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探寻韩国电影现状之三:创作低潮是改革好时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4日01:21 新京报
探寻韩国电影现状之三:创作低潮是改革好时机

探寻韩国电影现状之三:创作低潮是改革好时机
林权泽(下图)凭借《醉画仙》(上图)征服了戛纳的评委,成了最佳导演,为韩国电影历史添上了光彩的一笔。

探寻韩国电影现状之三:创作低潮是改革好时机
崔东勋

探寻韩国电影现状之三:创作低潮是改革好时机
金泰均

  林权泽、金泰均和崔东勋或许正好代表了韩国电影导演的三代,崔东勋的《老千》是2006年韩国电影中为数不多票房成功的代表作品,金泰均导演则在商业类型片上有过成功之作如《火山高》和《狼的诱惑》,而林权泽几乎可以说是韩国电影“活着的历史”,迎来第一百部新作的他面对电影依然充满了激情。三位导演对待韩国电影和自身创作的不同态度,也让我们对韩国电影有了更多的认识。

  1 林权泽 韩国人的生活永远是我电影的中心

  不振原因之一是缺乏了解电影的制作人

  作为一名导演,其实我并没有资格透析整体的韩国电影产业发展,我的回答也许有误,请你们参考。我个人以为,近来电影不振的最大原因是由于了解电影的制作人并不多。千万观众大片的出现,烘托出一个盛世繁华的表象。于是很多投资商盲目乐观的投身电影圈,而不少电影人也被表面繁盛弄晕了头脑,他们都把电影想得太简单了,大家一窝蜂地去做,而忽视了最根本的问题———坚实的剧本。

  去年108部电影中就有90部电影是赤字,这也警示了头脑过热的投资商和制作人,提醒他们要冷静小心。制作费越来越高也是一大问题,六七十年代的电影工作现场只有三四十名工作人员,而现在要近百名。今年韩国电影界必须要为表面繁华去泡沫,巨大的幻影泡泡不去除,将后患无穷。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去年的遭遇不啻为一个“看病求医”的好机遇,韩国电影到了一个必须要整理的阶段,尤其是站在高处放眼来看,这是改革韩国电影的时机。

  当年若没有配额制,韩国电影决不会有今天配额制的影响现在还看不出来,但当年我们为什么一直强烈反抗?因为最初,SQ开始时,是韩国电影很脆弱的年代,若我们没有这个政策的保护,美国电影就会完全占领韩国市场。你一旦撤离了、衰落了、退出了,便将很难再站起来。当年若没有SQ的保护,韩国电影决不会有今天。即使现在,虽然我们一时还看不出来SQ减缩的后果。但是你想,原来并非电影资金的闲散投资商偶然赌进电影圈,一旦失利便很难再投资,没有本金,电影势必会减少;而剧场方面,本来就是经营者,惟利是图的,他们只待见可以确保观众数的票房电影,那美国大片自然是首选。为了保证内容充实,剧场必须和好莱坞大型电影发行社搞好关系,这种依赖、依附于外画的剧场,势必会将最黄金的影季拱手奉献给好莱坞。以后即使是韩片真有了好电影,剧场也很难给你机会。

  素材的解放为韩国电影带来生命力

  韩国军事独裁政府统治的时间很长,电影曾被严格地控制了很久。现在素材禁忌完全消失了,只要你想得到,就全部能拍出来。这种素材的解放,为韩国电影带来了很大的生命力。我们大韩民族虽历史上遭受了很多不幸,但韩国人的性格一如既往地热情豪放,比如男女都喜欢纵酒高歌、随乐而舞等。也就是说,韩国人的这种性格决定了只要有条件,就常常会发自内心地追求这种奔放、有趣的氛围。

  再者,你看欧日电影原来有多好,很多有看头的作品源源不断地涌现,而现在少了很多。为什么?经济上太发达,人们生活日趋安逸,社会政治环境安定等等,因此电影也失去了不少过去的激情和生动新鲜的素材。电影是“描写人们生活的东西”,因此太安定有时候反而会失去一些创作的源泉。韩国社会环境一直在变化,随时都能感觉到在稳定之下的汹涌潜在的暗流,因此,在这方面,对电影创作者来说,不能不说是有帮助的。

  新片《千年鹤》是第一百部电影

  和《悲歌一曲》一样,新片《千年鹤》也改编自作家李清俊的小说。当年也想拍《千年鹤》,但这部小说中梦幻的成分很多,用当年的影像技术来表达较为困难,我没有自信,于是不得不放弃。在拍了《悲歌一曲》13年后,我本人的思想发酵了不少,电影技术也日新月异,特别是电脑特技的大发展,令原来不敢涉足的东西可以再现在银幕上(像《千年鹤》的外景,需要有山有海有田有古朴小酒馆的所在,是那种有仙境神韵的地方)。于是筹备我的第一百部电影时,我选择了长久以来心存向往却心力不足的这部作品。

  我希望用这部“爱和Pansori”包围的故事来再次接近韩国的年轻人,让他们体味到真正的韩式性格。你看片时就会感觉到电影整体的“韩国画”一样的氛围。韩国人的生活,只有韩国人所具有的文化个性以及传统艺术,这是我电影里永远想要盛放的中心故事。百部不是我和电影的告别,只是碰巧到了百部“生日”的时候而已。除了电影,我啥也不会啥也不懂,所以还得工作下去(笑)。

  口述:林权泽(韩国电影导演前辈,导演作品达到百部,代表作有《醉画仙》、《下流人生》、《春香传》等。)

  2崔东勋 电影一周定生死

  过去十年间,韩国电影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可说是全盛时代也不为过。不仅出现了很多的商业电影,有个性的作家电影也很受一部分观众青睐。但惟独去年,韩国电影遭受了一场冷雨,这其中的理由有很多。比如:世界杯开赛、好莱坞blockbuster(大片)密集等等,导致即使是韩国大明星出演的电影也惨遭票房滑铁卢。

  当然SQ的减少也会影响到韩国电影的发展,比如去年像《碟中谍3》《金刚》这样的好莱坞大作,它们的票房成功可能就会剥夺韩国电影剧场上映的机会。微妙的是,SQ的减少和韩国电影的不振正好出现在同一载!不管怎么说,首先受到银幕数不足冲击的便是那些需要时间来证明自己电影品质的片子,因为片源太多,而导致一些需要时间证明的“值得回味的”电影匆匆被迫下线。就仿佛急急地吃了一口便被丢弃的奇珍异果,让明眼人看着着急。而实际上,那些需要时间证明的电影大多又恰巧是蕴藏了很多韩国文化内质的东西,于是益发让人感到可惜。

  以我个人角度来看,目前韩国电影现状中最值得忧虑的地方似乎是———电影上映初周便决定了一部片的命运。

  这未免也太快了,还未及你细细品味这部电影的长处,就已经遭受部分观众的冷遇。因此制作公司不得不后期追加大把的市场宣传费用,甚至达到整部电影制作经费的一半。也因此,不少导演们不得不放弃新鲜、独特、带有试验色彩的素材,变“个性十足的内容”为“谁都可能喜欢”的大众片路数。虽然时代在变、观众在变、产业构造也在变,但我始终相信,作为一名创作者,是不应该轻易改变自己立场的,我们需要战胜那种担心———担心自己的风格不被大众接受的可能。这便是我对现实的态度,也是所有韩国电影导演们的态度。

  《老千》的票房成功首先应归功于取材自有名的漫画原作,再次是由于演员们出色的演技,最后,幸运的是导演没有搞砸好漫画和好演员的双保险组合(笑)。我希望《老千》可以走出韩国,成为令亚洲各国观众都开心的电影。

  口述:崔东勋(电影导演,代表作《老千》、《犯罪的再构成》。)

  3金泰均 也许“电影冬季”将临

  我认为近来“安逸”的电影出现得太多,结果导致片档观众下降。收不回成本,谁还会愿意投资?于是又导致投资市场萎缩。加之SQ的缩减,目前虽还未见其影响,但想必今后一两年内会加速整个电影业变得更脆弱,也许我们会遭遇灰色“电影冬季”。

  以我个人经验为例(金导演一代属韩国电影兴起的中坚层),当时我在外国语大学毕业后又上了电影acade my,那时旧的电影拍摄体系还在,环境很不利于新人,我们毕业时才真的找不到工作。

  于是我们三五成群的投资组成小型工作室,每天在办公室里聚会,聊天、找点子、看电影、分析,偶尔出去拍结婚典礼录影带维持生计。

  当时(1988年左右)录影带市场供需很大(现在是网络),所以需要适应新媒体的新故事构造方式;忠武路的旧资本不向我们新人开放,于是我们只好寻找新资本源———录影带生产链条上的家电制造商们。拍录影带电影的盈余很大,可以不断地充裕着电影的投拍资金。于是我们才一路走到今天。所以说20年前我们也是“预备军”,我们也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摸索到并开辟了新路。

  像现在的年轻人,也许处女作不被认可,就会完全丧失做电影的机会,所以他们常有危机感。老导演们由于当年的制作体系而没有太多的竞争意识,因此很难适应今天的电影环境。而我们用这十年培养出来的观众也会一直是我们的观众群,但之前,观众群曾经断裂过,因电视的兴起和破败的剧场设施。现在好啦,多厅复合剧院离家越来越近,和我们的电影一起成长的观众已经养成了去电影院的习惯,观众群面的扩大(不只是年轻人)需要适合四五十岁年龄层的电影内容,所以这又是我们的一次新出发,我会因此而继续拍下去。我对我们这一代的导演群体,都没有大的危机意识。

  口述:金泰均(电影导演,代表作《火山高》、《狼的诱惑》、《百万富翁的初恋》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