有一个,不是一代演员演,应该能够有第二、第三、第四代,关键是作品能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

  主持人赵宁:但是比如像《雷雨》或者是《茶馆》那个时代是人艺演了,在各个省、各个城市马上就复制了,有不同的演员去演。

  冯远征:没有,《茶馆》只有北京人艺。

  主持人赵宁:我记得那个年代当地的话剧团可能会演。

  冯远征:《雷雨》是,《雷雨》所有的剧团几乎都演过。

  主持人赵宁:但是现在好像已经不再是这样。

  任鸣:现在有点什么呢?我认为在50年代的时候戏剧是大众艺术,现在由于电影、电视、网络,戏剧是小众艺术,我承认这个现实,剧团现在没有过去那么多,说实话,从事戏剧的人没有像过去那么多。再有,它对戏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不认为戏剧是倒退,我认为戏剧是发展了、前进了,而且层次越来越高。但是架不住网络快啊,50年代没有网络,电视也没那么普及,现在比电视台更大的平台是网络,没有这些东西,所以戏剧越来越小众,但是越小众的东西要求你的含金量和水准越高,要不然人家就不看你的,就看别人的,就没有你的市场。

  所以,我觉得戏剧永远灭亡不了,因为它还很伟大,有文学性,莎士比亚、曹禺是永远的,但是还是需要我们戏剧人去努力做,这一点是肯定的。

  吾辈一生只懂戏:守着相爱的人干着喜欢的事,这就是幸福

  主持人赵宁:在我们聊天最后我想问一下两位,人生赢家你们会如何定义呢?任鸣:现在这么说我已经赢了,我为什么赢了?虽然我活到50岁,我作了一首诗,“吾辈一生只登戏,万般与我没关系,不图虚名不贪钱,把戏拍好便可以”。我认为这一辈子我在干我自己喜欢的事,而且我在干戏,而且我干戏能够养家糊口。人生何求?我干着我喜欢干的事情一,而且我干的这件事又能养活我跟我的家人,我该达到目的了,就没什么了。远征老师怎么看?你觉得你也是赢家吗?

  冯远征:如果按他这么说,我觉得我应该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曾经送给我和我爱人一句话,就是守着相爱的人干着喜欢的事,这就是幸福。我觉得我是一个幸福的人,所以我觉得我应该算是一个赢家。

  主持人赵宁:是,很快《全家福》要在首都剧场跟大家见面了,正好它横跨了圣诞节的假期以及元旦的假期,我相信朋友们不妨可以扶老携幼一家人一起去感受一下。

  任鸣:太好了。

  主持人赵宁:你的长辈可能在看的过程中跟你诉说他们年轻时经历的那个岁月。

  任鸣:到剧场里看《全家福》,完了过全家福。

  主持人赵宁:谢谢,今天我们也感谢两位嘉宾做客新浪,谢谢你们。

  任鸣:谢谢,谢谢。

  主持人赵宁:也感谢易茗造型,我们下期再见!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