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民大舞台总经理张耀明亲历了话剧《盗墓笔记2》在这个暑期的火爆。他上班时间比较早,每天很早办公室电话就响了,都是从外地打过来咨询话剧票的。那些小女孩问,什么时候会有票?有什么价位的票?张耀明发现这些《盗墓笔记》的粉丝消费能力很高,他们直接会说:“我要最好的票,你们1080元价位的票还有吗? ”有很多外地的观众是直接从机场赶来看戏的,提着拉杆箱进剧院,开演前都在存包处先存上。
今年7月和8月,由上海锦辉艺术传播有限公司打造的话剧《盗墓笔记2》 ,在上海人民大舞台连演45场,场场爆满。去年《盗墓笔记1》已经创造了奇迹,不但在上海人民大舞台上演时场场爆满,而且奔赴全国十几个城市巡演,共演77场,以300万元的投资收获了3500万元左右的票房。小说《盗墓笔记》的粉丝们用热情撑起了话剧版的票房。
突破
话剧《盗墓笔记》的导演刘方祺介绍,起初有将小说搬上舞台的想法时,其实是受到非常多的质疑的,因为它看起来从题材到类型都不那么适合用舞台剧的形式呈现。但这个年轻的团队还是决定把它做出来。
原因是他们想在舞台上寻求一些突破。“我们的舞台上需要一些有别于传统的作品,我们想做魔幻、冒险题材,于是想到了《盗墓笔记》 。 ”刘方祺说。大环境也给了他们信心。“北京和上海的话剧市场,每隔几年就会有新的题材和类型出现,比如悬疑剧。再如上海的《鹿鼎记》和《武林外传》这类比较搞笑的作品,当年推出时,作为新的话剧题材,在市场上有比较大的反响,观众很喜欢。 ”
同时,锦辉传播也想为年轻观众做话剧。“现在的话剧观众群,年龄在25岁到45岁之间,但其实有更年轻的观众,‘90后’‘95后’这些25岁以下的观众,他们也有走进剧场的渴望,有了解这个艺术形式的渴望,但我们的市面上很少有这样的作品能让他们走进剧场,去感受观众与演员之间的那种交流。 ”刘方祺说,“当时我们就想,也许这部作品能够让更多的年轻观众走进剧场。 ”
在将小说改编成话剧的过程中,主创团队设想过多种方式,最终他们决定选择用一种相对突破的方式来呈现这部情节庞杂的小说。“用一种更加忠实于原著的新模式,做成系列剧,一部戏只表现部分情节,类似于《哈利·波特》 《指环王》这样的电影改编。这种系列作品的呈现,在中国的话剧舞台上还从未被尝试过。 ”刘方祺表示。
主创团队自己也形容话剧版“比较特殊” 。刘方祺说:“在改编长篇小说时通常会浓缩情节以强调人物命运和矛盾冲突,但《盗墓笔记》在改编上,是严格按照原著来呈现的。比如原著的第一部里有两个故事,我们就分别排了《盗墓笔记1》和《盗墓笔记2》 ,将原故事完整呈现,几乎没有删减和浓缩。 ”
年轻观众
话剧《盗墓笔记》意在为年轻观众打造一个奇幻的世界,传统的舞台呈现方式对这部戏来说可能达不到效果,所以本剧运用了大量的多媒体技术手段。“把平时不太在舞台剧里用的手段都用上了,整个视觉呈现还是比较有亮点的,也是年轻观众比较愿意接受的。 ”刘方祺表示。
因为受众明确,针对年轻观众,话剧《盗墓笔记》在营销方式上也做了很多创新。演出一开始,锦辉传播就开通官方微博、微信,跟年轻人在网络平台上轻松沟通,聚集了大量粉丝。通过这样的平台主创跟观众也拉近了距离。其间锦辉传播还举行了《盗墓笔记》篮球赛,吸引了很多粉丝来看。
本剧同时还开创了独特的巡演模式。他们和网站合作,在多个城市发起投票,哪个城市的观众希望《盗墓笔记》去演出就进行投票,只有投票达到一定数量,他们才会去演。
臧雍娥是小说《盗墓笔记》的粉丝,看了话剧版后,现在也成了话剧《盗墓笔记》的粉丝。正是因为看这个话剧,她走进了此前很少接触的剧场。“我们从小到现在,进剧场看戏的次数很少。在看了《盗墓笔记》后,我们进剧场的次数会越来越多。这其中这个话剧起了很大的作用。 ”
进剧场看《盗墓笔记》时,她的观看体验是开心、快乐,但她也希望如果继续看更多的话剧,在这些体验之外,“它们能够给我的生活再带来一点什么” 。“主创们要考虑怎么引导我们这种粉丝继续看话剧。 ”她说,“不要觉得粉丝都是很肤浅的,沉淀下来后,我们也会成长。 ”她坦言,未来当《盗墓笔记》的电影版和电视剧版都出来后,“我会做各种比较,如果话剧版不能继续吸引我的话,我可能会选择放弃” 。
对于话剧中的多媒体技术,臧雍娥也有自己的看法。“多媒体的大量运用是《盗墓笔记》的创新,但既然是话剧,剧情内容应该是最重要的,多媒体是锦上添花,但是不能喧宾夺主。 ”
商业戏剧
“我们是一个商业戏剧制作机构。 ”锦辉传播董事长、话剧《盗墓笔记》出品人孙徐春一直强调。“我们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就是通过戏剧产品的生产,取得更多的商业价值。不赚钱的戏我们不做,因为做起来非常难。 ”所以锦辉传播要考虑的,是怎么把一部戏做成一件产品,怎么获得更大的商业价值,怎么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观演关系,没有这个关系,戏剧是不成立的。 ”
在孙徐春看来,戏剧生态是多元化的,特别是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需要多元化的戏剧生态,而锦辉传播是戏剧生态中商业戏剧的一个分支。他觉得当下最重要的问题是创新,而锦辉传播这个平台上的年轻人有激情,有创新精神。对于戏剧的未来,他很看好。“剧场会越来越多,老百姓越来越有钱,戏剧教育将会得到普及,作为内容制造机构我们肯定是前途宽广的。 ”但是好的市场环境也会引来更多的制作机构和热钱,竞争也会更加激烈。“未来的5年,锦辉怎么在好的戏剧市场中取得我们的份额、成为商业戏剧的品牌楚翘?我们肯定会做更多的研究来研发产品、激励人才。 ”
来源:中国艺术报/记者:高艳鸽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