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代费穆执导的影片《小城之春》给中国电影的历史增添了耐人寻味的一笔。在一个社会矛盾异常激烈的年代,这部偏安于精神一隅的作品显得那么不合时宜。不难理解为何它在当时备受冷落。然而大约半个世纪之后,当人们再度欣赏到这部蒙尘的佳作时,惊叹之声立刻传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田壮壮更是重拍了这部经典,向电影大师费穆致敬。
《小城之春》抒写了一种个人化的生命体验,电影体现出中国的传统之美、人性之
美,导演费穆将他在国学方面的深厚造诣融入到电影里,使电影闪耀出不同寻常的艺术魅力。
回忆起来,这部杰作的产生多少有些偶然。当时文华公司投拍《小城之春》是因为正拍另一部影片《好夫妻》,租下了片场,却迟迟不能完成。为了减轻成本,于是挑选了《小城》这样一部成本轻、演员少的影片来救场。费穆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一差使。电影原名《苦恋》,后来又改为《迷失的爱情》,最后定名为《小城之春》。费穆对李天济的剧本做了大量的删改,在拍摄过程中,他还喜欢随意即兴的创作。
谈到这部影片,费穆曾经吟咏过苏轼的《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内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内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杳,多情却被无情恼!
《小城之春》的气韵,与这首词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欲爱不能、欲罢不成的两难处境,有着某种相通之处。少妇在情人和丈夫之间徘徊,最终还是选择了多愁多病的丈夫,在这看似简单的故事情节中,却自有着动人心处。
影片采用了一个大闪回结构。一个手提菜篮的少妇辗转于残破的城头,老电影幽黄的色调,衬托出油画般凄美绝伦的意象。在电影刻意营造的孤独世界里,女主人公只能自己同自己对话。空灵的话外音不时响起,传达出女主角玉纹无可倾诉的灵魂,也使小城的封闭和压抑之感更为突出。
在空间表现上,费穆从未将观众的视线调离小城之外。影片的取景不外乎几个地点:城头、通往城头的乡间小道、戴家庭院以及四人荡舟游玩的小湖。影片中曾多次出现女主人公玉纹站在城头眺望城外的镜头,摄影机却漠视观众的心理期待,始终不曾给出她的主观镜头。在景别的处理上,影片除了开场时的几个大远景之外,叙事过程中多采用中、近景。在人物设置上,更是极端俭约。远离了战火硝烟,远离了世事滋扰,戴家仿佛遗世独立。玉纹外出买药、妹妹出门上学,影片从来没有展现其过程。唯一露出的与外界交往的端倪只存在于这样一个细节,即影片中礼言问戴秀:“你猜猜谁来了?”戴秀冥思苦想后兴奋的说:“黄医生!”
在时间上,费穆同样作了减法,将小城的过往一笔抹去。导演没有花很多笔墨去交待玉纹和志忱之前的感情纠葛,而是在影片的发展中,随着人物的对话,用“回溯”的手法让观众去想象这对恋人之前的种种。我们甚至不知道志忱从哪里来,要去哪儿。费穆更是略去了原作中各种时代背景,什么“地租收不到、田地卖不出去”,使作品更具有普遍意义。
影片在道具的使用方面充满了浓浓的古典情韵。志忱初到小城,玉纹让老黄送去一盆兰花,志忱向那盆兰花看去,但是费穆在这里并没有用志忱的主观镜头。放花的桌子是实的,但背景一片雪白,一束强光从右下方打下来,一盆兰花茕茕孑立,忧郁而美丽。这是一种客观写意的镜头,它既是志忱心理感觉一种浪漫化的外现,也塑造出一种恬淡而优美的意境,同时也表现出玉纹借花问情,青年男女们的独特的交流方式,极富诗情画意。
在阐述小城之春的一篇文字中,费穆曾经说过:“我为了传达古老中国的灰色情绪,用‘长镜头’和‘慢动作’构造我的戏(无技巧的),做了一个大胆和狂妄的尝试。”在《小城之春》中,费穆用了许多长镜头,许多场景仅用一个镜头完成,用及简的镜头语言传达及其丰厚的内涵。但是费穆的长镜头与西方追求“物质现实的复原”,追求单镜头内部的蒙太奇效果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费穆的长镜头很少利用景深来做纵深的构图和调度,摄影机的运动多以横移为主。费穆的长镜头下追求的是一种中国画的效果,即在平面的铺展中追求意与神会的想象空间。
影片的构图也极为高妙。志忱初到戴家的那天,戴秀唱歌的那场戏,影片中四个人的眼神,含蓄而精炼的传达出四人之间的暧昧关系:戴秀看着志忱、志忱望着玉纹,玉纹则低眉敛目、服侍着丈夫吃药,故意避开志忱的目光,而礼言则注视着对面的志忱和戴秀,目光之间构成了一个回环,构图达到了完美的平衡,而人物之间暧昧关系也表露无疑。
有人说费穆的《小城之春》是一部消极避世的作品,正如当时主流电影评论对它的评价,说它充斥着“没落阶级颓废感情的渲染”。然而在我看来《小城之春》是一个最具中国文化底蕴的“电影文人”对自己的表达。电影托三角恋情表达一种知识分子的家国之思。全片不着时政,却暗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苦闷心境,它是具有时代意味的。而费穆的这种艺术手法在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中是很常见的,古人在做诗时,常用“赋比兴”,明写男女之事,实写政治情怀。如想表达政治上的拒绝,却说:“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以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含蓄至此,不落半点痕迹。
中国电影多耽于自己的影戏传统。从而《小城之春》对于百年影史的意义,不言自明。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生沙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