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探寻韩国电影现状之四:配额不可怕 作品是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4日01:25 新京报
探寻韩国电影现状之四:配额不可怕作品是关键
①《天下壮士麦当娜》是2006年一部极具创意和特色的小成本影片,它打败众多强大对手获得了2006年青龙奖的最佳导演奖。

探寻韩国电影现状之四:配额不可怕作品是关键
②小成本的《马拉松》是2005年最出色的韩片之一,它的成功告诉后来者以情动人的重要,新人导演郑允哲靠着这部处女作一战成名。

探寻韩国电影现状之四:配额不可怕作品是关键
③《头师父一体2》靠恶搞出位,几款海报都是模仿和调侃好莱坞大片,看出这版海报原型是什么了吗?在韩国最有影响力的港片———《英雄本色》。

探寻韩国电影现状之四:配额不可怕作品是关键
④《家门荣誉3》是“家门”系列的第三部,看海报就知道绝对恶搞,几乎没有水准可言,且有着“抢钱”的嫌疑,但就是能取得高票房。

探寻韩国电影现状之四:配额不可怕作品是关键
⑤《甜蜜杀伐的恋人》是2006年优秀小成本电影的代表作,不仅取得了很好的票房,还为影坛贡献了一位与众不同的演技女星崔江姬。

  制片方与发行方反思2006年韩片得与失

  制片方和发行方对于一部作品的影响毋庸置疑,《甜蜜杀伐的恋人》是去年韩国电影“以小胜大”的典型例子,而韩式大片《怪物》(新浪娱乐编注:又译《汉江怪物》)则体现出多方面的借鉴性意义,制片人剧本的选择角度和发行方的种种手段都为我们了解2006年的韩国电影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的角度。 

  小投资要有个性 好剧本决定成败

  《甜蜜杀伐的恋人》是一部小投资作品,纯制作费只有9亿韩币(但市场宣传花了12亿),累计观众有230多万人次,也就是说观众在80万名之后就全是净利润了。它新鲜、个性十足、喜剧性强,和原来我们熟悉的剧本构造完全不一样。原来韩国的喜剧片都是“寓教于乐”型的,再怎么胡闹,最后一定得迷途知返,回归主流。但大家看这个都看腻了,所以我们的电影虽没有大牌明星,一样吸引观众,因为电影的人物和故事“有个性”、“够酷”,这就是我们的小小制作取胜的最重要原因。小投资电影要想票房成功,要素有二:一是个性鲜明,弄别人没弄过的;二是让人动情,如《马拉松》。只让人思考不行,还得让人跟着你动感情。这样,观众就会纷纷走进影院了。

  很多人把电影制作想得太容易了,制作人和导演都不够积极、勤勉,比如剧本只有70分,但制作人不会强迫要求导演去精益求精地改剧本,而是将宝押在明星身上。于是一旦大明星答应出演,那就一切都绿灯通过。这其中还隐藏着一个忧虑,即明星其实也不太认可这个70分的剧本,但制作方会提出给演员加价来诱惑他们,于是明星首肯。“明星都答应啦!”投资方便会误以为这是部不错的戏,于是一错再错,便造成了去年明星点不燃票房的现实。

  去年制作了一批让人不笑不哭的没意思电影,严重危害了市场。不过这一结局也让制作人们开始思考电影本源———剧本的重要性。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警示。去年观众失望了太多,再一再二不再三,今后即使真出现了好电影,也许观众也不会轻易被吸引了。所以当务之急是抓剧本,只有剧本求新求精,才能重新唤回观众好感。经过今明年的继续努力,我认为两至三年之后会有再次升温的好结果,观众不会轻易放弃韩国电影的。

  韩国电影一年大概有四千亿韩元(约32亿元人民币)的资本在运转,但去年由于亏本和海外输出大缩减,而导致目前只剩下了两千五百亿韩元(约20亿元人民币)左右。

  金融资本等外部资本因看不到即时利益,也不会贸然进入。所以,今年制作人选择的电影会将赚钱放在第一位。去年的平均纯制作费大约在30亿到35亿韩元之间,但今年都得统统减肥,大多数作品需要少于30亿成本,否则免谈。

  另外,电影人劳动组合的原因,7月开始,韩国电影剧组将实行周薪制,这样会引得纯制作费上升5%到8%,即人工费引上1.5亿韩元左右,但过去的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毛病将被清除,比如主演因拍摄广告而暂时告假或导演灵感不足闭门几日、配角也要求明星待遇等现象将会有所好转,制作周期缩短了,不必要的制作费用便会被节省。

  配额制的影响目前为止还未看出,去年银幕不足是由于去年盲目制作的韩影片数太多,彼此争挤的结果。至于坚决抵制,那是一种姿态,一种抵制外国文化侵略的姿态。

  在年产足电影不足50部的时代,我们应该时常具有“问题”意识不是吗?我们的担心主要是针对将来。

  口述:尹锡俊(《甜蜜杀伐的恋人》制片人)

  配额不是猛兽 韩片定会渡过难关

  去年韩国电影在外形上成长很大,但整体收益下降,当然成长、成熟的过程总是要经历成长痛的。但这跟SQ(配额制)的减缩我认为并无多大关系,那有点儿杞人忧天的担心。SQ曾经是韩国电影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非产业内部最本质的推动力。

  韩国电影去年的外廓成长很大,这是过去数年韩国电影展现给人的无尚竞争力的一种结果。比起整体电影产业的成长势头来,片数无计划增加和持续上涨的制作费都令电影收益性下降。但韩国电影是战胜了很多危机,和不良条件不断斗智斗勇才积累下如今的竞争力,再加之我们拥有很多才能出众的制作和导演、表演人才,因此我相信危机中的韩国电影一定会再次克服困难,重新回到正常轨道中来的。

  票房超过1300万观影人次(约8000万美元)的《怪物》在韩国电影史上有很多意义,但《怪物》也引起了一些“银幕垄断”异议,但我认为这是要根据评估标准不同而判定的。《怪物》在上映初期,占有了极高的入座率,即比起银幕占有率来,观众的入座率更明显。但有些媒体却忽略了观众入座率而一味聚焦于银幕的大面积上映。现在我们的电影发行市场是依据自律性市场本身而协调进行的。剧场和投资发行的收益比率在5:5的基础上,剧场根据收效预见而自行决定上映。如果说,我们引起了银幕垄断的话,便是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现行发行市场的自律性。

  虽说剧场和发行社决定某部电影的上映与否,但最终原则还是需要观众来判断、选择的。难道连观众的选择也要加以否定吗?只要比较一下当时和《怪物》同期上映作品的入座率就会发现,银幕垄断纯属不实之谈。也许说观众垄断影院更合适吧?电影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但商业电影同样需要适应“以收益性来评判优劣”的规则。《怪物》是难得的在商业票房和作品艺术性上都获肯定的影片,因此对一些否定性意见我们也会谦虚接受。但我最后还是想强调说,《怪物》之所以能爆发出如此威力,1300余万观众,创下了韩国影史的记录,是观众赋予它爱和欣赏的结果。

  口述:权美静(韩国投资发行三巨头之一ShowBox发行总监,《怪物》为该公司发行)

  我们一直对观众有信心

  我是少数赞成缩减配额制的一员,因为韩国电影环境好了,观众多了,电影产业也应该和其他产业一样展开自由竞争。我们需要放眼全局利益,而不是只看到自己的小团体。我一直对我们的观众有信心,不依赖SQ(配额)也一样成功,《怪物》就是例子。

  观众减少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电影内容没意思。

  韩国观众整体欣赏水准还不错,尤其是在爱情和动作类型片上。但一遇到喜剧,韩国观众就变成了傻瓜。比如去年的《头师父一体2》,那算什么电影!内容上不求精,一味在市场宣传上砸钱,但是票房很好。去年的韩片平均制作费48亿=30亿纯制作+18亿的市场宣传,市场占了太大比重,效果却未见神奇。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口口相传,像《甜蜜杀伐的恋人》。

  韩国电影产业发展起来也就十年的光景,现在的“一人体系”导致了只要有好的想法并找到投资,谁都可以拍电影,这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新人很多,很活跃;坏处是我们的电影没有前辈。因为老导演几乎都被淘汰掉了。去外国电影节一看,我特受感动,到处可见白发苍苍的巨匠们活跃的身影,韩国连50岁以上的导演都很难一见,90%是年轻人,我们自己将电影断了脉络。也许世界上再没有哪个国家比韩国的新人导演机会更多了。去年的败绩会令新人们处境变艰难一些,如今连投资人也会慎重地问上一句,“导演是谁?”当然第一部电影难免失误多些,但“一招定乾坤”在韩国电影界也是传统,很多处女作失败的年轻导演将很难再有新作面世的机会。

  口述:金胜龙(林权泽长期合作人、《武器的阴影》制片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