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深度探寻韩国电影现状之二:韩片到了该会诊时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4日01:14 新京报
Sidusfnh车胜宰代表/韩国电影制作者协会会长 Sidusfnh的车胜宰代表,生于1960年,毕业于韩国外国语大学法语系,中国观众熟悉的多部韩国电影都出自他的公司,如《春逝》、《杀人的记忆》、《老千》、《记忆中的橡皮擦》、《马粥街残酷史》、《武士》、《八月的照相馆》等等。 车胜宰代表很欣赏切·格瓦拉,办公室墙上便悬挂有这位浪漫热血革命家的大幅画像,夏天时也常穿一件印有格瓦拉的黑色T恤。 他现在作为韩国电影制作者协会会长,一心想要推行为韩国电影“去泡沫工程”,即将危机转换为契机,决定采取减少制作费用、缩减销售费用、抑制银幕竞争白日化现象、努力开辟海外市场等措施,在“工程”推进中,必须要尽量向大处着眼,使韩国电影人劲儿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再次迎战危机时刻。在和车胜宰代表的对话中,我们对于去年韩国电影的许多症结都有了答案。 现象 “产大于求”造成负担 新京报:去年韩国电影有108部之多,但赚钱的还不到五分之一,请问如何看?这跟配额制(screenquarter)减半有关系吗? 车胜宰:从SQ减缩到现在,目前只过去了一年,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未显现,去年的影市不振可以说跟这个没有直接关系。2006年电影的“产大于求”是造成电影业收益负担的重要原因。去年我们制作了太多影片,甚至可以说有60%是盲目生产的。我认为年产70片较为合适韩国观众的消费能力。因此去年会有片档观众减少、成本回收困难的局面发生。SQ的缩减肯定会对韩国电影的发展造成一些影响,这些影响可能会在三至五年后显现,由于韩国电影产业自身还是有一定基础力量的,所以不会马上因此而变得恶化。 新:去年作为“韩国电影工厂”的Sidus一共生产了13部影片,但据我所知票房赢利的只有2部:《老千》和《甜蜜杀伐的恋人》,您认为在市场大环境整体不利的条件下,这两部电影取得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车:《老千》的制作费花了70亿韩币(包括市场费),算个中型偏大制作。它的市场成功除去导、演的因素外,主要是因为原作漫画很有人气,于是marketing做起来很有基础。而《甜蜜杀伐的恋人》是很小的制作,当时我们公司和韩国文化放送(韩三大电视台之一MBC)一起合作实验HD电影,这是其中一个。该片只用了20亿韩币(8亿的市场宣传费),它的成功(观众突破200万人次)和常作不太一样,这是新电影样式的一种成功。“有新意”可以说是这部电影的最大优势,演员非一线明星、故事语言亦新鲜有趣,它因“新颖”备受观众瞩目,可以说是难得的好电影。 原因 十年快速发展积累的问题一起爆发 新:去年电影疲软的最大原因? 车:去年韩国的冬天似乎特别长,电影业一度困难重重。韩国电影产业在过去十年间一直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但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副作用却一直未引起足够重视,得到解决,于是积累再积累,终于在去年一起爆发,如制作费的不断上升,海外市场的严重萎缩,收益率下降等等。这些顽疾老垢如在今后两三年内还不能解决的话,就有可能给韩国电影产业酿成大问题。 新:那你认为最大的副作用是什么? 车:和市场不匹配的收益构造。如录影带(DVD)市场及电视电影播放系统和电影产业相联的产业连接失败等。韩国电影产业的突然变大,令不少从业者“物心”太多,即对物质上的贪欲,而忽视了“共生”的生产方式。比如说,投资者看到“韩式blockbuster(大片)”很赚钱,于是就竞相提高制作费做大片,为自己方面想得太多,而不考虑整体的发展,在高处着眼,于是产生了扭曲的错误构造。 新:去年韩影的对外(尤其是对日)出口量激减,症候在哪里? 车:对日市场急速萎缩,我认为是缘于不少韩国电影制作者心太急。不是慢慢培养市场,而是一刀切下去,卖得死贵,当然很难赚回本钱。赚不了钱,不但伤害了投资人的利益也无视和他们慢慢培养情感。因此会产生这样的后果。 解决 降低制作费用持续产业调整 新:作为韩国电影制作者协会会长,将如何采取“对症下药”的措施? 车:大家齐心协力,共荣辱同进退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我认为。一辆车要是高速运行了十年,很少修检,也会积累生出n多问题,是吧?所以目前韩国电影产业到了会诊、修理的时候。 电影制作资本大多数来自电影的利润,若电影制作继续无利可赢,甚至出现负数,那久而久之就会完全丧失投资源。所以,过高的制作费一定要降下来。现在韩国电影的制作费在亚洲是最高的。如普通melodrama的制作,韩国平均纯制作费就需要30亿韩币(1亿=约80万元人民币),而日本只是韩国的一半,约16亿韩元,香港也只是20亿左右,中国内地普通电影片档制作费应该在6亿至8亿韩币左右吧? 所以比较之下,韩国电影的制作费实在是太高了。必须要将之引下才行。 新:所以2007年的电影size(规模)缩水了很多? 车:是的,这是必须的。在制作费全额压缩的条件下,人工费会首当其冲。特别是部分明星的出演费用需要下调。韩国明星费用实在是支付超多,比日本和大多数香港明星都要高。我们现在想要调整的是低层收入上升,上层费用减少。所谓“名牌”产品的“剩余价值”实在是太多了。 我们需要全盘调整电影的制作费用分配比例。 这样的产业调整会持续进行2到3年,虽然去年电影界的低潮会影响人的心情,但并不会因此失望,今后两三年电影业将会继续萎缩是事实,但问题只要及时发现,因为有病的话要及早医治,这样仍然会有希望。 新:如果选2006年的代表影片,你会选哪部电影? 车:我会选《王的男人》和《怪物》(新浪娱乐编注:又译《汉江怪物》),因为无论内容还是票房,都能当选年度韩国电影。 (《怪物》在中国上映也成为单周票房冠军)是吗?真是令人高兴的消息。(你怎样看中国的市场?没有进军中国的计划?)目前暂时还没有。前一阵子我去北京,看到了一些小摊子。没想到的是,在十张盗版DVD中,若说好莱坞电影占六成,韩国电影也占了有三成,剩下一成是其他国家的片子。其实这也是一种习惯的培养,(笑)等大家都已经习惯看韩国电影了,我希望,过几年后,那时中国的电影市场再成熟一些时,我能带sidus去北京。 -媒体观察 韩国NO.1电影专业杂志《CINE21》理事兼总编南东喆 资本性质和发行方式是两大问题 看去年的韩影市场,确实让人觉得热闹有余,内实不足。即片数很多、但收入却远远不够。但这并不是因为“配额制”缩减所致,因为银幕上韩国电影的上映时间并没有缩短减少。电影配额制的负面影响显现需要时间,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的调查结果表明,最少需要2.65年的时间。比如像现在,电影的收入减少,便会带来再投资的困难,于是导致制作片数下降,最终形成恶循环。在这种情况下,配额制缩减的恶果,每个人都会看到。 虽然进入2000年以后,韩国电影产业具有了某种自生力量,但对外来资本的需求还一如既往的重要。只有剧场收入对推动电影产业来说还远远不够,当然还有附加影像市场,如录影带、DVD、VOD和电视台版权贩卖等等。但这部分附加市场在韩国的发展很差,盈余几乎可忽略不计。因此,韩影产业对金融资本或投机资本的依靠便很大。这种资本的性质很不可靠,因为任何时候只要有风吹草动,它们随时都有消失的可能,极具危险性。 但比起资本性质来,更严重的问题我认为还是韩国电影的现发行方式。现在韩国的发行方式主要有二:一是大面积铺开,全国几百块银幕同时大范围上映;另一是,累计十块不足的银幕做微小型发行。这样的两极化方式,使韩国电影没有多样发行的可能,即适合中型电影的发行网络没有被建立,电影或者赚大钱,或者赔大钱,这种赌博式、而非合理科学的因片而异的发行体系我认为是目前韩影的最大问题。我们需要中型size、可长期上映的发行体制。口述:南东喆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