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三位专家解读贺岁档 冯小刚开创国内贺岁事业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9日18:36  新浪娱乐

三位专家解读贺岁档冯小刚开创国内贺岁事业 三位专家解读贺岁档冯小刚开创国内贺岁事业
郑洞天手上比划 张颐武倾听

三位专家解读贺岁档冯小刚开创国内贺岁事业 三位专家解读贺岁档冯小刚开创国内贺岁事业 三位专家解读贺岁档冯小刚开创国内贺岁事业
章柏青思考问题 郑洞天笑容亲切 张颐武学者风范

三位专家解读贺岁档冯小刚开创国内贺岁事业 三位专家解读贺岁档冯小刚开创国内贺岁事业
三位专家做客 郑洞天学者风范
(点击小图看大图)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专家解读贺岁片市场特征

   主持人赵宁:在这十年里,勿庸置疑贺岁电影市场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生活化的一个词语了。我们也看到刚才几位专家都说得特别好,让我突然想到其实真的是电影观众和电影制作方,已经形成了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因为在这十年里,他已经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百花齐放,从一开始大家接受喜剧元素居多的影片,到今年我们看到大银幕上,可能喜剧的元素已经越来越不那么占有那么优势的地位了。其实这和大家所培养的一个观影的习惯、品位和他的包容性都有很大的关系。

  郑洞天:这个有点怎么说呢?是不经意之间出现的,按过去的规律,这不是特别符合,这个不在贺岁档这个话题讨论的。但是中国的事很好玩,它毕竟证明了一点电影是票房说了算。我一年不看电影,因为票价贵,或者是我忙,或者电影院离我们家还远了一点,但是我过年一定要看电影,于是我就不管你喜剧不喜剧,好看就行。而且中国人特别在乎你要感动我,感动我的时候,说老实话悲剧比喜剧容易感动。另外何况像《集结号》这种悲剧,它跟老百姓生活有关,和我们天天在一个大的意识形态氛围里的某些思考、某些思想情感有关,于是把《集结号》放在贺岁片里讨论,就变成中国独有的现象,因为你去查这么多年,你要查好莱坞,绝对没有贺岁档里有悲剧的,悲剧可能在那个时期演,但是也要稍后一点,或者是挤在边缘院线去演。因此,我们回过头来,我们的贺岁片和贺岁档这两件事情就有点界限,就不那么严格了,你只要是好片,你在这时候都行,这是一个方面。但是反过来说,如果说贺岁档更好地能够夺得很多观众,像《大灌篮》,是这几部中最标准的贺岁片。而其他几部能够在平常不太火爆的档期来演的话,就像前年的《天下无贼》,在9月份演,它照样可以创价值。像《变形金刚》去年在6月份演,在暑期档演,可以创将近3亿。如果每个档期都有它适合的影片,那我们到影院贺岁片还是以喜剧为主。现在是没有办法,大部分观众,我一年就集中在这个时候看。所以,它不是一件特别好的事,但它又是一个需要尊重的事,这是我们研究者面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基本看法。还是尽可能地在不同的档期演不同的电影,比如夏天更多的面向青少年观众,面向大学生,冬天面向老人,面向全家人都能看的电影,还是更好一些,这样就使得几十亿票房能够平均分布在一年里,再将来收入水平更提高了,电影院条件更好,能不能原来一年只看一场电影、两场电影的人,比如我们现在34亿票房,按我们在平均30块钱,算下来中国老百姓人均一年看电影才几次?一次都不到。其实还没有轮到一人看一次电影。但是如果说各种各样的类型片在一年四季都在投放,而且质量都能达到像今年贺岁片这样,那票房就不是这样。那天韩三平就说200亿没有问题,应该是可以做到的,现在才34亿。美国多少?美国是1亿多人,美国去年国内票房是90亿美元。按现在最新的币值乘7,630亿人民币,我们13亿人才34亿。它票价已经差不多跟我们一样,它是8块钱,7×8=56,深圳是全国最高的,90元。所以,实际上我们的电影和人民的需要还有很大距离,但是贺岁片的好处就是它让我们看到了这个距离是可以缩短的,而且我们电影和老百姓的关系是可以非常近的,这么来看,这个问题就比较全面。

    贺岁档对于保护国产电影益处多

  主持人赵宁:有一个现象,在很多普通观众心目中形成了一个定时,暑期档也是全年非常重要的档期,这时主要看的是海外大片,占据暑期档更多是海外大片,而贺岁档更多是看的国产优秀影片,所以很多导演都喜欢把影片放在这个档期。今年的贺岁档期起的很早,落得很晚,和以往不一样。从12月份基本上已经进入贺岁档期,都打着贺岁的旗号。

  郑洞天:这时故意不演美国大片,把美国大片从这个档拿走,搁在后面。包括现在贺岁档的尾部现在开始上什么《尼斯湖古怪》、《赎罪》,也是上不会上亿的大片,其实还有一些,去年《007》、《加勒比海》、《蝙蝠侠》,三部上来我们就不行了,稀里哗啦。现在有,我们也不放,就搁在那儿,现在我们对美国的开放程度还有一定的保护期,所以,实际上要加速在这个有限的保护期内,使我们国产片更加繁荣,更加好看,更加赢得观众的喜爱。将来真的平等地来竞争,那个时候才行。韩国就是这样,大家觉得韩国前几年听说的都是特棒,这两年就往下跌,往下跌的原因就是彻底平等竞争了,彻底凭证竞争,一般的繁荣就不行了。观众的要求就高了。所以,他们现在是在一个调整期,等这一波调整过去就面对美国电影平起平坐了,那才是真的厉害。

  张颐武: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中国电影原来非常弱势,票房都很少。2002年才6亿多人民币票房,你要想到,任何一个产业才有6亿多,那么多人,电影工作者那么努力,最后搞来搞去才搞6亿多块钱,说不过去,如果从这个角度上看。一方面说明我们很弱,另一方面说明中国市场的潜力非常非常巨大,大家都看到这个市场有巨大的潜力。但是怎么把这个市场建立充分挖掘出来?因为中国人的文化消费,随着经济到这一波,人均GDP到了2000多美元这个程度,它其实有相当的消费转到文化上来。转到文化上来,看电影还是很重要的,光在家里看电视那个体验感觉完全不一样,而且观影的习惯和看电视剧的习惯是完全不一样的,看两个小时电影所体验到的这种视觉的听觉的,乃至于感受的,整个感官的体验到对故事的浓缩性,都跟电视剧是不能比的。两个小时,花60、70块钱到90块钱和不用花钱,每个晚上都看,这两者之间必须电影有一些完全跟电视剧不一样或者是更强的电视剧看不到的东西。有了这个东西之后他就一定进来。所以,从现在看,中国电影怎么提供这些东西?还是得靠大制作的电影,才能把观众拉回到电影院。现在看起来这个规律我们应该尊重。贺岁电影其实很明确,现在来看越来越门槛越高,冯小刚早期的时候成本还是相当低的,但是那时可以有效地在本土市场上受到欢迎。但是现在看的话必须上大片的门槛,必须有大明星、大导演,在全球华人都有号召力的这样的分量的人,这个东西才能够做成。现在看起来贺岁片其实整个提高了中国电影入门的门槛。所以,现在大家经常嚷嚷,很焦虑,说中国的小片,我们的实验电影或者是我们非常小规模的电影、小制作的电影,或者是中档制作的电影没有什么太大的发展空间,这其实是跟电影本身的规律也是有关的,就是怎么样让观众看到,他觉得值回票值的东西,这是必须有很大的投入,现在看起来这个门槛被竖高了。冯小刚原来最早的贺岁片都是用比较低的成本,靠着感伤喜剧的风格格调就能延续很长时间。但是后来你发现他《夜宴》的转型也是不得不为之,别人都转型,《英雄》出来了,其它一系列大片出来之后,你发现你不做这个,就不会在第一梯队里边,怎么办?就只有做这种。做大的以后,虽然《夜宴》有很多争议讨论,但是你发现大水准的制作会提供很高的标准。有了工业的标准,他在做《集结号》的时候,用这个标准来做,把他对中国观众精确的把握再发挥出来,就能够在这个档期里获得很大的成功。

  我是觉得,一方面要有高的制作水准,另外一方面还要有对中国观众的心理、中国观众的文化心态的精确把握。过去大片引起很多争议、讨论,很大一部分是制作水准已经达到了很好的水准。但另一方面,出现了一种很怪的现象,大家越去看电影,就越骂电影。《英雄》开始,中国大片的命运几乎步步都是这样,一边骂一边看,一边看,一边骂,越骂越看,这个时间持续了好几年都是这样。但是《集结号》好像没有人骂,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为什么没有人骂?当然跟它的题材、状态有关系。另外一方面也说明,大片制作需要有两个因素,制作的水准,大明星、大制作和非常精确的对中国观众的趣味、要求的把握结合起来,才能又叫好,又不挨骂,又有很高的上座率,这是很重要的。

    贺岁档期推动中国电影发展

  主持人赵宁:这个现象很普遍,越来越多大制作的电影,大制作的一些导演们,他们习惯或者是比较愿意把片子放在贺岁档这样一个档期时段。贺岁电影和取得这么好的票房成绩,是不是也会影响到全年在其他时段越来越多优秀的国产影片的问世?

  张颐武:越看的多,你逐渐形成习惯很重要。看电影这个东西得形成习惯,变成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家庭的生活,比如夫妻两个人,或者是加一个小孩,这样的一个情况下面,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怎么形成?你到美国会发现,多厅电影院门口走是有糊里糊涂的一家一家,或者是年轻人谈恋爱,买一大包苞米花,进去以后就在那儿看。这一套文化我们怎么形成?好莱坞形成这一套文化,这套文化现在发现在中国的大型城市,比如广州、上海、北京,已经形成多厅高水准的电影院。

  郑洞天:而且多厅高水准的电影院在购物中心,这是一种规律,就是家庭消费。不是我今天要去感染艺术,去了解人生,那就找一个很破的地方,只要安静就行,那不行。因为那个回不来票房,那是赢得那个电影骨子里的发烧友,但是那个影响不了电影经济。于是现在万达院线,现在北京已经有两个,天通苑一个,大望路一个,万达是这两年一个非常突出的院线,以为原来大家熟悉的万达是管足球的,足球没管好,但是这个院线,电影这一头,它是这两年全国发展最快的一个院线。它的多厅影院,一般来讲它们测算过,大概要6年回本,如果票房一直好,盖一个影院是非常贵的,非常舒服。但是大连说他们现在做的好的能做到两年多回本。为什么?就是因为在购物中心里。当观众吃完了饭,买完了东西,就要看一下电影。因为全家开一趟车来,这一天就打发在这儿了。其实这个规律要想起来,怎么早没这样?这很正常,就是所有的综合实力没有达到。现在到了,城里有这么多购物中心,而且每个购物中心都能有很多客人的时候,看电影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所以,很多事情是要等的,等到一个水到渠成的时候,就看经营的人怎么抓住这种机会。包括张颐武说冯小刚的片子,这几年一步一步成本算起来,正好成本的增加跟性价比怎么形成一个关系,那你就发现这里有很多规律可以研究。照理说《大腕》,比较来说是不太成功的,但是那个成本是达到最高的,那一年里国产成本是最高的,因为有美国投资在里边。但是一般人,要按过去没有贺岁档或者是没有对规律的研究,第二年就开始拍低成本,因为我砸了。没有,连着成本越来越大,越来越大。这个越来越大,实际上就适应刚才张老师说的,大片是支撑电影经济的一个主力的规律,而贺岁档又是支撑这个档期里边的一个主要的,这些规律都研究好了,不能放到这个。原来冯小刚曾经一度说过,贺岁档干吗都是我一个人,这十年里有一年没有他,你们查那名单,那一年有7部贺岁片,最后发现七部加起来没有他原来那一个反响大,就有这种情况。

  所以,实际上关心电影的朋友可以借对十年贺岁电影的纪念或者是总结、讨论,可实际上对中国电影今天发展各方面的情况都要作为一个麻雀来解剖,会非常有意义,比平常说的那些话题,可能要有意思的多。

    冯小刚开创中国贺岁档期

  主持人赵宁:在说到贺岁电影话题的时候,真的发现能够引申出越来越多的小题目。刚才我特别好了,是2000年,在这一年冯小刚缺席了

  张颐武:杂七杂八了很多,但是都没有很大反响。

  郑洞天:那一年大家意识到档期不是决定的,决定的是产品,没有产品,档期还是可以浪费掉。

  主持人赵宁:有时观众的观影习惯一旦建立起来就会延续。

  张颐武:中国电影很奇怪,贺岁档是冯小刚一个人创出来的事业,这是在别的地方都是没有这样的情况,前些年这是冯小刚一个人的事业,所以人才确实很重要,关键的人在关键的地方办了一件事,这件事居然办成了,成了以后变成习惯大家跟进,最后他自己被逼得也要创新、超越,这一点很有意思。他还有他稳定的班底,比如葛优,这些人就是靠着贺岁档做事,这个过程可以说是怎么样整合过去的那些经验,比如王朔原来开拓的经验、爱好者怎么转移到贺岁档来,冯小刚做了很好的转移。把王朔过去在喜剧方面、幽默方面所做的经验,把它成功地转变成冯小刚式,就更广阔的大众感兴趣的电影。这个过程一下子成功完成,《甲方乙方》这已成功,然后做了好多部,说明贺岁档对人才的发现也很重要。另外,贺岁档还有一个,你会发现中国经济成长、中国经济发展的痕迹是从贺岁档中能看出,《甲方乙方》在中国经济落后的时候很多没有实现的愿望,《甲方乙方》满足你。在《不见不散》,说明在美国的大城市里,葛优和徐帆的感情经历都是在美国,但是美国和北京差不多,那时的感觉不一样,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的痕迹都在贺岁档里。冯小刚的一部一部电影都记录了中国贺岁电影成长的历程。直到《集结号》,我们怎么在21世纪看待中国的历史。这些都通过贺岁档有一个很好的回忆。贺岁档不仅对中国电影有利,对整个中国文化、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都有利。郑老师刚才说的话特别有意义,贺岁档冯小刚电影成本增加的速度,和政府财政增加的速度,和GDP增长速度是成正比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是中国社会整个进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冯小刚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