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2月18日,大型情景剧《又见平遥》经过了11天17场的试演后在山西平遥正式公演。该剧讲述了平遥票号的商人为保存掌柜血脉而斗争的故事,在舞台设计和结构布局上都别具一格。奇特的分割空间、丰富的艺术手段、演员与观众的近距离等都将会带给观众多元的体验。此剧由导演王潮歌[微博]执导,将于2月24日正式售票。
晋商生生不息 传递民族精神
《又见平遥》讲述了一个关于血脉传承、生生不息的故事:清朝末期,平遥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从沙俄保回了分号王掌柜的一条血脉。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同去。七年过后,赵东家本人连同232名镖师全部死在途中,而王家血脉得以延续。
整个演出通过“选妻”、“镖师死浴”、“灵魂回家”、“面秀”等等片段,凸显了平遥人的道德传统,及因为这种传统而阐发的悲壮情怀。剧情最后升华到中华民族的“民族情”与“民族义”。在整个演出中,祖先的魂魄始终游荡在剧场里:他忽而跟观众交谈,又忽而消失在院落的深处。观者步入其中,如同穿越了上下一百年,有时是平遥城的乡人,有时又是今天的观众。
导演王潮歌:给观众多元的体验
在中国几十年的艺术创作中,从未有过这样一个名称。对于这样的一个名称,对于《又见平遥》一剧,导演王潮歌提出了“情境体验剧”一说,她表示,“这是我们创造出来的。可以说,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在表达形式上很颠覆,在美学意义上很前卫,在思想情感上很朴实。这是看演出,还是看博物馆?这是旁观,还是体验?这是在此时,还是一次穿越?情境体验剧,要的就是这种多元的体验。”
一般意义上的剧场,观众席、舞台面对面。而《又见平遥》剧场却颠覆了这个空间。繁复和奇特的空间分割让观众“找不着北”,有进入迷宫般的感受:一会儿是街道,一会儿是大院,一会儿是城墙,一会儿又是黑空间。没有前厅,没有主入场口,没有观众席,没有传统舞台。观众从不同的门进入剧场,在90分钟的时间里,穿过完全不同的场景,而且,完全是步行。观众边走边看。表演者会深入人群之中,甚至与观众对话,让观众有机会成为戏剧的一部分。不同线路的演出,有些部分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观众只看一次演出的话,并不能看完演出的全
艺术手段丰富 剧场设计独特
剧中使用的艺术手段很丰富,话剧、舞蹈、行为艺术、影像、音乐……灯光、音响更是使用了当今世界前沿的设备,视听饱满。值得一提的是,《又见平遥》虽依然使用非专业演员,但演员表演与观众咫尺距离,现场真说真唱、足见功力。
《又见平遥》剧场是为这场大型情境体验剧专门设计、建造的,以黄土和瓦作为主要语汇,是《又见平遥》总策划樊跃与总导演王潮歌共同参与设计的。为了保证平遥古城完整的美感,不抢古城的“风头”,《又见平遥》剧场地基下沉六米。采取了“下沉式”设计的原因,是为了从视觉上低于古城墙,表达了对这座千年古城的敬意。情景剧《又见平遥》将在专门设计的剧场里循环上演,较之实景演出,可以吸纳更多的观众观看。
王潮歌回应与张艺谋散伙传闻 打造全新品牌
知名的“印象铁三角”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已共同打造了七个“印象”系列山水实景演出。创作了《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大红袍》等优秀的演出作品。不过,《又见平遥》没有再使用“印象”二字,主创人员中也不见张艺谋的名字。对此,王潮歌称:“我们合作了10年。这次我们希望大家有一个具体的分工,比如这次平遥是我王潮歌的主场,而樊跃导演和我共同策划,张导就先去忙他的电影了。这次他们俩‘轮空一回’。”面对和张艺谋“散伙”的质疑,王潮歌很干脆地回答:“当然不能了,还是一家子。”
为什么在“印象”品牌炉火纯青的时候,不再使用“印象”二字,而用“又见”?对此,王潮歌解释说,“又见”是与“印象”并行的一个全新品牌,我们希望能够有不同的演出品种让大家欣赏,有一个是实景,叫“印象”;有一个是室内,叫“又见”。
据悉《又见平遥》将于2013年2月24日(正月十五)开始正式售票。(tg/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