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非诚勿扰》昨晚在金茂音乐厅演出最后一场,与此同时,由潘长江担任艺术总监的另一部同名话剧刚在北京结束演出。这两出同名话剧,都“借用”了冯小刚的创意,区别仅在于潘长江表示“不借鉴电影”,而上海这一出大张旗鼓地打出了“搭电影顺风车”的旗号。
话剧“双胞胎”
潘长江表示话剧《非诚勿扰》“与电影很不一样”,展现的是不同风格和类型的“相亲”大戏,导演章乐斌还坚决否认借鉴了江苏卫视的相亲类电视节目。而由广播节目主持人杨永清、赵琦鑫出演的上海话剧《非诚勿扰》,故事围绕着电视台新晋员工迫于生计、与爱人一同沦落为电视真人秀主演展开。该剧宣传直接打出“搭同名电影电视节目顺风车”的口号,并表示“虽然剧名与冯导的电影以及相亲节目一样,但话剧内容本身和电影以及栏目没有任何关联”。
好词大家用
在电影《非诚勿扰2》即将上映之际,南北两地同时推出同名话剧的商业用心,显而易见。
话剧迷黄小姐表示,在岁末话剧一箩筐的情形下,“非诚勿扰”这个剧名确实吸引了她的眼球。话剧制作人小高对剧名“撞车”的情况表示理解:“非诚勿扰”这个词近来很红,说明大家期待社会更加诚信。冯小刚创造了一个态度鲜明、浅显易懂的“流行语”,而这两出话剧的内容也确实切题。
创作需用心
不过,也有青年导演对这两出话剧的制作者是否“有诚意”提出质疑。导演石俊指出,如果编导怀着拳拳之心,充满诚意地排演一出话剧,就不会考虑“搭顺风车”。同属文艺作品,话剧“借用”电影片名的手法,其实与李鬼冒充李逵并无太大区别。
感动观众需要真诚,这正是观众想在文艺作品中寻找的。这也是冯小刚成功的道理。作为文艺工作者,“借用”别人的“诚意”,排演“自己的话剧”,还名为《非诚勿扰》——这行为本身就是一个反讽。 本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