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北京将首演 法国原址铸新钟

2012年11月05日15:13  新浪娱乐 微博
法国原址铸新钟 法国原址铸新钟

  新浪娱乐讯 11月21日起,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将在保利剧院连续上演十一场。巧合的是,巴黎圣母院本尊,也即将迎来850年生日。剧中所出现的大钟,在现实中将被重新铸造。

  世界四大音乐剧的主力唱将同台献声

  由于明年《巴黎圣母院》中文版将在中国投入制作,这也将是英文版本在中国的最后一次演出。整出剧目的歌曲由50首金曲组成,由7位主要演员演唱,剧中人物从头到尾没有一句对白。音乐总监罗伯特·马里恩表示:“这是一部用音乐来讲故事的音乐剧,与伦敦西区、美国百老汇等音乐剧很不一样,侧重点是每个角色内心抒发式的咏唱。”

  从《大教堂时代》作为开篇之曲中游吟诗人般的演绎,到“钟楼怪人”加西莫多一曲《孤儿》述说了悲凉身世;从菲比斯与恋人在月下互诉情语,到女主人公艾丝美拉达在绞刑前凄美的为爱而活;还有最后一幕加西莫多在死去的艾丝美拉达前唱起《舞吧,艾丝美拉达》时的撕裂哀恸,与其他音乐剧不同,《巴黎圣母院》全剧几乎是由头唱到尾,角色之间基本上没有对白的交流。

  这版《巴黎圣母院》可是齐聚了包括《歌剧魅影》《悲惨世界》《西贡小姐》在内的四大音乐剧的主力演员。其中,身兼音乐总监和“神父”扮演者的罗伯特·马里恩和敲钟人“加西莫多”的扮演者麦特·罗伦更是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主办方北展演艺文化有限公司演出总监张力刚表示,“目前来看,国际顶级戏剧在任何国家都是受欢迎的,这是超越年龄层和国家界限的。”对于有观众对语言提出的疑问,张力刚说,现场会有顶级的中文字幕,口形几乎是同步推出的,“我们的翻译研究这部戏十几年了 ,一直被誉为最佳翻译版本 。”他同时表示,其实解决了语言上的隔阂之后,戏剧的视觉和听觉效果都是没有问题的。“其实对任何一部好戏,不一定观众要非常懂,国际顶级品质的音乐剧都是观众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受到触动。好戏不需要理解,艺术就是要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和对事物不同的认知。就算是语言不通,但是戏中的每一个音符,演员的每一个举止动作,都有可能打动人心。”

  巴黎圣母院 成立850周年 再铸新钟

  有趣的是,法国巴黎圣母院为迎接明年到来的850周年落成庆典,正进行为期一年的翻新和庆典筹备工程。工程最重要的部分是总成本约200万欧元的北楼小钟和南楼大钟更新。教堂将安装9座全新的大钟,大钟落成典礼将于明年2月举行。本次将要安装的最大的一座钟由荷兰皇家铸造厂负责建造,重6吨、由铜和锡制成,并以圣母玛利亚的名字命名。

  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在小说《巴黎圣母院》中对巴黎圣母院这座建筑做过最充满诗意的描绘。剧中曾震聋过驼背人卡西莫多的大钟,美丽的吉卜赛少女艾丝美拉达被送上绞架的地方,伪善的主教克罗德被推下了楼顶的地方,都真实地存在与这所历史悠久的教堂里。

  雨果在小说的自序中写道,自己创作的动机来源于一次游览圣母院,在一处暗角无意发现用手指刻在墙上的希腊单词“命运”,一时激发了他无限的遐想。据资料记载,雨果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哥特建筑发烧友,他从少年时代起就对巴黎圣母院抱有浓厚的兴趣,青年时开始特意研究它,他用了至少三年的时间,专门熟悉中世纪的法国社会,多次钻进巴黎圣母院的角落旮旯,尽可能地收集和阅读有关的资料。得益于细致入微的亲身感受,雨果才能赋予这座古老建筑特别的灵性。《巴黎圣母院》于1831年出版后,取得很大的成功,随着文字的流传于世,尔后几百年里更成为电影和戏剧长盛不衰的题材,打响了巴黎圣母院的国际知名度。(tg/文)

(责编: pp)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