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年戏曲演员抱团成长 观众当考官

2014年01月14日11:01  东方早报
  1月11日至12日,成立7年的上海青年京昆剧团举行了连续两天四场的年度汇报演出。图为《子都之死》剧照。   1月11日至12日,成立7年的上海青年京昆剧团举行了连续两天四场的年度汇报演出。图为《子都之死》剧照。

  连续四天,逸夫舞台都被上戏的青年学生“占领”。先是1月9日至10日,上戏越剧本科生班第一次尝试在剧场公开“期末考试”,让观众也参与当“考官”。而紧接着1月11日至12日,成立7年的上海青年京昆剧团举行了连续两天四场的年度汇报演出。

  戏校学生的“抱团”演出非但没有因为他们年轻无名而遭到冷遇,反而引发了观众的关注热情。尤其是越剧本科生的“公开考试”,很多戏迷观众都热情买票并积极参与打分。继当年“越女争锋”之后,再一次让更年轻的越剧团队进入了观众视野。

  策划了这一系列演出的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郭宇表示, 把新一届越剧班学员一起拉出来亮相,是希望他们能永远作为一个团队共同学习成长。而“上海青年京昆剧团”这两年涌现了不少先成名后毕业的学生,也印证了青年剧团对于年轻演员集体成长的重要性。

  这两年,先后有戏校和剧团共同委培的学生毕业。去年,上海沪剧院、上海评弹团先后有毕业班集体进团工作。今年,上海昆剧的第五代传人“昆五班”也即将结束大学学业进入上海昆剧团。很多戏曲界人士都呼吁,应该为年轻戏曲演员成立属于自己的“青年团”,让他们一起“折腾”一起成长。

  在戏校:给学生提供

  更多演出机会

  “表演艺术说到底是舞台实践的艺术,演员都是在舞台上摸爬滚打出来的。”在郭宇看来,无论是把越剧班的考场搬进剧场,还是青年京昆剧团7年来的创作演出,都是希望给这些还在学校的学生们提供更多的演出机会,“这对一个年轻演员很重要”。

  上海青年京昆剧团其实最早成立于1961年,当时上海戏曲学校第一届昆曲班学员提前毕业,因此与京剧班学员合并成立了“上海青年京昆剧团”。就在那一年9月,这个年轻的剧团就带了两台大戏《白蛇传》《杨门女将》赴香港演出,蔡正仁、杨春霞这些如今已经功成名就的艺术家,在那个初出茅庐的年纪就艺惊香港引发轰动,被港岛观众誉为“10大金牌”,“昆大班”整个集体也从此成为剧坛的传奇。

  2006年,在“文革”中解散的上海青年京昆剧团重新组建成立,在此之后的7年间,这个由戏校学生组成的剧团,培养了一批在学校就“小有名气”的学生,杨亚男、翁佳慧、董洪松、郝帅、蓝天、陈圣杰、陈平一等,都是带着名气走上剧团的工作岗位。前年,剧团更是为付佳、张娜和王维佳三个旦角举办专场,“科里红”的三个新人立马被全国各家剧团争抢。

  相对于京昆班底学生,越剧班虽然没有自己的剧团,但相对其他剧种,也还算有过展示的舞台和机会。今年刚刚结束6年中专学业的这20位学生,也是越剧历史上第一批本科生,当年从3800名报名考生中挑选而来。虽说现在还只是十八九岁的年纪,但却已经涌现出了一批新星。在不久前举办的“越女争锋”艺术院校组十强选手中,班里的杨韵儿、王婉娜、王癑、相美佳、俞果、董心心、赵心瑜就占了7席。郭宇表示,今后四年的本科学习考试,都会放在剧场,让更多观众认识他们。

  在剧团:成立青年团

  有助年轻演员共同成长

  在戏校坐科学习还有演出机会,毕业后进入剧团还能不能唱上戏,是这些青年学生最担忧的事情。早报记者在和一些戏校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发现,学生们普遍感到担心的是,在学校大家都是学生,能不能唱上戏还是看业务水平,但到了剧团就会不一样,论资排辈是难免的。这么多明星角儿的戏还唱不过来,能不能轮到初出茅庐的自己,谁都心里没谱。

  事实上,这些年大部分戏校的毕业生进入剧团后就只能专职跑龙套,能唱上主角的机会寥寥无几,而长此以往,“功夫荒废”也是难免的。

  最近一两年,沪上戏曲院团向上海戏剧学院委培的几个班集中毕业,这些青年学生的去留和培养成为很多人都关注的焦点。一些老艺术家都呼吁,应该给这些年轻人成立属于自己的青年团,让他们有自己的空间和艺术伙伴。

  事实证明,让青年演员“抱团”的好处十分显而易见。上海越剧院去年第一次尝试给青年群体度身打造了一台《甄嬛》,结果票房热度和关注度都出乎所有人的预料,甚至可以和九代同堂的《舞台姐妹情》媲美。曾经担任过上海越剧院院长的越剧表演艺术家吕瑞英就十分赞成让青年演员组成自己的剧团,而不是打散在原有剧团里。在她看来,这样才能保持一个团队的完整性,青年演员们的想法相对会更为接近,共同创作共同进步,也能确立属于自己的风格和方向。

  更重要的是,青年演员们有自己的剧团,才能有更多机会演出,不至于在和成熟演员的竞争中失去立足之地,年轻人才才有机会涌现。

  记者了解到,上海戏校评弹班、沪剧班、淮剧班都已在去年先后毕业,今年昆剧班也将毕业。每个剧团境况不一,能否给新人提供更多演出机会,目前还只能拭目以待。

  不过,对于成立青年团,剧团也有自己的顾虑。有院团表示,剧团也希望能够有好几套演出班子,人员配置上也没有问题,但问题是演出市场没有这么大,僧多粥少是最大的难题。也有院团表示,现在对院团都有演出收入的考核,青年演员的“赚钱”能力显然不够,这也是他们入团后,会不会遭遇“就业即失业”的问题所在。也有人提出,一个团队的整体实力是否够强,是否足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团,也是需要考量的。

  很多关心年轻戏曲人才成长的业内人士表示,青年演员的培养不仅在学校中,更多在剧团里,即使不组建独立的青年团,也应该让同龄演员“抱团”演出,为他们策划剧目演出,培养属于他们的观众。而政府除了重点培育个别优秀青年演员,也可以考虑为整个年轻团队提供扶持平台,让一代演员共同成长。

 

(责编: pp)
分享到: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