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话《伏生》岁末大戏 非历史视角演历史

2013年11月26日11:07  新浪娱乐 微博
伏生与李斯人物纠葛追随一生(摄影:任晓飞) 伏生与李斯人物纠葛追随一生(摄影:任晓飞)
主创各自介绍创作 王雨晨摄影 主创各自介绍创作 王雨晨摄影

  新浪娱乐讯 中国国家话剧院[微博]出品的《伏生》11月2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首度面对媒体介绍剧目创作排演进展。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本剧导演王晓鹰[微博]携三位主演侯岩松、涂松岩[微博]、徐筠[微博]及众主创悉数亮相。该剧将于2013年12月25日至2014年1月5日登陆跨年档期于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连演9场,同时《伏生》将作为献礼院庆剧目为中国国家话剧院全年演出完美收官。

  非历史视角呈现历史

  《伏生》作为一部原创戏剧,由编剧孟冰、冯必烈成稿于十余年前,珍藏直至被中国国家话剧院相中,决定搬上戏剧舞台。该剧讲述了秦时统一天下,伏生通晓儒学精髓,被立为博士。随时间发展,一时被尊崇备至的儒学地位竟翻天沦至废黜,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伏生传奇般地将儒家大成之作《尚书》以奇特方式保存下来,得以免受焚烧之祸。为用个体生命扛起文化坚守,当坚守看似终得圆满时,伏生又受到了来自家庭和世俗的诋毁,他又经历了内心深处更为震彻心灵的拷问,他毕生承载的究竟是什么?全剧透过伏生其人与其一家、与其追随一生“亦敌亦友”大臣李斯的人物视角,折射生命与文化的宏大命题。

  浸润中国传统戏曲美学

  王晓鹰《霸王歌行》中的戏曲艺术元素,无论是唱腔、韵白,还是曲牌、锣鼓,都是刻意局部存在,在对比、对照、拼贴、对接中存在,追求的更多是一种具有后现代色彩的艺术效果。随后在《理查三世》中王晓鹰导演不再追求话剧和戏曲的对立效果;随处可见的戏曲舞台艺术元素, 腔调、 韵白, 脸谱,道具,水乳交融般地融于一体。

  《伏生》中王晓鹰对于话剧民族化的探索显然又走地更远也更为圆融。他用空灵写意的舞台承载具象写实的人物形象,创造性地将戏曲动作安插在话剧人物表达的一颦一笑里。伏生的长吟、李斯的对弈、群儒谏言等戏份中,人物在话剧台词和戏剧身段中来回出入,自成格局,同时追求大开大合的舞台意象表达。

  歌队“功能性演员”成亮点

  歌队“功能性演员”无疑将成为本剧一大亮点,“功能性演员”在剧中将饰演奴隶、兵士、大臣、儒生、家具、典籍等近10个角色,演员通过戏曲唱词、戏剧独白赋予角色生动外化的表现,既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又使得该剧的舞台调度更加灵活。值得一提的是,《伏生》中将“面具”这一设计全面呈现,全剧将出现近10种类型面具分别代表不同角色和身份,近80张面具面孔将在舞台上集体亮相。服装设计彭丁煌从秦出土陶俑中获得灵感,将人物戏谑感与符号化精致呈现;戏剧人张广天[微博]作曲从金属、土壤等元素中为《伏生》贡献了极为独特的听觉体验。

  据悉,该剧将于岁末登场。12月25日至明年1月5日正式献演于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TG/文)

(责编: pp)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