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田壮壮(中国) 委员:奉俊昊 桑德拉·德·海默 林海象 李焯桃
评委会主席:田壮壮 (中国)
1978 年田壮壮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并联合执导了学生电影《我们的角落》——首次昭示了中国电影"新浪潮"的即将到来。 1985年以《猎场札撒》震惊影坛,并就此成为"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他个人执导的第三部故事片《盗马贼》视为"第五代导演"电影制作的奠基石:一部现代经典之作,并被美国著名电影导演马汀·斯科西斯评价为九十年代全球十部最佳影片的第一部最佳影片之一。
1992年,他的影片《蓝风筝》获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1994至1997年间,他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内经营Pegase公司,为四部年轻导演的故事片担任制片人,包括朱文的《云的南方》、侯咏的《茉莉花开》、王小帅的《扁担姑娘》等,并在路学长导演的《长大成人》里出演角色。2002年,他的影片《小城之春》在第5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圣·马可最佳影片奖。2003年,他在北京成立BDI电影公司,重点关注年轻一代导演的影片并亲任艺术监制。同年,他还执导了生平第一部纪录片《德拉姆》,NHK参与了该片的联合制作。
奉俊昊 (韩国)
在韩国延世大学获得社会学学位后,于1995年导演了一部16毫米独立电影《白人》,并在圣英青年电影节中获奖。1995年,作为第十一批学生从韩国艺术电影学院毕业。其毕业作品《毫无关联》,是一部批判社会的黑色幽默剧,表现了他独特的幽默感。奉俊昊凭借此片获邀参加温哥华及香港国际电影节,并赢得了认同与声誉。
1995年,他以《仙人掌旅馆》一片结束了助理导演的工作生涯。2000年,他执导了自己的35毫米电影《绑架门口狗》,震惊了有韩国“好莱坞”之称的“忠武路”。《绑架门口狗》是根据他在作为助理导演时耕耘多年的一部剧本所拍摄的。2003年,他拍摄了《杀人回忆》,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的花城连环杀人案拍摄的。五百万观众为之吸引,他也因此被评为年度最佳电影导演,并获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这是一部同时享有商业成功与艺术价值的佳作。
桑德拉·德·海默 (荷兰)
桑德拉·德·海默在乌德勒支大学电影戏剧系毕业后,于1984年进入英国第四频道电视台实习。从1986年起,她开始参加鹿特丹国际电影节,1991年成为该项目副负责人。从2000年7月起,桑德拉与西蒙·伏德共同负责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并于2004年3月被任命为唯一负责人。桑德拉同时也负责电影节的胡伯·拜尔(Hubert Bals)基金会以及影院市场。在过去15年里,她积极参与各种国际合作拍摄研讨会,包括迦太基(突尼斯),哈瓦那(古巴),釜山(韩国),东京(日本),IFFM(美国纽约)等国际电影节。并且她也担任过泛非电影电视节(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戛纳电影节的“一种关注”单元以及乌德勒支的荷兰电影节的评委。同时,桑德拉还是荷兰电影基金的顾问委员会委员,并担任荷兰电影投资者协会以及非洲视听企业家协会的董事会成员。
林海象 (日本)
1985年以亲自参与制作、导演、编剧的影片《睡觉为了做梦》,获得第一届每日电影比赛Sponichi大奖新人奖、受到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电影评论周和纽约电影节等十多个国际电影节的正式邀请,并在多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大奖。
以作品《二十世纪少年读物》(导演、制作、编剧)获爱丁堡国际电影节查里·卓别林奖。除了导演工作外,他还担任过《帝都物语》的编剧,以及亚洲6个国家和地区(日本、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台湾、香港)合作的《亚洲节奏》系列作品6部和《亚特兰大的布基》等作品的制片人。另外还制作过东京天堂交响乐团的音乐录影带《音曲之乱》、导演过香港巨星刘德华的音乐录影带、创作以《私人侦探浜迈克》为题材的漫画等。他进行着广泛的创作活动,并在05年开始以作品《侦探社5》开始挑战网络电影这一新的领域。
李焯桃(中国香港)
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艺术总监,《信报财经新闻》专栏影评人。曾任《电影双周刊》总编辑(1983—1986),香港国际电影节节目策划(1983—2000)及总经理(2001—2004),以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长(1995—1999)。历任柏林影展、温哥华、鹿特丹及釜山电影节,以及台北金马奖、香港电影金像奖及广州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评审。著有《八十年代香港电影笔记》、《观逆集》、《淋漓影像馆》等影评结集共八册。近年编有《香港电影的秘密》,以及《小津安二郎百年纪念展》、《芬兰怪杰:郭利斯马基》、《难忘杜鲁福》、《焦点美指——张叔平》、《焦点演员——刘德华》及《向动作指导致敬》等特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