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舞台vol20田沁鑫:软弱是错 英雄是救赎

2015年06月30日19:48   新浪娱乐 微博 收藏本文     

  田沁鑫结束话剧《英雄24小时》不久,就已经投入新的排练工作中,但《英雄24小时》给团队带来的影响是持续的,她说:“英雄的情怀会一直在我们之间。”这部作品取材于田沁鑫的真实经历:美国朋友要和她合作一个百老汇项目,出了一份“中国英雄”的方案,却被质疑“中国没有英雄”,合作搁浅。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探寻,与她合作的年轻人开始了话剧创作。

  《英雄24小时》的创作、主演团队由80、90后组成,他们来做关于思考辩论英雄的戏,令人意外。田沁鑫不是导演,而是监制,也是这个团队最大的保障,包括资金和名望,这方面的能力,年轻导演望尘莫及,但却正在给田沁鑫自己带来无穷问题,困扰与自信并存,失望与坚持同行。她回想“大手一挥,首演功成”的《英雄24小时》,说:“这是我的一次救赎”。

  中国当下的戏剧名导中,少有像田沁鑫这样身携反差巨大的评价。

  田沁鑫作品中的中华文脉被盛赞,她成为话剧界中国文化气质的代言人。北大教授韩毓海评价:田沁鑫的戏剧是和《茶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又皆然不同的另外一种“中国声音”。还有评论认为:“田沁鑫选择了主流主题、传统思想(而非“先锋”的反主流、反传统),西方的表达。这使她成为当代导演中独特的一员,而且从市场和评价界的反响中也可以看出,极其成功的一员。”

  另一边,不断有人质疑其作品水平参差和名利味道若隐若现。特别是话剧《夜店》上演后,批评激烈,某位观众甚至说:“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这是热词和流行语串起来的二人转。”

  推崇和批评的声音都很直接,又都很真诚,那么真正的田沁鑫,到底是哪一个?

  新浪戏剧对话田沁鑫,这一次,她自己,有话要说。

  “戏剧是我小时候的玩伴,是我成长中给过我温暖的挚友,当我可以回报它的时候,我就是“义”字当头了,我可以为它死,我死了,也不愿意做对不住它的事”。

  谈名利:人如草芥 软弱是错

  田沁鑫近几年社会名声越来越大,影响力一路扩散至戏剧圈外,每部新作明星加盟。“名”与“利”形影相随,早在2012年田沁鑫就以5426万的总票房雄踞当年话剧导演票房排行第一。而在去年新作《山楂树之恋》上演前田沁鑫透露,出版传媒集团曾为这本书变成话剧邀请了她一年,而最夸张的时候有几十家公司、剧团来邀约。在她最新的监制作品《英雄24小时》中,我们又见到了某游戏公司友情协助。“名利绕身”,田沁鑫真地陷入到漩涡中了么?

  田沁鑫详细解答了几部作品背后的缘起:“《英雄24小时》是我们要做,不是游戏公司找我们来,因为故事在游戏公司内发生,所以我们找到这家游戏公司体验生活。”

  而至于去年的《山楂树之恋》,“这部起自网络的纯爱小说,不属于我喜爱的名著,我对文学有我自己的标准。我一直想拒绝,推荐了其他导演,但他们还是觉得我合适,就这样持续了近一年,最后我被凤凰集团的诚恳打动了。”

  即便是她自己和外界都评价不错的2008年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其实也不是田沁鑫想做的。“我想拒绝。结果这个戏三年间换了几位导演也没有做成,投资方很为难,也赔了一些钱。三年后他们找到我,我正好有时间,也没有理由拒绝,就接了。”

  田沁鑫面对的邀约、企业、人情,也是当代中国艺术名家都在面临的局面。18年里,田沁鑫眼看着市场翻天覆地繁荣起来,她不知道要怎么走,“我过去的认识是尽量帮助别人,不太会拒绝,这种心态和市场的对接就会困扰我。有一次我和演员陈坤去谈一个项目,陈坤拒绝了,很艰难也很决绝地拒绝了。那天陈坤笑得很开心,我受了触动。拒绝很难,我有勇气,但是也有软弱,不会坚持,就会有问题。”

  问她疲惫么?“会有。”但是她补充强调,“我从1997年做戏到现在,确实没有一次是为了钱。”

  说起戏剧,田沁鑫就不禁回望童年——爸妈都没时间管家,把她放在体校四年,教练要出成绩非常凶,强调集体。但她喜欢画画,喜欢考古和中国文化,能上北大考古系是她最大的理想。后来她上了戏校,内向的她也不喜欢当众表演,是爸爸替她做了选择。“所以我觉得我的童年是比较黑暗的,没有得到父母更多的关爱。现在感激他们,培养了我的抗压能力和吃苦能力。”

  在这样的环境下11岁的田沁鑫开始看戏,她业余时间最喜欢干的,就是骑着自行车满四九城去看戏。戏剧陪伴她从少年到青年,是她最好的大朋友,戏剧有故事、有审美、有乐趣、也有温暖。说到这里,田沁鑫有些心酸:“当我有能力回报这个‘好朋友’的时候,我心里极其极其……可能我生活里面难免做一些错事,但是对这个曾经对我很有爱的朋友,我想我不会敷衍它、对不住它,否则我会很难过的。所以我有困惑,我又不能站出来说,我不喜欢名,不喜欢钱,那人家会问你活着干吗?我甚至不喜欢这个竞争圈子,这种几近疯狂的“娱乐名利场”。但是我身在其中,人如草芥,潮流席卷,立身非常之难。”

  谈作品: 淡然盛誉 非议不躲

  从1997年自己找投资做了自己的第一部话剧《断腕》到现在,田沁鑫18年的戏剧创作,她自己将其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她最早出于喜爱和表达自己做的戏,“前三部作品的确是艺术至上”;

  第二个阶段是她进入中央实验话剧院后,她希望向大家证明自己的文化态度和戏剧技术;

  第三个阶段是随着演出市场的繁荣,她的戏开始卖座;

  第四个阶段是紧接着她就被卷进了填充演出市场的洪流中。

  而现在她希望开启自己的新阶段——不被市场裹挟,再艰难,也要捍卫自己的表达。

  田沁鑫被朋友调侃为“戏剧界最有名的穷导演”,她说: “其实那些票房高昂的数字,和我没关系,是各地演出商很喜欢我,他们能挣到钱。我一直只取话剧院给的稿酬。我也挣了一些钱,策划电视剧或晚会挣得多,对于戏剧,我一直保持清白和赤诚。”

  1999年的《生死场》,至今仍被很多观众认为是田沁鑫的巅峰。但她并不太怀念当时的创作状态:“《生死场》还不错,非常有力量感,但大家把它神话化了,其实是在当时中国的农村戏从未那么演过。另外现代文学当年也面对市场冲击,突然有了一部致敬现代文学经典的作品,它引发了文学界的大讨论。所以它是那个历史阶段的成功。”

  2011年的《夜店》被喜欢她的观众批评为不像是田导的戏。田沁鑫很倔强地说:“那是我的作品,我每天盯着排练。” 《夜店》定义为“癫狂喜剧”,是一个独特品种,出现在美国经济危机时期。《夜店》在湖南演出时观众席是沸腾的,观众都不想走,他们觉得戏里人物都是底层。

  田沁鑫也真是希望《夜店》有对底层的理解和同情,她做这个戏时有着一种平民化和积极的乐观态度,还去剧场抽查演出,发现问题就数叨演员一顿,“跳入跳出的戏剧结构很有趣,我没觉得它不好。这种喜剧的表达方式,是需要极强的表演技术的。”

  2013年,田沁鑫做了一部《青蛇》,第一次完成了她在舞台上的“禅意诉说”。这出戏是从青蛇的视角演绎《白蛇传》,展现了人佛妖三界,妖想成人,人想成佛的中国式结构空间。《青蛇》被美国肯尼迪艺术节、英国爱丁堡艺术节邀请,带领中国艺术走向两个文化大国。国内的演出一票难求,观众反响强烈,其中就有曾经的批评者,他们认为那个悲情中来的田沁鑫依然存在。

  对于这些赞誉和非议,田沁鑫表示,那些自身就有漏洞的评论她是不会听的,她自己有判断。但那些有建设性意见的评论,她会认真考虑。“我每一个戏可能都有不同声音出现。众口难调,保持自己,努力做好,就很高兴。”

  谈监制:不想节操碎一地

  《英雄24小时》是《甄嬛传》(话剧)后田沁鑫监制的第二部作品。半年不到,两次监制,对于田沁鑫意味几何?

  但说起监制《甄嬛传》时,田沁鑫表示,“我想象我在可以确保整体质量的基础上做监制,但后面的走向我没法控制。我是北大影视戏剧研究中心的副主任,负责戏剧。北演老总又是北大校友,我需要积极配合。”为了商业目的,《甄嬛传》巡演时打上了“田沁鑫话剧”字样 。

  “它不是我的作品,这样做对创作人员和观众都不负责任。但我不会跟人家去吵架,我没有和演出商去谈,也没和别的媒体说过此事。”田沁鑫还是那种不甚激烈的口气,声调更低。

  但这段经历让田沁鑫重新思考“监制”。“不应该是个虚词,它就是监督制作,保证质量。监制本身没有任何问题,它在西方有明确规则。中国刚刚在演出市场中搏击,监制一定不该向钱看,或者大牌压迫年轻艺术家,而是真正监制,帮助导演。”《英雄24小时》田沁鑫投了全资,没有挂“出品人”,而是“监制”。“做《英雄24小时》是想清洁做人。我的确是想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我不想在这个年龄节操碎一地,不想让商业目的给我带来怀疑。我想让大家看一下监制的行业标准,田沁鑫监制的戏,努力保证质量。”话剧《英雄24小时》是田沁鑫给自己划定的一个新起点,她同时做了一个名叫“清新文化”的机构,介绍里写着主旨是“清新自己、清新他心、清新社会风气、清新艺术环境”。

  《英雄24小时》的出现很不“应时”,在首演之前市场回馈几乎是沉默的,合作方、演出商不清楚80、90后的团队怎么表达,而且他们的经验里,观众对这种题材不感兴趣。宣传总监梅生私下也说:“这个戏我没法宣。”

  演出后的现场互动成了一场“中国英雄观”讨论,田沁鑫没有想这部戏是否赚钱,她觉得能提醒文化漏洞需要修补就很好,这就是她想做的。

  “中国目前文化上的困境,是我们还没有找到诞生在这个国家的文化幸福感。我相信文化资源大国,转身就是文化强国,这需要智慧。现在负面的声音很大,如果90%都是负面,我就要做那10%。”

  “这个戏是我自己的一次救赎。我不知道有一天会不会又被拉下水,但我想开始做我自己的主人。这挺难的,过程中有人会受伤,会落队,也有人会成就,但一定是泥沙俱下的,不那么理想的。”

  谈修行:欲望贪图 肯定不行

  田沁鑫的宗教追求广为人知,学佛15年,田沁鑫究竟到了什么层次?对于学佛的田沁鑫,有人欣赏她的修为,也有人说她不懂。田沁鑫自陈希望得到顿悟,但没有实修,怎么可能有顿悟。她只是说“佛学对我帮助很大,让我脾气比较好,虽然有时遇到事还会贪嗔痴,但真的好了很多。我还谈不上‘正见',我有解释不来的问题,看了经典就明白了,那真的是智慧。”

  至于她戏里的世俗,“戏剧毕竟是寓教于乐,布莱希特、莎士比亚的戏都是这样有思想,且丰富而有趣的。”

  在情爱方面,田沁鑫感言:“基本可以休矣,但会反复,还需要修行。我尽量不想,但如果遇到感情大爆发,我也不知道能不能控制得住,情爱如果因欲望而生是会吃苦的。有喜欢我的,很热烈,挺难控制,这时候我如果贪图了,那后面怎么办呢,肯定不行。”(奚牧凉 闫平/文)

(责编: pp)

文章关键词: 田沁鑫24小时戏剧《新舞台》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