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越剧进京展特色《甄嬛》再现连台本戏

2016年05月03日 17:42 新浪娱乐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这几部作品几乎囊括了上越中生代演员的最佳阵容以及焕发着勃勃生机的青年新秀。《甄嬛》上本由目前上越最年轻的演员

甄嬛 甄嬛

  新浪娱乐讯 为了纪念越剧诞生110周年,充分展现越剧艺术的时代新风貌,扩大上海越剧的品牌影响力,凸显上海戏曲界的艺术实力和创新精神,由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主办、上海越剧院承办的“越从海上来--2016年新剧目北京展演”将于2016年5月在梅兰芳大剧院举办。此次展演的新创剧目越剧《甄嬛》(上、下本)、《风雪渔樵记》、《双飞翼》将分别于2016年5月10-11日、13日、15日演出,此外,演出前上海越剧院主要演员还将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举办两场越剧艺术讲座。

  创作成果集结汇报  南北文化碰撞交流

  作为2016年上越演出计划中的重点项目,本次展演对于上越在“十三五”期间继续坚持新剧目的创作和演出,培养青年人才和新时代的观众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也是贯彻“一团一策”的重要举措。

  一方面,旨在向首都观众集结汇报上越近年的最新剧目成果,综合呈现我院在拓展题材、丰富艺术表现手法、呼应时代审美、薪火传承等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这几部作品中,既有创造了“越剧牛市”、拥有强大的市场号召力的连台本越剧《甄嬛》,也有诗意精美的人文大戏《双飞翼》,更有“传统不陈旧,出新不出格”的老戏新编剧目《风雪渔樵记》。这些剧目既找到了传统艺术与时代的契合点,又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分别从传承、创新、市场三个方面展示了越剧院近年的创作成果。

  另一方面,今年恰逢越剧诞生110周年,上海越剧院精心挑选的这几部作品都是首次进京亮相献艺。上海越剧院希望在艺术性、思想性和观赏性上与北方观众产生共鸣,并借此机会与首都戏曲同行展开交流和探讨,由点及面,辐射全国,体现全国第二大剧种--越剧的真正魅力,进一步树立“上海越剧”的龙头地位和示范效应。

  精选四大新创剧目  全面展示艺术成果

  为参加此次展演,上海越剧院精选了近年来新创的四部作品,分别是越剧连台本《甄嬛》(上、下本),反映唐代大诗人李商隐故事的《双飞翼》,以及新改编创作的《风雪渔樵记》。

  暌违六十年  再现连台本戏

  连台本戏是海派戏曲的特色,新中国成立后,连台本戏逐渐淡出戏曲舞台。2013年,上越敏锐地捕捉到流潋紫小说《后宫 甄嬛传》的市场潜力,创排了越剧《甄嬛》(上、下本),通过对剧目情节铺排,巧妙地设置剧情、人物之间的“戏钩子”,在舞台上成功再现了越剧连台本戏。该剧目削弱原著中“宫斗”成分,上本以群戏为主,由靓丽照人的年轻演员担纲;下本更注重人物心理的深层刻画,则由中生代演员“示范创作”。2014年获得了第三届中国越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奖”。2015年驻场天蟾逸夫舞台,连演二十场,引起了市场轰动。据统计,首演至今,《甄嬛》演出场次多达70余场,为原创戏曲剧目所少有。

  人文大戏  听觉盛宴

  《双飞翼》以晚唐甚嚣尘上的“牛李党争”为时代背景,聚焦了李商隐金榜高中后的几天内所发生的巨变,这是上越在开拓“新才子佳人”创作之路上卓有成效的一次探索,也是上海越剧院入选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后打造的第一部重头戏。全剧主要演员5人,包含了小生、花旦、老生、丑角4种行当,所涉六个流派的唱腔,几乎运用了越剧所有的板式、调性,音乐手段之丰富在近年新编戏中实属罕见。2014年获“第四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奖。

  老戏新排  呼应时代审美

  《风雪渔樵记》改编自十多年前的越剧《风雪渔樵》,主创团队堪称当今戏曲界的“梦之队”-编剧吴兆芬,著名导演曹其敬,并请著名舞台美术家刘元声、著名灯光设计周正平,作曲家汝金山一并加盟。该剧虽是老戏新排,但做到“小改大提高”,回归最纯粹和最传统的舞台美感,借助写意、简约的舞美手法,通过对有温度、有情感的人物塑造,重在探究人性的深度。

  明星青年阵容强大  青黄有接意在传承

  这几部作品几乎囊括了上越中生代演员的最佳阵容以及焕发着勃勃生机的青年新秀。《甄嬛》上本由目前上越最年轻的演员群体担纲:李旭丹饰甄嬛、杨婷娜饰皇帝、王清饰清河王、史燕彬饰沈眉庄、王柔桑饰温实初、裘丹莉饰华贵妃、陈慧迪饰安陵容、王婕饰槿汐。下本则由中生代明星领衔:王志萍饰甄嬛、钱惠丽饰皇帝、黄慧饰清河王、陈颖饰华贵妃。《双飞翼》由中生代明星钱惠丽、王志萍、黄慧分别饰演李商隐、王云雁、令狐绹。《风雪渔樵记》则由中生代明星章瑞虹、华怡青分别饰演朱买臣、刘玉仙。

  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是《甄嬛》下本还是《双飞翼》,都启用了中生代明星“传、帮、带”青年演员的创排模式。即由越剧明星们先行排演,再传教给青年演员,旨在发扬戏曲的“以戏带教”、“言传身教”的传承特色。上越希望借助排演新编剧目的契机,通过示范教学,使青年演员近身学习,切身感受老师们是如何从零开始一步步将人物塑造出来的。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青年演员知晓“怎样做”,更能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这样做”,理解创作的过程与方法,将表演的奥秘和经验传承下去。正如母燕喂雏一般,是将戏“嚼”碎了“喂”给学生们。

(责编:pp)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王菲梁龙“当年情”到底是真的吗?

如果梁龙想炒作,他可以把往事说出来,可他没有王菲也没有。[详细]
王菲梁龙“当年情”到底是真的吗?
热门搜索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