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将如期于5月17日在法国戛纳开幕。在本届电影节组委会发给记者的媒体信函中,组委会就大家普遍关心的若干问题给出了解释。其中涉及本届电影节的特色、各单元概览、亚洲电影等等——
2006,戛纳十问
问:2005年的戛纳电影节有大批著名的导演参加,后来颁发的主要奖项也被他们领走了(金棕榈给了达内兄弟,戛纳大奖给了吉姆·贾姆许,最佳导演给了麦克尔·汉尼克)。今年也会这样么?
答:戛纳电影节的一个特点是,著名的电影大师可以在这放映自己最新的作品。今年,我们又发现南尼·莫瑞提(Nanni Moretti)(2001年以《儿子的房间》获金棕榈),带着自己的新电影《政界巨鳄》(The Caiman)来了。阿基·考里斯马基2002年以《没有过去的男人》获得戛纳大奖,今年也带来了《黄昏中的灯光》(Lights of the Suburb)。佩德罗·阿莫多瓦(1999年《关于我母亲的一切》获得最佳导演奖),也带着新片《回归》回来。肯·罗奇(2002年以《甜蜜的16岁》获得最佳剧本奖),今年带来《风吹稻浪》(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最后还有法国导演先锋导演布鲁诺·杜蒙以及妮科·加西亚,他们的作品也都已经进入竞赛单元。总体来说,在整个竞赛单元中还不乏新人。
问:这样的现象每年都发生么?
答:是的。我们每年都尽力让名单多元化。但在过去的几年间,我们也试图把电影节的门窗打开,摒弃条条框框,让当代创造的新风吹进来。跟基尔斯·雅各布一道,我们让观众从戛纳电影节上看到了类型电影以及动画片、纪录片——它们都获得了它们在世界影坛上应得的地位。今天,这些目的都已经达到了。
问:2006年的戛纳电影节该怎么分类呢?
答:从2006年入围名单上来看,今年应该被归结为“更新的一年”。在竞赛单元中,可以划分出三组。第一组,正如刚才我提到的,一群已经获得认可的电影人:南尼·莫瑞提、佩德罗·阿莫多瓦、阿基·考里斯马基、以及肯·罗奇;还有布鲁诺·杜蒙和妮科·加西亚,他们都是第二次入围竞赛单元了。
第二组代表的是“冉冉升起的新一代”,这里面有:索非亚·科波拉、保罗·塞万提诺、拉契得·波查拉、阿加多·冈萨雷斯-依纳里多等人。第三组,入围的导演提交的新片,都有肯能获得特定的影响。这些人里面包括墨西哥的托罗(Guillermo del Toro),以及美国的理查德·凯利——肯里将是有史以来入围竞赛单元的最年轻的导演,他只有30岁。
此外,在“一种关注”单元中,如果有人仔细分析过入围的电影的话,就会发现这里也有一些新脸孔——电影新人和知名导演的名字都在名单之中。
问:在当今影坛,最大的挑战就是发掘新人么?
答:是的,这是最基本的一项挑战,但不是惟一的。发掘新人之外,我们还非常渴望把著名电影人涵盖进架构中,展示他们的最近作品。我们不相信过多的展示会带来危险:来戛纳的观众都是电影鉴赏家,尽管他们喜欢看到些新东西、新惊奇,他们(对电影质量的)期望值还是很高的。不仅如此,凑近了看,你会发现在官方入围名单的名字中,我们已经准备了很多“年轻电影人”。
问:能给举个例子吗?
答:譬如,罗马尼亚导演米苏雷·斯库或者法国导演格扎维埃·吉亚诺利(他曾经获得过金棕榈奖),他们两个今年都进入了官方提名名单。墨西哥导演弗朗西斯克·瓦盖斯(Francisco Vargas)今年的新片入围“一种关注”单元;波兰导演亚当·古根汉姆1998年曾经在戛纳获得过奖项,今年他的名字也出现在官方提名中了。
在戛纳的竞赛单元、一种关注、短篇单元以及导演双周等周边单元的衬托下,戛纳已经能够给电影行业全面展示电影人的成长轨迹,发掘新的电影天才——这些正是戛纳电影节的魅力所在。
问:之前组委会说过近年来,报名参赛的作品数量一直在上升。你们有采取什么特殊措施么?
答:是的,由于我们原先只有两个选片委员会队伍,他们分别是外国和法国电影选片小组。因此,我们在巴黎组成了第三支选片委员会,这样保证所有的影片都能得到审验。此外,电影节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展自己的组织结构和联络人。在这里,我也向这些位电影节做出贡献的人表示感谢。提名名单是整个工作小组努力工作的结果,他们看片、讨论,交换意见。我也希望这样的现象能在电影节参与者中展开。
问:让我们回到电影节的官方竞赛单元上。今年令人惊讶的是强大的欧洲参赛团队。
答:实际上,欧洲是电影的重要基地。在过去几年间,我们感觉到东欧侧翼的崛起。2006年电影节的入围名单肯定了这点: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立陶宛。在我们最近的回忆中,2005年,罗马尼亚导演克里斯提·普优就获得了“一种关注”单元大奖。
在2006年一种关注单元中,苏格兰、挪威、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电影也都有一席之地。他们此次在竞赛单元中有庞大的阵容:譬如阿莫多瓦、莫瑞提、考里斯马基和罗奇。这的确非常令人激动。
问:今年亚洲电影的重要性还有所表现吗?
答:最近几年亚洲电影的表现和贡献有很多值得说说。从艺术角度,一个电影节如果缺少亚洲电影就不能成为圆满的电影节。从电影产业的角度,亚洲为电影节输送了大批电影人。戛纳一直对这片土地报以持续的关注态度。至于他们的艺术家,今年王家卫当选为评审团主席,这成为我们向产业发送的一个强烈的信号。
问:你所说的“新一代复兴”,似乎特别指得是美国电影?
答:是的。理查德·林克莱特,理查德·凯利,以及索菲娅·科波拉:这些美国电影人都是第一次参加竞赛单元。在非竞赛单元里还有约翰·卡梅伦,他带来的是一个不非常富有创新精神的电影。另外索菲娅·科波拉,年轻的她电影事业虽然刚刚开始,但已经获得叫好声一片了。
问:总的来说,2006年戛纳电影节的亮点有哪些?
答:首先是年轻一代电影人的新视角:爱情故事、流派电影,欧洲的崛起,并且当然,著名的导演们除了电影成片外,还都带来了更多的电影计划。不仅如此,电影已经成为世界的镜子。2006年官方入围的电影具有双重挑战性:描绘政治恶果和全球社会动态(新欧洲电影地图的浮现,特别是原先属于东欧板块的国家现在加入欧盟);第二个就是我们星球的未来。李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