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实录:周洁聊舞剧《周璇》弘扬传统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5日10:37  新浪娱乐微博

  新浪娱乐讯 她的舞蹈作品享誉国内,被海内外誉为东方美神。她就是著名舞蹈家——周洁。已淡出人们视线多年的周洁,此次为原创海派舞剧《周璇》(微博)再次出山。6月4日下午1点30分,周洁做客新浪聊天室与大家畅聊《周璇》和自己的不解之缘。以下为聊天实录。

视频:著名舞蹈家周洁聊舞剧《周璇》 媒体来源:新浪娱乐

  主持人赵宁:欢迎各位新浪网友,这里是新浪直播间,我是主持人赵宁。今天我们直播间里迎来著名舞蹈家,国家一级演员也是原创海派舞剧《周璇》的艺术总监周洁老师,欢迎您。

  周洁:大家好,我是周洁。

  主持人赵宁:我记得2010年的时候在新浪见面,聊过舞剧《周璇》。

  周洁:是的。

  主持人赵宁:那个时候是《周璇》正式跟大家见面的前夕。

  周洁:那个时候应该说只是一个创意和想法,还没有成型,而且还没有进入排练阶段,所以完全是一个想象,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刚刚怀孕,现在是十月怀胎以后,正式落地了。

  《周璇》的魅力  感动着今天的观众

  主持人赵宁:2010年的时候《周璇》就在上海跟大家见面了。之后又走了全国巡演,包括在国家大剧院(微博),一路走来都迎来了关注和掌声,在这个过程中很想问一下周洁老师,我们能回溯一下,第一次在上海演出之后,大家给予了什么样的反响?

  周洁:这是在2010年2月,当时世博会的时候,我们演完以后,一开始很担心,因为是舞剧,有时候我们也经常看一些舞剧或者舞蹈节目,担心观众中间会走掉,还有一个担心观众看不懂,表情、感觉有点疑问。可那天演完之后,没有想到所有观众都不肯走,都非常感动,特别是有几位90后的观众,当时我们做《周璇》的时候还想会不会年纪大一点的人,因为他有一种怀旧的感觉,对《周璇》的歌有一些情结,所以比较喜欢。可能90后的观众,就比较淡。

  我当时记得是同济大学还是哪个大学学生会的一波人,完了以后,我们都谢幕,谢了很长时间,最后他们还是留下来,要合影,我就问,你们觉得好不好看,他们说我们太喜欢了,我们还要让我们的同学都要来看。这个是我觉得比较意外的。没有想到我们这个戏能让年轻的观众也会进入或者说会喜欢,他们会觉得很感动。因为做一部舞剧,特别是舞剧,我们是通过形体来表达,可能有时候跟观众产生一种距离感。但这个舞剧,我刚刚在路上问司机小程,他是武警战士,你喜不喜欢看,他说《周璇》我太喜欢看了,我两场都看了,而且我看到边上的观众都很激动,很感动。我说真的还是假的,他说我真的喜欢看。所以这点觉得非常欣慰,非常欣慰。

  我还记得在2010年5月份到大连演出,当时我觉得可能上海的观众会比较喜欢这个戏,因为周璇来自上海,大家会有一种情结,而且表现上海的风情,他有一种感情。当时很担心,北方的观众是不是能接受,没想到那场演出,37次掌声,这也是在我近39年艺术生涯当中,也是第一次碰到的,而且在大连,不像在北京还有很多朋友,在大连真的都不认识,我也没有微博,好像就是没有认识的朋友。但是我想他们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热爱。这个作为我们舞剧人,作为舞者,是一个最大的欣慰。好像我感觉,为舞蹈,为我们年轻人做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大家都很喜欢,所以我觉得很高兴。

  回忆艺术生涯   带领舞团重振雄风

  主持人赵宁:周洁老师,一定很多人想多了解一下我们的原创的海派舞剧《周璇》,是不是能借我们这个平台能简单介绍一下。因为我们的舞剧每一站的演出也只有几场,更多的朋友很期待去欣赏。

  周洁:这个戏展现出来给观众是真善美的感觉,这是我们艺术家追求的过程。但是整个过程有点悲壮。应该说太不容易了,这个是起源于一个承诺,我从1976年主演第一部舞剧《小刀会》,那个时候我是15岁,当时全国都向我们学习,教全国各地舞团跳周秀英,太久远了,1976年。

  后来我演了像《半屏山》、《凤鸣岐山》、《花木兰》等等很多舞剧,都是来参加我们建国30周年、35周年,应该说在七八十年代,我们上海歌剧院(微博)是中国舞剧的半壁江山。包括在1981年的时候,就开始拍第一部片子《垂帘听政》,也演了杨贵妃,也拍了不少的片子。我1997年,就到了美国,去办学,一晃到今天已经办了15年的学校了。我已经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或者所有的经验都希望放在教学上,放在在美国传播中国的舞蹈文化上,而且在美国,让华裔的下一代通过舞蹈热爱我们中国。但是在2007年的时候,我接到我们院长张国勇和我们的书记顾伟康的电话,希望能跟我谈一下,他们非常语重心长地跟我说,我们这个舞团是中国第一部舞剧《小刀会》的诞生地,同时也是从延安新安旅行团过来的。所以我们的老师很多都是老革命,从延安过来的。在我们那个年代,舞剧团非常地辉煌。可是在近20年,我们已经没有排舞剧了,特别是2007年的时候,这个舞剧团就面临着倒闭,当时我们这些老前辈,像《小刀会》的编导李仲林,我的老师王莲芬都于心不忍。像我们在国外,应该来说历史是很宝贵的,你要去挖掘它,更不要说你有历史,就看着它就没有了,所以他们对这个舞团的情感,我们这个舞团包括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很多领导人都带着我们舞团的演员出国,代表国家出国,还来看我们演出,包括我们那代的时候,很多领导都非常地关心。如果这个舞团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就结束了,大家联名写信到宣传部,最后好不容易就保留下来了。

  虽然这个团保留下来,可是这个团没有演员,当时演员剩下不到15个,已经完全流失。而且这15个完全是属于半专业的状态,我们领导来找我,说你在舞蹈界也有一定代表性,也有经验,这么多年在海外,可能对市场比较了解,你可不可以挑起重担。当时我也犹豫,因为我觉得自己能力有限,也着急,后来是我老师的一个电话,使我下了这个决心。我老师是王莲芬老师,还有李仲林老师,“我们都年纪大了,你们这个年龄正是做事的时候,如果这个舞团在你们这个年代就消失了,多可惜,你就试一试”。所以我二话没说,就上任了。什么条件也没提,办公室桌子、椅子都是破旧的,没有一样东西是新的,也没有提任何要求。只是我当时的愿望看看能不能给这个舞团做一台戏,通过一台戏的成功,能够把这个救活,非常担心。

  扶植舞蹈新人  邀请陈维亚共同创作舞剧

  主持人赵宁:也是一种使命感,我觉得是对舞蹈艺术热爱的使命感。

  周洁:对,是一种使命感,没有想到会有很多的肯定,而且我因为是从国外回来以后,对国内的很多东西还是不太适应和了解,所以就可想而知了。首先找演员,演员没有,找演员。演员现在也希望到一个单位条件比较好的,待遇比较高的,显然我们也是没有这个优势。一个个找他们谈,好不容易把他们聚集在一起了。先是我们做了一台叫《城舞今典》,我是用最少的钱,人家比如说一台舞蹈晚会要花个三四百万,我们只花了三四十万做了一台舞蹈专场,叫海上新生代舞蹈专场,我想通过这场晚会,在上海推出这些年轻人。因为当我找到这批年轻人,觉得这批充满梦想,从小开始舞蹈,把舞蹈当做生命和他们的希望的这么一代年轻人,是多么可爱。可是他们的待遇是那么地差,比如演出一场,很辛苦,就一百块钱、两百块钱,他们一个月的工资,也可能就是三千块钱,辛苦一点,拼命一点,四千块钱。你说现在干什么都不能拿到这个钱,哪怕在上海做个保姆,有的甚至超过这个钱,凭他们,他们为什么?所以我突然觉得我是在他们面前是一个老舞蹈家了,所以我觉得有这个责任,先做了这么一台《城舞今典》在东方艺术中心演出。

  当天演出的时候,就发现观众特别热烈,我突然发现,原来舞蹈还有那么大的魅力,还是有观众的,并不是我们所想的。因为当我们谈,或者是找赞助,或者是跟很多人谈的时候,大家会觉得一台舞蹈谁要看,人家要听唱歌,你不行,一个舞蹈加一个唱歌,你得找个歌星,都是这样的。没想到,舞蹈的魅力,我看到了。完了以后,我就下决心,一定要做一个舞剧,因为我知道,我们这个舞剧团是以中国舞剧诞生地和作为我们的主打产品的。我想只有做一个舞剧,才能真正的使这个团在中国的舞蹈界或者说让这些年轻人真正感受你作为半辈子或者青春献给这个事业的演员,你可以为这个职业感到一种超过名利以外的骄傲。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编: 虫虫)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