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人类之后谁继承地球? 台三4DVD《未来狂想曲》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9日14:42 新浪娱乐
2亿年后,漂移的大陆再度结合,半个地球由海洋占据 陆龟将演化成为地球史上最巨大的生物,重120吨 台三与原版画面比例的截图比较 封面 片名:《未来狂想曲》The Future Is Wild 类型:科普/科幻/纪录片 出品:Discovery Canada / Strand Productions 联合出品 导演:Peter Bailey / Mike Shirra 片长:全长312分钟 / 每集约24分钟,共13集 容量:DVD-5 4DVD 画面比例:4:3 NTSC 音频:英语Dolby Digital 2.0 (256 Kbps) 字幕:繁体中文/英文 发行商:含钰国际实业有限公司(香港及澳门总代理:现代音像(国际)有限公司) 发行日期:2005年10月20日 内容简介: Discovery探索频道2002年的系列节目《未来狂想曲》展现给观众的是前所未见的未来的野生世界。通过高端的电脑动画特技,现代人仿佛能够跨越遥远的时空,亲眼见证我们的地球在5百万年、1亿年与2亿年后的沧海桑田的巨变,到那时,世界已经没有人类的存在,曾经熟识的动植物也杳无踪影,地球新的生命形态早已变得千奇百怪,远远超出我们最疯狂的想象。 DISC 1. 距今五百万年后 冰河再临 / 消失的海洋 / 亚马逊大草原 / 堪萨斯的寒冷沙漠 DISC 2. 距今一亿年后 水世界 / 被淹没的世界 / 热带南极 / 广大的高原 DISC 3. 距今两亿年后 无尽的沙漠 / 覆盖全球的海洋 / 沙漠坟场 / 充满触手的森林 DISC 4. 欢迎来到未来世界 总结篇,是前面12集内容和映像的浓缩与回顾。 《未来狂想曲》并非只是标新立异的臆测,它所邀请的科学顾问皆为全球杰出的科学家,包括生物学家、古气候学家、哺乳动物学家、古鸟类学家和古植物学家,甚至还有生物力学专家等,他们富理论性的探讨与推理穿插于未来世界的影像之间,为这一不可思议的进化历程奠定坚实的学术基础,也令节目的科学可信度得到了大大加强。 影评: 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斯蒂芬·霍金曾在香港的学术演讲上说过这么一句话:“只要有生命,就有希望。”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生命是数十亿年来不变的主题,人类不是无出其右的万物之灵,亦非不可逾越的进化极致,人只是悠长的生命进化史上的短短一瞬。如果地球上没有了人类,其他生命会如何演化?大概许多科学爱好者都想过这个问题,当这个想法进入了制片人的念头,就诞生了这部作品。而看完这部作品,你或许会心一笑,虽然人类不在了,但只要生命还在,地球的未来还是多姿多彩的。 从《与龙同行》开始的“Walking with(同行)”系列开始,BBC一口气一统古兽、恐龙、猛兽、原始人所在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成为古生物纪录片的王者。而Discovery Channel也不甘示弱,Animal Planet的生态纪录片开始向未来世界和科幻世界另辟蹊径,推出《龙的世界:幻想成为现实》《异形星球》等收复失地,也略有点断BBC去路的意味,而《未来狂想曲》则是这些片子的开路先锋。由自然历史电视节目制片人John Adams和《After Man》(人类之后)的作者Dougal Dixon携手合作,把异想天开的未来生物形态辅以科学精英的理论支持,借助CG动画技术完美地呈现于观众面前: 陆地大乌贼重达八吨,巨龟体型超越恐龙…… 蜘蛛豢养哺乳动物,水母组成帆船状的聚生体…… 鱿鱼在丛林间再一次上演2亿多年前灵长类演化出高等智慧生命的历史…… 且不要急于一口咬定这是伪科学,首先,这些进化图景并不是科学家们的纸上谈兵,在广泛的学科理论支撑的同时,也有丰富的现实例子给予有力支持,今天的确有蜘蛛围绕蛛后聚居,也有鸟儿打洞,甚至发现速龙的化石长有四支翅膀。其次,它的本质是科幻而非科学,不必太过较真。与此同时,《未来狂想曲》也是一部成功的商业之作,当年在Discovery Channel一经播出,立刻在世界各国获得极大的好评,其后,无论是书籍还是各区的DVD,读者的评论都是褒大于贬。近年,出品人继续开发面向孩子的电视特辑,日本方面更专门为这个节目开了一个主题公园。 通常来说,一个无论从时间、地点、主人公都完全架空,甚至有点离经叛道的故事,是很难让观众或读者产生共鸣的,这部作品有此成绩,可算是个例外,因为它不但唱的不是“人戏”,断定人已经消失了,而且让人泄气或感慨的是,甚至连人类所属的灵长类已都绝迹,而最后的哺乳类竟沦落到被节肢动物(蜘蛛)豢养,就连一般人也未必完全接受,可以想象宗教徒、神创论者肯定视之为不祥之物。 就“人消失了”这一问题,Animal Planet频道在电视播映时,特意补充了以下一组镜头: 今日的万物之灵人类极可能在数百万年后,被迫迁离地球,到银河系他处另寻住所。当人类文明移居到外太空,地球上只剩下超乎想象的动植物时会是什么光景?透过太空探测器,我们的后代将目睹地貌和生物的蜕变。 观看DVD版的时候,总觉得比起当年在探索频道看的像是差了点什么,最后发现倒是DVD少了的就是这个情节,这段补充说明,对DVD而言可有可无,但是在电视里播出,反映了Animal Planet站在大众传媒立场上的人文关注和政治立场。当然,在DVD里删掉固然是好事,一来不用反反复复的看那一堆小不点的探测器在地球飞来飞去,二来也增加了影片的连贯性和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顺带一提,DVD也有一些情节是Animal Planet频道播映时没有的,如喷火鸟(Spitfire Bird)的出场和巨龟(Toratons)的交配等。 其实,这些物种的设定和一些科幻画家之作比起来,算是比较中规中矩了。当中有些动物,你越看越恨不得它还可以长得再怪异点儿,本领能够再神通广大点儿。至于它们生活环境的设定,先不说和现代风景没什么两样,本身就过于冷清,无论森林、草原、海底,都跟荒野似的,感觉眼前介绍着的物种之外就那样孤零零的生活着,除了它,方圆几公里之内都看不到别的物种。不过话说回来,当中不少物种,如捕虫瓶草(Deathbottle)和喷火虫(Spitfire Beetle)等,其怪异特性也都是单纯为了满足某一目的演化而来的。然而在弱肉强食,充满变数的大自然里面,它们这些特性能不能真正发挥作用还不可知,所以此类物种的有用性,或者说存在的必要性的确有待商榷。 说到不得不提的电脑动画,按当年的技术水平来说,应该可以做得更好:首先是和背景环境并不算十分融合,然后有些动物的动作也表现得略显生硬,而且在多年后的今天看来,这些CG已开始显得不够逼真了。不过,影片还有一个非常恼人的毛病,这个毛病从头到尾都有,那就是同一组CG镜头多次重复,甚至来一个左右方向翻转就当作新情景用,有点无视观众的智商。本来,这些多出来的影片长度可以用来让科学家对这些生物的习性(比如翼飞鱼如何在水里呼吸或者繁殖)、演化的必要性(如上所述)或是地球的地貌、气候变化(比如在进化到智慧生命之前,鱿鱼如何能一次又一次避过大灭绝)做进一步的讲解,可惜用在这些累赘的镜头上面,实在有点浪费。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