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2008年香港电影展望之新埠片:港产片的新道路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4日18:24 新浪娱乐
《炮制女朋友》 《满城尽带黄金甲》 《伤城》 《长江七号》 新埠片:港产片的新道路 新埠片的说法早在2003年签订CEPA协议后就成为港产片的一个重要名词,如香港影评人汤祯兆在2004年年初出版的《2003香港电影回顾--CEPA所带来的“新埠片”变化》一文中就特地提到新埠片的问题,“而在7月的《炮制女朋友()》中,我们终于看到教人心慌的变化面貌。首先,它正是我曾提及完全以国内市场为中心的新一类作品,我们有时会简称为‘新埠片’。顾名思义,‘埠片’就是以卖埠为主导的作品,当香港仍在稳执亚洲影业牛耳的年代中,时常要生产大量并不会在港上映的‘电影’,到东南亚市场以应所需。而‘新’就是指新一浪的‘埠片’目的地,已由东南亚改为内地;《炮制女朋友》则可称为彻头彻尾百分百的‘新埠片’,因为连在香港上映的版本也是干脆重新配上广东话发行,可见市场上完全以内地作优先考虑”。不过,2003年时的新埠片的特征与效果并不够明显,到了2006、2007年时这种新埠片日益突出,如本土票房前十名中,《满城尽带黄金甲(blog)》、《伤城》、《霍元甲()()》(blog)、《门徒》、《投名状()》(blog)等大部分都是新埠片,而甚至《投名状》在香港上映的也是国语版本(后来发行DVD时才加上粤语版,也是配音版)。 新埠片在2008年则是更加的明显,元旦后不久上映的杜琪峰导演的《蝴蝶飞》便是完全是以新埠片的特征而制作。首先,演员的选择上,男女主角分别是来自于台湾的周渝民( 听歌)与来自内地的李冰冰( 听歌 blog),他们都是以国语为母语与日常用语的演员(但在香港上映的基本上是粤语配音版),而香港本土知名演员的林雪、张耀扬等则是沦为影片的“花瓶”;第二,题材上,尽管故事涉及到死亡、鬼魂等,但除了一幕比较吓人之外,影片并没有一般的惊悚片那样带给观众惊悚效果,倒是在爱情中洋溢着丝丝缕缕的温情;第三,在风格上,杜琪峰也放弃了一贯的黑色、宿命等风格,联手知名编剧岸西炮制出如此的一出温情的爱情悲喜剧,并夹杂着家的温情;第四,在影片的台词上,杜琪峰也借演员之口强调“总是要改变的”、“不尝试改变又如何知道自己不行呢”等。跟杜琪峰之前的导演作品尤其是银河映像时代的相比,“新埠片”的意味更加的突出,即使是上一部爱情文艺片《向左走向右走()》,也是带着浓烈的宿命感。杜琪峰与他所主持的银河映像,在香港回归的十年来几乎成为了“香港本土意识电影”的代名词,延续着不少八九十年代的港产片的风格,而《蝴蝶飞》的这次转型,则是他在“新埠片”时代的一次重要转型吧。 另一个重要转型的代表影人是甄子丹( blog),因为长期以来武侠动作片是香港电影的最大亮色,而甄子丹是近年来坚持的在银幕上大打出手的演员。2005年的《杀破狼()》是新世纪动作片的一个典范,尤其是甄子丹与吴京的对决、甄子丹与洪金宝的对决两段都成为了一时的话题,且影片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很典型的香港悲情的意味;但是,到了随后的《龙虎门》、《导火线》,为了进入内地市场,文戏几乎都被减到最少的地步,剩下一些比较空洞的动作场面。而今年,由甄子丹主演的《江山美人》、《画皮》等也都是“新埠片”——如果还想看《杀破狼》式的惨烈的动作戏,那么还是看最近上映的,由吴京、洪金宝、任达华等主演的《夺帅》吧。 此外,周星驰()也以《长江七号()》踏上了“新埠片”的旅途(他的上一部影片《功夫》至少还呈现出不少的香港的传统文化的色彩,而这部《长江七号》则尽量的做到内地化,于是,在票房方面,香港本土难以再像《功夫》一样吸引观众“回水”多次的观看,但是在内地市场票房则一路飘红突破两亿人民币);吴宇森的回归华语片的巨作《赤壁()》在故事题材、策略等方面也都是以内地甚至是亚洲市场为策略,反而也有所忽略了香港本土;刘镇伟的新片《出水芙蓉》则是迎接今年奥运会的应景之作;最近上映的、马楚成导演的《花花刑警》也几乎放弃了八九十年代港产警匪片的特色,甚至在影片中也出现了代表着香港的余文乐(听歌)的角色的死亡,而希望寄托给“香港”(钟嘉欣的角色)与“内地”(陈坤(听歌)的角色)所结合的下一代……2007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就已经将“北望神州”确立为其主题之一,不少的香港电影人也明确表示香港电影已经离不开内地市场(也说明了面对内地电影审查的种种限制,而“新埠片”也逐渐的成形),如金像奖的前主席文隽就表达出港产片近年来的“八得八失”。而由2008年的香港电影尤其是中大型制作来看,港产片已经比较全面的踏上了“新埠片”的道路。 另外,新埠片在这两年也表现出新的方向,也即先在内地市场上映,然后再在香港上映。去年4月,跟风《功夫》的香港动作片《功夫无敌()》在内地上映,在票房与口碑上都很差,而在香港上映的时间则推迟到十月中旬,时间相距大约半年,这也几乎是香港电影先在内地上映然后在本土上映的范例,本土市场的不足3万港元的票房成为了鸡肋,十月初,由杜琪峰、徐克、林岭东共同执导的《铁三角》在国庆节期间也推出,而在本土上映则要等到一个月后,随后的《神枪手与智多星()》也遭遇了类似情况;在今年刚刚过去的两个多月里,也已经有数起类似事件,《长江七号》先于香港本土一天公开放映(继徐克、杜琪峰等之后再度的大导演选择先在内地上映),中生代导演马楚成执导的《花花型警》也比香港本土早两天开画,而程小东的武侠片《江山美人》原本定于在3月20日与香港同步上映,后来提前到3月7日,但3月5日下午六点开始广州已经全面放映本片……如果说,去年的《功夫无敌》、《铁三角》等只是例外,那么,今年的如此大规模的先在内地上映,则不能忽视内地市场的“指导性”。 而最近,香港电影进入内地市场又“新”增加了一种方式,也即回到CEPA实施以前的“进口片”的方式。由张艾嘉(听歌)执导的《一个黑爸爸》,原本定于四月中旬与合拍片的名义在内地同步上映,但因为汤唯()被封杀等事件后,电影重新送审(重新送审的还有不少片子,包括内地的,如原本定于在香港国际电影节放映的、由张一白导演的《迷果》,重新送审后取消了香港首映),并改为进口片的名义推迟到五月份在内地上映。于是,这里也暴露出了一个问题,对于香港电影而言,究竟什么是合拍片,什么是进口片?其中的界定又是从电影制作本身而言还是就凭官方的一句话呢? 不过,也有一些B级制作等,很自觉的放弃了内地市场,而坚持着自己的创作特色,或者坚持着自己的试图表达的意味,如一月份的《恶童事件》、《爱斗大》、《黑势力》和最近上映的《夺帅》、《军鸡》等。不过,这类影片在影响力方面明显不足,而无法逆转“新埠片”的新道路;于是,最近出现的汤唯被封杀的事件,一度引起香港电影人的惶恐,因为假如一部电影不能在内地上映或者被内地封杀,往往导演等更难以寻找资金等拍摄下一部,而内地对于电影的封杀并不仅仅是在剧本审查方面,如今的《苹果》、汤唯事件都是在影片已经正式上映并几乎下画后。(当然也有一些影片是试图成为“新埠片”,但因为种种原因被篡改甚至不被通过上映,如《江湖》,虽然最终没有被通过,但其也是明显的趋向于“新埠片”。) 阿木/文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