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位国学名家驾鹤仙去。北京大学教授吴小如昨晚7时许逝世,享年92岁。
吴小如先生是俞平伯的入室弟子,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戏曲评论家、历史学家、教育家。在北大中文系、历史系,吴先生任教时间长达40年之久。有学者认为,吴教授的离去,彻底结束了“梨园朱(朱家溍)、刘(刘曾复)、吴(吴小如)三足鼎立的时代”。
“我只是一个教书匠,不是诗人”
吴小如出生于1922年9月8日,原名吴同宝,号莎斋。他是著名书法家、诗人吴玉如先生的长子。
学生时期,吴小如先后就读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并于1949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他曾受业于朱经畲、朱自清、沈从文、废名、游国恩、周祖谟、林庚等著名学者,是俞平伯先生的入室弟子,跟随俞平伯45年。在中国文学史、古文献学、俗文学、戏曲学、书法艺术等方面,吴小如都有很高的成就和造诣,被认为是“多面统一的大家”。他一生著述颇丰,著有《古典小说漫稿》、《京剧老生流派综说》、《吴小如戏曲文录》等,直到晚年还笔耕不辍。
吴小如的离去,在很多他身边的人看来“实在太突然”。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鸣昨晚10点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吴先生逝世的消息让他感到难以置信,因为“前天,我还给吴先生送去了他托我买的电话机。临走,他还好好地坐在那儿吃午餐。第二天上午,我还特地给他打了电话”。
沪上资深媒体人翁思再昨晚在微博上透露,“吴小如先生于今天傍晚,亲自打电话给儿子吴煜,说"我可能不行了",吴煜马上乘飞机赴京。”但吴煜最终未能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
实际上,吴小如最近一次走进公众视线,就在两个月前。3月初,《诗刊》社在北京揭晓2013年度“子曰”诗人奖和年度诗歌奖,吴小如凭借《吴小如诗词选》获得了“子曰”诗人奖。但颁奖当天,吴小如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出席,只有一段他的视频在颁奖礼上播放。他十分谦虚地说:“我只是一个教书匠,不是诗人。当我听说获得2013年"子曰"年度诗人奖时,我在高兴的同时,更多的是感到惭愧……也许是评委先生们考虑到我年纪大了,权当给我个安慰奖吧。”
文史兼通,虽不是博导但“门人”众多
在北京大学,吴小如是一位文史兼通的专家,特别是文学史,被学生们视为“从《诗经》一直到梁启超,能全部贯通讲授”,此外还能旁及中国小说史、中国戏曲史、中国诗歌史及古典诗词、散文等课程。
同时,吴小如也是一位京剧评论家、戏剧史家,与刘曾复、朱家溍并称京剧评论界“三贤”。书法上,吴小如继承了其父吴玉如的传统,有很大成就。然而,非常可惜的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从北大中文系转到历史系之后,因为没有评博导,所以吴小如没有自己的直系博士生。
不过,身为师者的吴小如对学生非常热情,许多上过他的课甚至只是对他研究领域感兴趣的学生,都会被他收作“门人”,因而吴小如广义上的弟子甚多,同时他对弟子的学术训练也是出名的严格。
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吴小如要求学生懂繁体字、懂草书,懂古文字,讲“治文学宜略通小学”,不仅如此,还要过一道槛:读完“诗四观”。这其实是清朝的一句话,诗是《唐诗三百首》,四是“四书”,观是《古文观止》。在他看来,只有把这3本书从头到尾都看过、都背过,国学基础才算是上乘的。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修养也会提高。他还提出分析作品的四条原则:通训诂、明典故、查背景、考身世。虽语不惊人,却至今依然是做学问的“醒世恒言”。
而京剧研究家刘曾复的一位学生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在京剧评论上,吴小如“忠实地用自己的言传身教记录了戏曲的黄金时代,也代表了那个时代一个学人的风骨”。吴小如经常谦虚地说京剧评论是“小学”,但在研究上,他却毫不放松。京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研究上存在很多漏洞,吴小如难得地坚持重视信史。2012年,刘曾复去世时,吴小如曾说:“以前有疑问,还能向刘、朱两位老先生请教,如今,不知该问谁了。”
“平生情性褊急易怒”,不在乎被称“学术警察”
而在学界,更多人谈到吴小如,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他的另一个别称:“学术警察”。
对于学术本身,吴小如严谨得有些苛刻,对于学术界一切不良现象,他直抒胸臆提出批评意见,从古籍校点中的错误,到学者教授的信口胡说,再到学术界的抄袭……当然,批评的声音过于尖锐,有时也会“牵连”到批评者。但吴小如说:“有机会我还是会说。有人称我"学术警察",我不在乎。要我说,现在不是"学术警察"太多,而是太少。电视、电台、报纸都是反映文化的窗口,人家看你国家的文化好坏都看这些窗口,结果这些窗口漏洞百出、乱七八糟。”
吴小如曾在一篇文章中评价自己:“惟我平生情性褊急易怒,且每以直言嫉恶贾祸,不能认真做到动心忍性、以仁厚之心对待横逆之来侵。”提到吴小如的“不留情面”,学生沈玉成也曾写文章说:“连我这老学生都受不了,所以吴先生到处受挤兑碰钉子,一生坎坷。”
事实上,更多学人知道,吴小如治学对事不对人,好就好,不好就不好,“即便见到批评对象本人,也能很直率地提出自己的意见,许多人都曾从中受益”。
一位北大教员昨天告诉记者,吴小如先生最后一次登上京剧舞台票戏,是2008年在绝版赏析周年庆晚会上演唱《蟠桃会》西皮原板一段,“天堂远在瑶池上,瑶池以上福寿绵长”。
本报记者 黄纯一 樊丽萍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